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新品种推介(续)

2018-05-10 12:05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乌苏里中科大闸蟹

1 乌苏里拟鲿

1.1 形态特征

乌苏里拟鲿又名乌苏里鮠、牛尾巴、黄昂子、回鳇鱼。乌苏里拟鲿身体较长,前部宽厚,后部侧扁。体表光滑无鳞,侧线完全,头扁平,头顶有皮膜覆盖,吻钝圆,口下位、横裂。前鼻孔呈短管状,与后鼻孔相距甚远。须4对,鼻须1对。背鳍刺强硬,其后缘仅具齿痕。胸鳍硬刺,后缘具锯齿。尾鳍浅凹,上片略长于下片,末端均圆钝。体背、体侧灰黄色,上部深于下部。腹部白色,背鳍、尾鳍末端为黑色。

1.2 生活习性

苏里拟鲿广泛分布于黑龙江、乌苏里江、嫩江、松花江、珠江等水域,洪泽湖、太湖也有分布。乌苏里拟鲿喜欢栖息在缓流中,人工养殖可以生活在静水中。

1.3 食性

从幼鱼开始,即摄食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成鱼食物组成主要为蜉蝣类和毛翅类幼虫,摇蚊幼虫、蚊类等昆虫、小鱼等。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常年摄食,生殖期及冬季摄食减弱。

1.4 生长

乌苏里拟鲿是生长较快的鲿科经济鱼类,一般个体重0.5~2kg,最大个体重5kg以上。3年达到性成熟。

1.5 渔业利用

乌苏里拟鲿生长快,食性广(鲜活料和颗粒料均能适应,此鱼贪食,投喂时要控制,以吃饱为好),肉味鲜美,无股间刺,是烧菜和作火锅料的极佳上品。乌苏里拟鲿适宜于池塘和网箱养殖,病虫害少,市场需求旺盛,价格较优,前景十分看好,是当前水产养殖很有前途的一个新品种。

2 中华鳖

2.1 品种介绍

中华鳖又名水鱼、甲鱼、团鱼,是常见的养殖龟种。野生中华鳖在中国、日本、越南北部、韩国、俄罗斯东部都可见。水栖性,常栖息于沙泥底质的淡水水域。有上岸进行日光浴的习性。肉食性,以鱼、虾、软体动物等为主食,多夜间觅食。

2.2 形态特征

体躯扁平,呈椭圆形,背腹具甲。通体被柔软的革质皮肤,无角质盾片。体色基本一致,无鲜明的淡色斑点。头部粗大,前端略呈三角形。吻端延长呈管状,具长的肉质吻突,约与眼径相等。眼小,位于鼻孔的后方两侧。口无齿,脖颈细长,呈圆筒状,伸缩自如,视觉敏锐。颈基两侧及背甲前缘均无明显的瘰粒或大疣。背甲暗绿色或黄褐色,周边为肥厚的结缔组织,俗称“裙边”。腹甲灰白色或黄白色,平坦光滑,有7个胼胝体,分别在上腹板、内腹板、舌腹板与下腹板联体及剑板上。尾部较短。四肢扁平,后肢比前肢发达。前后肢各有5趾,趾间有蹼。内侧3趾有锋利的爪。四肢均可缩入甲壳内。

2.3 生态习性

中华鳖属爬行冷血动物,生活于江河、湖沼、池塘、水库等水流平缓、鱼虾繁生的淡水水域,也常出没于大山溪中。

2.4 分布范围

中华鳖在我国广泛分布,除新疆、西藏和青海外,其它各省均产。国外分布于越南,人们将它引入到了日本、帝汶岛和夏威夷群岛。

2.5 经济价值

中华鳖是一种珍贵的、经济价值很高的水生动物。我国普遍把中华鳖作为食用上选的珍品,且用作食疗的滋补食品。食鳖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周代甚至更远。中华鳖的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

