DHI参测牧场采样送样改进措施

2018-05-09 11:23田新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畜牧兽医工作站
中国畜牧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系谱牛场牧场

文│田新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畜牧兽医工作站)

奶牛群体改良(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也称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体系,通过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测定,分析查找奶牛管理和育种上存在的问题,它是提高奶业生产水平和质量的一项技术手段,使规模化奶牛场由粗放饲养转变为精细饲养,实现牛群的有效管理,使生产管理实现真正的数据化、科学化,实现增产增效。但DHI取样的准确性直接关乎后期的生产管理调整,DHI采样工作看似简单,实则耗时,稍有疏忽就会造成取样失败。笔者在接收样本过程中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

一、DHI采样存在的问题

1.DHI采样送样要求。DHI采样过程较为复杂,也很关键,是DHI工作的基础,取样要有代表性,要求所采集奶样为当天挤奶的混合样。

(1)采集时间要求。奶样采集应固定在每月的某一段时间,采样间隔为28~33天,必须对全场所有泌乳牛取样,要求相邻两个月参测牛头数变化不超过10%,否则会影响DHI报告分析的准确性。送样时间应按照DHI中心制定采样计划时间送样,并按要求报送有关电子档案等资料信息。

(2)样品编号惟一。奶牛到达挤奶厅挤奶台,按照顺序登记牛只耳号,并使所采奶样样品瓶号与牛号相对应,采样量40毫升。日挤奶3次牧场,按早中晚4∶3∶3比例取样,日挤奶2次牧场按早晚6∶4比例取样,奶样必须与防腐剂充分混合。

2. DHI采集过程存在的问题。奶样采集操作方法是影响DHI测定数据准确与否的关键环节。

(1)取样量不合格。有些牧场未按要求取奶量,采集的奶样出现或多或少现象。样品量太多,脂肪上浮粘于瓶盖上,影响检测数据准确性,取样量小于20毫升,仪器将不予测定。

(2)样品保存不当。采集的奶样于4℃左右保存,运输途中不能冷冻。夏季防腐剂未与奶样充分混匀,很容易导致样品腐败变质无法检测。新疆冬季寒冷漫长,温度达-20~-30℃,储存及运输途中防止样品冷冻,冷冻的样品会导致体细胞破裂和脂肪蛋白变性,影响测定结果,应重新采样。

(3)检测数值异常。采样员采样时流量计或计量瓶没有放气,样奶没充分混匀就取奶样,取样不具代表性,脂蛋比异常甚至倒置,影响DHI报告的分析和利用。

(4)盘号信息不完整。奶样整洁度太低,样品瓶和样品盘时常染上粪、尿等杂物污染奶样。采样完毕,防腐剂又没与奶样充分混匀,样品架(盘)标签上填写的牛场名称、盘号信息不完整,采样瓶摆放顺序上下颠倒。

3.测定中心样品接收。测定中心在接收奶样时,检查牧场采样记录表及各类资料信息是否齐全,并对所送样品进行检查验收,合格的予以接收登记。若样品损坏或打翻及样品数量少于30毫升的现象超过10%,此批样品判为不合格,必须重新采样。

4.DHI采集过程问题分析。牧场负责人对DHI生产性能测定工作重视程度不足,认识与培训不到位,人员变动频繁而影响DHI的稳定测定。

(1)采样不规范。每月DHI采样任务非常辛苦,操作简单而耗费时间,采样不规范直接影响测定数据准确。

(2)数据无重复性。个别参测牧场采样员,未严格按照《采样操作规程》4∶3∶3或6∶4比例进行取样。为图省事三次并做一次采集,其测定结果就不能代表每头牛全天的泌乳状况,降低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3)混样不充分。采样员在取样前流量计中奶样未充分混合,采样后的奶样未加摇晃,测出的乳脂率偏高或偏低,或者奶样未放置于2~7℃冷藏室或阴凉通风处保存等导致检测结果失效。

(4)专业人员水平不足。牛场人员流动性大,新员工对DHI工作流程不熟悉和操作不规范,加上对奶样采集方法知之甚少,造成所采集的奶样缺乏代表性。

5.DHI采样记录存在的问题。测定中经常出现有奶样无编号,或者样品编号混乱重复的现象。

(1)系谱资料缺失。在参测牧场中,专门负责记录牛群日常生产情况的技术人员因其他原因流动性很大,致使牛场牛只系谱资料编写不规范、混乱。奶牛系谱档案资料包括奶牛编号、产犊日期、检查日期、乳蛋白量等档案记录。

(2)犊牛建档不及时。少数牧场每月新增犊牛没养成随时记录配种时应用的种公牛号、产犊和干奶时的日期等习惯,或者基础档案(奶牛系谱、生产记录、繁殖记录)资料不全或者记录不完整。

(3)牛号编号混乱。有些牛场泌乳牛编号信息混乱,多只牛滥用编号或无编号及共用编号,导致采样记录信息提交不及时,出现错乱与张冠李戴的现象。

(4)记录表不规范。一些参测牧场人员因岗位变动等原因,交接工作不到位,新记录员培训不及时,对记录表不熟悉,导致出现缺页或者采样表书写不规范,数字模糊,重号和错号。

二、DHI牧场管理改进措施

1.加强DHI宣传与重视程度。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畜牧兽医工作站承建的新疆兵团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中心,于2016年4月正式开展工作,起步较晚,需要加强DHI测定的推广与认知,使越来越多牧场接受与重视。通过测奶配料,测奶育种,提高牧场奶牛饲养管理和育种水平。再从采样、送样、资料填报、报告解读等方面,主动申请、积极配合。使大规模牧场和奶牛场将DHI测定工作纳入牛场日常管理工作中,促进生产经济效率的提高。

2.加强养殖人员专业知识培训。由于垦区牧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起步较晚,参测牧场普遍存在基础资料信息(系谱记录、繁殖记录、生产性能记录)等档案资料不完整,要逐渐完善奶牛生产记录体系档案的建档立卡,及时加强对新员工进行培训,现场指导尽快熟悉DHI采样操作流程,让每个环节不断、不乱、不错。提高采样人员责任心,规范填写每一份档案和表格,重视DHI采样工作重要性和及时性。

3.加强牛群管理。对于连续多次测定的奶牛,个体综合生产性能差、奶量低,无饲养利用价值的牛只及时将其淘汰,实现留优汰劣。

猜你喜欢
系谱牛场牧场
洛绒牛场
洛绒牛场
在亚丁(二首)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论风格》文本系谱与论争
非经典型21-羟化酶缺陷症1例家系调查及妊娠期治疗分析
海上牧场
中国荷斯坦公牛系谱完整性研究
教你如何治好“遗传病”
叮当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