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灵魂聆听心灵的倾诉

2018-05-09 01:44邹谨逊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2期
关键词:聆听灵魂心灵

邹谨逊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得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同时也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教师通过“以境孕情,诱发情感”“体验吟咏,陶冶情感”“激发个性,突出自由”“以笔延情,升华情感”等引导学生真正用灵魂去跟文本对话,聆听作者心灵的倾诉,与作者碰撞擦出灵魂的火花,让快乐传递,让激情绽放;把感悟倾述,让智慧澎湃,让学生在语文生活中找到精神的栖息地,在立体多维的大语文生活中,构筑学生的精神家园,舒展学生心灵的羽翼。

【关键词】灵魂;聆听;心灵;倾诉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296-01

一、以境孕情,诱发情感——为心灵对话导航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课堂的引导者,如何设计一个优秀的导语,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凤头”,激起兒童情感的波澜显得尤为重要。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感性、生动、哲理的导语,如用意蕴深刻的名言、民间趣话导入,或用一段富有哲理性或诗意盎然的导语开头,或用抑扬顿挫的诗歌朗诵起句,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激发学生细腻善感的心灵,顺利奏响心灵对话教学的序曲。例如教学《二泉映月》一课时,上课伊始,我首先播发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欣赏完之后,学生早已沉浸于名曲所独有的氛围之中,对这首曲子的作者产生了敬佩之情。适时出示作者简介,学生肯定乐于接受。《二泉映月》这首美妙的乐曲在我们的心中流淌,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着。那么,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表达了阿炳怎样的内心世界呢?这样的导入,触动学生的情感,学生伴随着内心的情感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营造氛围的方法还有很多,但也不是所有的导语都能切近学生的灵魂,从而开启灵魂对话。细细品味,许多导入效果寥寥。就拿有的导入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四大名楼的图片来说,晨光熹微的、夕阳西下的、灯火辉煌的,极大限度地刺激了感官,看得学生眼花缭乱,兴奋异常,完全陶醉在建筑美景当中,忘记了“此行”的目的,这样的开场白脱离文本的内涵和教学的目标,显得虚浮、造作;而如果由四大名楼上面的楹联导入就比较容易让学生自然而真实地走进文本,接近教学目标。所以,导语宜实不宜浮,宜简不宜繁,宜直不宜婉,宜雅不宜俗。

二、体验吟咏,陶冶情感——开启聆听心灵倾诉的窗户

阅读活动,实际上是通过与作者的心灵对话达到对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它是人格对等下的沟通交融,是相互信赖下的唤醒启迪,让读者在共鸣与顿悟中实现心灵的成长与精神的提升。阅读教材大多集“美”“情”于一身,尤其是散文教材里充盈着自然美、生命美、人性美等灵动的色彩,流动着丰富的情美、意美与智慧美等内质的美。

三、激发个性,突出自由——为心灵的对话插上翅膀

阅读教学不只是要让读者读懂文本,更要引导学生读活文本,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心灵对话。作者在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不只是作者自己的,更多的是属于人类的,是人类情感和追求的普遍反映,所以作家和读者间的体验才具有共通性和共感性。但阅读教学不是独白式研究,而应是探索式对话。俗语讲得好:“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蕾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调动学生心灵对话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品读。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朦胧含蓄、富于象征和暗示的,为读者的想象和解释保留着无穷的可能。优秀作品之所以不朽,不是因为它把意义强加给读者,而是因为它向读者暗示了多种不同的意义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这种开放性结构特点,告诉我们文本的解读必定是自由的,个性化的。而要想实现阅读教学中的心灵对话,教师首先要唤起学生与文本相关相似的、独特的个性化的审美情感体验,心灵感受。以我观文中之物,以我品作者之情。由己推人,才能读懂作品,最终达到与作家气息相通、心灵默契的结果。学生就可以进行更深刻的个性化的心灵解读,使文本意义世界散发无限的魅力。譬如李商隐的《锦瑟》大多认为是一首写“悼念亡妻”的悼亡诗,可是对于青春年华,善感多思的学生,完全有多元的解读。锦瑟到底是什么?是否也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呢?这样选择与学生心性最近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更能使学生唤起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和心灵对话,更能帮助学生激发个性,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四、以笔延情,升华情感——闪烁出心灵碰撞的火花

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活动是群体心灵的交融、共舞。但情感是可变的,易忘的。他就像是一种感觉,会产生一瞬即逝的现象。因此,当学生在阅读中把自己融入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中并与作者产生共鸣时,他们便会迫不及待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在学生欲言未语时,老师更应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抒发自己的情感,激活学生个性化的心灵解读,延伸课堂上的心灵对话活动,把学生与文本的心灵对话推向更深更广的空间。

例如,学完《爱之链》一文,当学生充分感受了书中三人之间爱的传递,被爱深深地感动。在典型环境中,主人公乔伊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加深入同学们的心里。此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以“清晨,当乔依醒来……”为开头,模仿第一自然段的环境描写方法,写一段环境描写。想一想,在这个破旧的里屋里,清晨的时候,会有哪些美好的景物?阳光?雪景?破旧的桌椅?一束腊梅?那张写着老妇人留言的餐巾纸?……一切皆有可能。通过读写结合的训练,学生在写的过程中,能借用一些景物表达美好,这些景物可能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令人感到压抑的,孤独的,凄凉的景物,但由于心境不同,在人物眼里也变得不同,这些景物可能以前从来没有跃入人物的实现,因为没有心情去看,但现在却发现了他们的美好,情景相生再一次得到了体验。这时,学生表达的是强烈真切的感情。停笔之后,他们把写下来的文字读给同学们听,将内心的感受相互交流。他们的情感在交流中彼此感染,彼此启迪,情感在一次次的启迪中升华,学生在抒发情感中既提高了习作能力,又在写作中强化了情感,这不正是语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吗?

综上所述,精神是文章的主干,正如思维对于人生,是作者心灵的倾诉。我们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教会学生用灵魂去聆听,才会与作者碰撞擦出灵魂的火花,让快乐传递,让激情绽放;把感悟倾述,让智慧澎湃;才能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系列生活中,寻找到语言文化的根源,汲取到语言文化的汁液,让他们在语文生活中找到精神的栖息地,使得语文素养在阅读的累积中获得质的提升,从而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构筑学生的精神家园,舒展学生心灵的羽翼。

猜你喜欢
聆听灵魂心灵
牛,也有高贵的灵魂
没有烧烤的夏天,没有灵魂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浅议
积极统筹协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的有效途径
灵魂树 等
心灵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