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创新高地焕发诚信活力

2018-05-11 02:28岁正阳
中国信用 2018年4期
关键词:三河合肥市合肥

◎文/本刊记者 岁正阳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四月的合肥城内,花事正当时,一场春雨过后,万枝丹彩灼春融。与这美景相呼应的,是这座历史名城令人澎湃的日新月异。

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合肥是“养人”的地方,是创新的天地。漫步在合肥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巨大变化让人目不暇接:高架桥纵贯南北、横穿东西,公园因地制宜、依水而建,城市干净整洁、宜居宜业……触目所及,让人切身感受到创新之都焕发出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诚然,都市的魅力离不开历史的积淀,“新合肥,信天下”的口号传承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脉,正昂首阔步,让今日的合肥焕发出别样的精彩……

营商环境重信用加快城市发展前进速度

“合肥工厂是大陆集团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大陆马牌轮胎(中国)有限公司一直在合肥持续加码,四期项目全部投产后,规模将位居全球前列,成为德国马牌轮胎在中国市场快速扩张的基石。公司总经理王小骥坦言,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也是当初来合肥投资建厂的重要原因之一。

张小骥的话,道出了许多来合肥投资兴业的客商心声。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入驻,为城市发展带来新活力。而这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信用造就的“强大磁场”。

2017年6月,合肥市发改委、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及各银行机构共同签署《关于对失信黑名单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

两年前,合肥市在全面实施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再整合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如今,合肥市登记的企业均拥有了“十八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只要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平台输入企业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社会公众就能查询到企业的基本信息、经营状况及信用记录。

围绕信用体系建设,合肥市企业市场活力正不断增强,品牌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截至2018年3月底,全市实有登记各类市场主体717,039户,同比增长25.2%。全市登记实有各类市场主体注册资本25713.8亿元,同比增长37.2%。

合肥市工商局企业监督管理局局长丁剑告诉记者,“让各类市场主体拥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有利于信息共享和利用。政府部门、社会公众通过信用代码,可以有效识别主体身份,并对信息进行关联比对分析,这为实现信息共享和利用打下了基础。”

同时,通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也将分散在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的信用记录归集整合到当事主体的名下,形成完整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档案,为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创造了条件。

“过去有的失信公司被工商部门处罚后,社会上往往并不知道,给与其合作的企业埋下了隐患。”一家大型房企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通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查询,一旦有了失信行为会进入异常名录甚至是黑名单进行曝光,大家一上网就能查到,就像给其经营活动戴上了“紧箍咒”,变得更有震慑力。不仅商业合作更加放心,更使营商环境得到了改善。

如今,经过多年探索积累,合肥以信用为发展基石,在加快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构建奖励诚信、约束失信奖惩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维护社会诚信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合肥市营商环境逐渐得到净化。

重点领域齐发力构建诚信市场优质环境

老胡跟爱人在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经营着一家面馆,店不大,生意却不错。老胡的嘴里经常挂着一句话:“做买卖要凭良心。”从面粉到配料,他都要保证干净卫生。“以次充好的事我们做不出来,这样的钱我们不挣!”诚信的态度,让店里有了很多回头客。

2016年11月,合肥市肥东县举行万人讲诚信签名活动

而老胡和他的小店,只是合肥整个诚信体系中的一个微小体现。从城市规划到市场发展,从法律构建到民生经营,合肥深深烙上了“诚信”印记。以诚为本,信守责任,在细处得到了彰显和维护。

如今,对于不少合肥市民来说,淮河路步行街是他们购物的“首选地”。合肥市民刘玲告诉记者,喜欢去步行街购物,不仅是因为这里商品丰富,更重要的是在这里买东西放心,不用担心买到假货。刘玲的想法正是许多普通市民真实的心理写照。

在获评省级“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后,2011年,淮河路步行街开始申请创建国家级“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坚持品牌立街、诚信立街。步行街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步行街每个店面都张贴了“一封信”“消费者投诉电话”,发放《文明手册》,经营商家也纷纷签订“责任书”并在店堂醒目位置摆放意见簿,承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我们还在淮河路设立6个投诉维权网络站,消费者遇到商品质量、虚假宣传等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站进行投诉。”不仅如此,不时开展的专项检查也让不诚信行为无所遁形。“之前,我们开展了针对化妆品、手表、服装的专项整治,一共查处5起违规行为。”庐阳区特色街区市场监督管理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不法商户的信息都将联网记录,银行贷款、税收等都会受到影响。