3 中华绒螯蟹

3.1 品种介绍

中华绒螯蟹是一种经济蟹类,又称河蟹、毛蟹、清水蟹、大闸蟹。为中国久负盛名的美食。其螯足用于取食和抗敌,掌部内外缘密生绒毛,绒螯蟹因此而得名。杂食性动物,鱼、虾、螺、蚌、蠕虫、蚯蚓、昆虫及其幼虫等均可作为大闸蟹的动物性饵料。蟹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对皮肤的角化有帮助;对儿童的佝偻病,老年人的骨质疏松也能起到补充钙质的作用。中国境内广泛分布于南北沿海各地湖泊,其中以长江水系产量最大,口感极其鲜美。

3.2 生活习性

自然生长的大闸蟹一般是穴居或隐居。在食物丰盛、饱食时,它们为躲避敌害,常常营穴居生活。没有穴居条件时,它们便躲在石砾或草丛中隐居。大闸蟹通常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洁、水草丰盛的江河湖泊中,在池塘中时,它们常隐伏在池底的淤泥中。

3.3 繁殖

大闸蟹在淡水中生长,在海水中繁殖。蟹苗进入淡水后,一般在饵料丰足的河湾、湖泊中生活18个月左右,性腺逐渐成熟。成熟的大闸蟹在秋末冬初开始到海淡水混合的近海区产卵,这就是生殖洄游。交配后的雌蟹不久便可产卵,卵一串串贴附在雌解的腹肢毛上,堆积在腹部,直到孵出幼体。这类蟹称“抱卵蟹”。大闸蟹1次可产数万至百万粒卵,并且每年能产2~3次。

3.4 食性

大闸蟹的食性很杂,它荤素均吃,并且喜欢吃鱼、虾、螺、蠕虫、蚯蚓、昆虫及其幼早等动物性食物,也残食受伤或刚蜕壳的同类,抱卵蟹在饥饿时还取卵当食。在自然环境中大闸蟹容易得到的多为水草,所以植物食性为主。 大闸蟹十分贪食,食量也大,消化能力很强。

4 中科3号

4.1 品种介绍

银鲫中科3号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从筛选出的少数银鲫优良个体经异精雌核发育增殖、多代生长对比养殖试验评价培育出来的异育银鲫第

三代新品种,中科3号新品种证书于2008年获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颁发的水产新品种证书,品种登记号为GS01-002-2007。 中科3号适宜在全国范围内的各种可控水体内养殖。

4.2 生长习性

中科3号是典型的底层鱼类,尤其适应在底质肥沃、底栖生物丰富的水体中生长;既可生活在静水和一定流水的江河、湖泊和水库中,又适于在池塘中养殖,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广,在全国各地均可安全越冬,最佳生长水温25~30℃。中科3号为杂食性,既能以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为食物,又能摄食底栖动植物以及有机碎屑等。食物的种类随着其个体大小、季节、环境条件、水体中优势生物种群的不同而相应有所改变。

4.3 品种优点

体色银黑,鳞片紧密,不易脱鳞;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比高背鲫生长快13.7%~34.4%,出肉率高6%以上;遗传性状稳定,子代性状与亲代不分离;碘泡虫病发病率低,成活率高。

4.4 分布范围

中科3号已在江苏、湖北、广东和广西等省建立良种扩繁和苗种生产基地,其苗种已在多个省市推广养殖。中科3号普遍推广后,其年增产值可超十多亿元。

猜你喜欢
乌苏里中科大闸蟹
阳澄湖的品质!看“秋螯”大闸蟹品牌的十年成长路
“他者”与“自我”的双向互利:试析1917年前俄国南乌苏里边区朝鲜移民的“东正教化”
懂得回家“猫冬”的鱼
——乌苏里白鲑
异育银鲫‘中科5号’与异育银鲫‘中科3号’ 生长性能的比较研究※
阳澄湖大闸蟹的前世今生
四种常用渔药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鱼种急性毒性研究
一根稻草
春到乌苏里(外一首)
中科招商之退场
乌苏里蝮蛇毒一种C-型凝集素相关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活性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