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信用合肥 筑牢创新发展基石
——访安徽省合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罗云峰

2018-05-11 02:28刘梦雨
中国信用 2018年4期
关键词:合肥市合肥诚信

◎文/本刊记者 刘梦雨

合肥居皖之中,地处江淮之间,是全国唯一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的省会城市。近年来,合肥市主要指标增速保持“两位数”,经济总量实现“翻一番”,全国位次大步“进十强”,建设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迈出了坚实步伐、展示了崭新形象。

2015年,合肥市成为全国首批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信用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下,合肥市经济社会之所以能够中流击楫、砥砺前行,关键因素就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包括信用环境在内的软环境建设。” 近日,合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罗云峰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如此表示。

突出顶层设计优化信用工作“路线图”

记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增强社会诚信意识,促进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合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关键点是什么?

罗云峰:2003年,合肥市就启动了“信用合肥”建设,先后被授予“中国十佳诚信政府” “全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营商环境十佳城市”等荣誉称号,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成为合肥市民共识。2015年7月,合肥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2016年年初,合肥市启动合肥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这也是全省首个市级信用信息平台建设;至2016年11月,合肥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成运行,实现“数据可进、记录可查、网站可看”的阶段性目标;2017年,合肥市获得全国城市信用建设创新奖、“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一体化建设特色性平台网站”等两项国家级荣誉。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在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合肥市上下合力、鼓足干劲,共同努力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我们深刻体会,要顺利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真正发挥信用实效,首要关键点是做好顶层设计,不断优化路径设计。在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过程中,合肥市紧紧围绕建设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的战略目标,突出失信联合惩戒和守信联合激励,加强信用法规、标准体系“两项基础”,布局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大领域”,聚焦信用数据共享、信用评估评级、信用产品应用、信用产业培育“四项任务”,整合政府、企业、联盟、高校“四支力量”,搭建“一中心、两体系、一网站”的信用平台,努力建设覆盖主要信用主体、体现合肥特色、具有示范意义的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

突出以用促建夯实信用工作“大平台”

记者: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在建设信用平台并发挥平台作用上,合肥市有什么举措?

罗云峰:合肥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总体设计为“一中心、两体系、一网站”。“一中心”指信用信息大数据中心;“两体系”包括征集与共享交换体系、信用信息应用服务体系;“一网站”即信用合肥门户网站。平台核心功能包括目录管理、征集管理、共享交换、数据处理、信用信息应用等,实现了信用数据、信用承诺书、双公示数据、红黑名单、联合奖惩等数据的上传下载。

与先发地区相比,合肥市在应用大数据发展技术推进信息化工作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和不足。为此,合肥市委市政府于2017年成立了高规格的数据资源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数据资源局,开展数据资源工作攻坚战,为全市经济社会新一轮跨越发展提供支撑。当前,合肥市信用平台归集102万法人信用数据1800万条,980万自然人信用数据7亿条,为拓展信用信息应用场景、实施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信用联合奖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要发挥信用平台的实效,必须大力推进信用信息应用工作,实现 “以建带用、以用促建”的良性循环。一是丰富应用渠道。“信用合肥”网站、微信客户端、APP客户端,均已开通信用查询功能,在合肥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现场查询窗口,为企业及社会公众提供便民查询。二是拓展应用领域。根据市直单位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目录及信用信息目录,市直44家单位在日常监管、行政审批、行政处罚、招标投标、表彰评优、资金支持等900多个事项中查询应用信用数据。三是强化应用深度。合肥市信用平台根据各类主题数据信息的分类及其特点,将信用数据征集、主体类别统计、“红黑榜”、联合奖惩案例等通过各种图形直观地展示给用户,并同步将数据的各个属性值以多维形式表示,从不同的维度观察数据,从而对数据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和分析。

突出协同联动打造信用工作“强格局”

记者:联合奖惩是信用体系建设发挥作用的核心机制,合肥市是如何采取措施来加大奖惩力度的?