目前,合肥市信用建设已经完成了重点领域的全覆盖,除了商业领域之外,在市场监管、司法、税务、房地产、环保等领域也加强诚信建设,让诚信盘活市场一池春水。

在市场监管方面,合肥市与武汉、长沙、南昌签订了《长江中游四省会城市市场监管工作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企业信用信息互通互认机制,实现注册登记信息、信用监管信息的共享运用,对四市企业联动实施信用激励、预警、惩戒等措施,推进建设区域合作市场监管一体化机制,逐步达到“信用共管、准入一体、信息互通、执法协作、成果互认、经验共享”的效果,进一步优化市场竞争环境。

在税务服务领域,合肥以《安徽省纳税信用管理实施办法》为制度依据,规范纳税信用管理,促进纳税人诚信自律,对不同信用级别纳税人实施分类服务和管理,A级纳税人可享受绿色通道或专人帮助办理涉税业务,而对列入重点监控对象的纳税人,监督检查频次提高,纳税信用评价结果通报政府相关部门,在经营、投融资、取得政府供应土地、政府采购、生产与安全许可、资质审核等方面予以限制或禁止。

在建筑市场领域,合肥市搭建了建筑市场信用管理网络平台,目前已有12,662个企业、约29余万从业人员、14,095个工程项目纳入平台信用监管范围。通过制定专业信用评价标准,对建设领域施工企业、监理企业等机构及从业人员信用记录进行描述认定,共制定不良记录情形682款,良好记录情形190款,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对建设领域各类信用记录进行精细划分。

在环境保护领域,合肥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将企业分为环保诚信企业(95分~100分)、环保良好企业(80分~95分以下)、环保警示企业(60分~80分以下)、环保不良企业(59分以下)四个等级。环保诚信企业、环保良好企业,在申请环保专项资金或者其他补助资金、环保评先创优时,予以积极支持;环保警示企业,责令企业每季度向环保部门书面报告环境管理及相关环境问题的整改情况,从严审批各类环保专项资金补助申请;环保不良企业,列入重点督查对象,加大执法监察频次,实施暂停环保专项资金补助等多项联合惩戒措施。

重点行业强公示打造“信用旅游”精品名片

“每个三河米饺不得少于60克,价格不得超过1元;每盘三河小炒价格最高18元,肉丝、芹菜、酱干、木耳均不少于50克……”在位于合肥市肥西县南端的三河古镇景区里,各家餐饮店都有一本“诚信菜单”。

“我们的菜价都是明码标价,分量也明明白白。少了分量,高了价格,顾客都可以投诉。”一家美食店老板表示,三河古镇2015年开始推行“诚信菜单”,每家商户都很重视诚信经营。价格有了统一指导后,大家更注重从口味和服务上吸引顾客。

“我们要求景区内所有商品在保证品质的同时,做到价格不超上限,用料不低标准,从源头上坚决杜绝缺斤少两,坐地起价等现象。”三河镇人大主席马晓梅介绍,为确保三河古镇“诚信菜单”的推出落地有声、实施有效,景区管委会通过发放诚信桌卡、各行业上墙承诺书、饭店诚信菜单、放心秤和公示牌等形式,全面保障诚信菜单和特色菜系得以落实到位。

据了解,三河古镇是合肥市首家5A景区,荣登“2017安徽旅游诚信品质榜”,荣获“安徽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单位”称号,其打造的“诚信公示”已经在景区全面实行,游客在三河古镇吃、住、行、游、购、娱都实现了明明白白消费。

“吃”,在全省景区内独家推出三河古镇“诚信菜单”暨地方特色菜系,主要囊括了三河古镇的六大特色菜系,对三河古镇景区内208家餐饮商户的常用40余种菜品、点心、茶品、菜肴、小吃、食品的用料标准、质量和价格均设置相关行业标准。截至目前,三河古镇共制作、发放餐饮企业诚信桌卡1500个,各行业上墙承诺书480块、饭店诚信菜单100本、计量托盘放心称100架、米饺公示牌80个。“住”,景区根据不同的住宿标准,制定了价格上限;“行”,景区内三轮车和水上项目的收费标准、游览线路和游览时间都有明确规定。“游”,三河古镇承诺开放式景区不收取大门票,九个购票景点均由物价部门核定批准;“购”,景区的旅游商品价格均有上限控制。“娱”,景区娱乐业的收费标准也已规范,实现价格公开、价格公道。此外,景区还将免费公厕、免费WiFi、免费景点、免费宣传品等所有免费项目进行公示。

此外,三河古镇还加强社会监督,制定了诚信曝光制度,形成完整的诚信记录、评价和奖惩机制,设立景区“诚信曝光台”和“诚信红榜”向社会公示,并公布诚信监督热线,接受旅游诚信举报、投诉和诚信咨询服务,对投诉较多的商户和企业,严格惩处。

信用监管重联动打破部门间无形“藩篱”

打开合肥市中院微信公众号可以发现,执行曝光台上最近刚曝光了两名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这两名失信被执行人在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履行完毕之前,将不能进行高消费,并将在政府采购、投标招标、行政审批、融资信贷等领域受到信用惩戒。合肥市中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院在安徽省法院中首次采用了微博、微信等平台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曝光,失信被执行人的姓名、地址包括照片都公布在平台上。此外,合肥市中院还与媒体合作,设置“老赖”曝光台,通过电视 、微信、网站、户外大屏幕、社区公告栏等渠道,立体式、全方位对失信行为进行曝光。2017年,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2,525人次, 6121名被执行人在履行完毕义务后被法院从失信名单中删除。

同时,仅仅曝光是不够的,合肥市通过多部门协作,使失信被执行人受到更多的限制,真正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早在2014年12月,合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出台《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动惩戒的意见》,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动惩戒机制,当时在全省是首次,在全国也不多见,对被执行人起到了有效的震慑作用。通过新的联动惩戒机制,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融资信贷、个人出行生活等诸多方面对“老赖”加大信用惩戒的力度。“如禁止乘坐飞机、列车软卧;限制贷款、办理信用卡;无法办理护照和其他出境证件;禁止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禁止参与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工程项目中标人成为失信者将被取消中标资格等,让拒不履行义务的‘老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上述负责人介绍,一旦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后,所有信息都将删除,可以进行正常的生活、交易活动。

对于诚信守法、资质优良的经营者,合肥市也给予守信激励。“我们设立了优选承包商库,遴选一批优秀承包商入库。这些承包商在邀请招投标及一些不适宜进行公开招标的工程中,可以获得优先推荐。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低价风险金、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允许采用保函形式,其中优秀承包商可免缴低价风险金。”合肥市城乡建委副主任陈传东介绍。

据合肥市公管局副局长王保智介绍,“一处受罚、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目标在合肥市行政区内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已经全面实现,“市与县的信用信息实现了共建共享的互通,这一突破经过了两年的准备,两年来我们将县与市的信用标准实现了统一,信用信息发布的时间要求实现了标准化,真正让‘一处受罚、处处受限’的口号得到了落实。”

除了对失信企业进行惩戒外,还要实时激励诚信企业。合肥市环保局公布的2017年重点排污企业环境信用评价表上,有12家企业荣获环保诚信企业,19家企业荣获环保良好企业,现代牧业(合肥)有限公司被列为环保警示企业,肥东县汇丰奶牛养殖有限公司认定为环保不良企业。依照分类监管措施,合肥市环保局对环保诚信企业采取优先环境行政审批、环保专项资金等激励性措施,如对合肥京东方、皖能发电等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缩短审批时间和流程、优先予以审批等。

此外,合肥市商务局根据《典当行业监管规定》,在典当行业也实行了分级分类监管,对申报中小微企业典当风险补偿金的典当企业,明确要求必须是典当年审为A类的企业。

在县区,与金融机构加强合作推出信用金融产品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庐江县加强金融办、县国税局、县地税局与各商业金融机构等部门之间的合作,探索推广“出口退税贷”“税融通”等“银税互动”新形式,实现纳税信用与金融服务的对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长丰县则开启了“信用+贷款”应用模式,利用网站和手机APP,进一步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同时依托平台推出了“信用长丰·易贷通”“模范道德·好人贷”等金融产品,目前累计发放金融产品71个、贷款主体达1379个,累计发放贷款1414笔共计7.66亿元。

令人澎湃的繁荣、催人奋进的事业、温暖如春的微笑、蓬勃向上的孩童、相视而笑的友谊、绿草如茵的花园……日新月异、朝气蓬勃的合肥版图告诉我们,这些都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有了“信用”的助力后,这些将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从初生朝阳到落日余晖、从牙牙学语到银发苍苍,城市都与信用相和谐,信用也因城市更多彩。在东淝河与南淝河的发源之地,这座“信用之城”将乘势而为、蓄势而发,推动信用建设再上新台阶。

2017年9月,合肥市46中组织开展新合肥 信天下-我身边的诚信故事专题宣传活动

猜你喜欢
三河合肥市合肥
不同外血比例对三河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醒狮
送你一盆小多肉
合肥公共自行车3年内投8万辆 总投资5.5亿元
合肥市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上城:全市唯一“清三河”达标城区
生态合肥
合肥市雕塑院雕塑作品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