罗云峰:我们重点突出协同联动,聚力打造创建工作“强格局”。一是强化制度设计。出台《合肥市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工作方案》《合肥市社会法人守信联合激励与失信联合惩戒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对守信者实施“绿色通道”和“容缺受理”等便利服务措施;失信者则面临禁止申请财政性资金项目、限制参与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等多方面联合惩戒措施。二是发挥行业作用。市政府1+3+5政策拿出专项资金,支持信用服务机构发展。在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工作中,我们积极引入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共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同时,注重发挥行业在信用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比如,合肥市图书馆签署“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宣言”,联手芝麻信用共同打造信用图书馆,推广免押金信用借阅服务,开启了“信用+阅读”公益借阅新模式,得到广大市民的充分肯定。三是探索区域联动。与武汉、长沙、南昌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探索市场监管、招标投标等工作信息共享、联动奖惩,共同打造区域间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一张网”。

近年来,合肥率先在质量监督、食品药品等多个行业领域实现事前信用承诺、事中分类监管、事后联合奖惩的“全覆盖”。比如在招投标领域,合肥市创新失信联动惩戒机制,联合法院、检察院、工商、税务、财政等部门,对列入失信被执行人、行贿犯罪人等失信主体开展联动惩戒。对投标人被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被工商部门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被税务部门列入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项目经理被检察院列入行贿犯罪档案的,都不得推荐为中标候选人,不得确定为中标人。2017年年初,合肥市在项目评审中采用安徽征信公司出具的投标企业简项查询报告进行信用审查。具体来说,安徽公共资源交易集团将被查询单位名单提交至安徽省征信股份有限公司查询系统,系统自动对投标单位名单进行检索,生成投标企业简项信用报告和查询汇总统计表。整个查询工作采用自动全流程查询模式,有效降低人工干预的可能性。据我了解,这在国内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属于首次。经过多年探索,在信用合肥建设大旗的指引下,公共资源交易“合肥模式”闻名全国,正全方位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真正实现了“不找市长找市场”。

突出信用试点找准信用工作“突破口”

记者:我们注意到,合肥市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开展了信用试点,从目前来看,试点效果如何?

罗云峰:合肥市在推进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中,既注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以全市一盘棋的思路推动工作全面开展,也注重选取重点,实现优先突破。我们选取高新区、长丰县、巢湖市3个区域,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和质量管理、公共资源交易、财政资金申请、安全生产、企业债券等6个领域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取得显著成效。比如,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为核心内容的信用服务体系方面,合肥做了积极探索。

高新区以科技型小微企业为重点,利用“智慧高新”建设契机,推进融合金融、科技、工商、税务等综合数据信息的大数据平台建设,以数据展现信用、以信用呈现价值,创新开展“科保贷”“创意贷”“助跑贷”等信用业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长丰县以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济主体为突破口,以打造集“一库、一网站、一平台、一应用”于一体的农村信用体系服务平台为支撑,全力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建成覆盖20万农户、7000多家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和小微企业的信用信息数据库。依托平台推出“信用长丰·易贷通”“模范道德·好人贷”等金融产品,取得良好效果,真正试点探索出一条适合现阶段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突出宣传教育合力营造信用工作“生态圈”

记者: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广泛参与,持续推动,合肥是如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

罗云峰:近年,合肥市政府启动了信用宣传月活动,围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开展一系列专题宣传活动,重在突出宣传引导,合力营造创建工作“生态圈”,社会诚信氛围日益浓厚。

一是组织开展宣传活动。积极开展“诚信做产品”、“百城万店讲诚信”、“3.15”消费者权益日、 “6.16合肥信用日”、“食品安全宣传周”“信用宣传月”等诚信创建活动,并发动各县市区、开发区,组织信用“六进”活动,即“信用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通过政策宣传、展览展示、经验交流、信息发布、案例介绍、经验推介等系列活动,广泛宣传推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同时广泛开展公益广告宣传,在火车站、汽车站、主要广场、街道、商场等人口密集区域,大量投放信用建设公益广告,提高社会关注度。

二是发起设立合肥市信用联盟。合肥市信用联盟由信用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社会企业组织等共同组成,通过开展多类别、多层次合作,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支持开展信用教育。在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开设信用管理专业,组织合肥行政学院将诚信教育纳入公务员培训课程,着力营造“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推动人民群众将诚实守信理念转化为自觉追求和自觉行动。

如今,合肥市信用体系建设已呈现如火如荼态势。在未来的实践中,我们将以探索创新的勇气,促进信用建设工作向社会各个领域全面延伸,走出众多信用领域建设的“合肥特色”和“合肥模式”,为城市信用建设的探索实践提供值得参考的范本,将“新合肥信天下”这张靓丽名片倾力打造成“金字招牌”。

猜你喜欢
合肥市合肥诚信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醒狮
送你一盆小多肉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合肥公共自行车3年内投8万辆 总投资5.5亿元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合肥市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生态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