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应用为导向推动水利行业信用建设

2018-05-11 02:29刘梦雨
中国信用 2018年4期
关键词:信用等级水利部市场主体

◎文/本刊记者 刘梦雨

南水北调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近年来,各大水利工程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水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打造“信用水利”已成为水利工程建设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备要素。

信息平台日趋完善信息共享丰富企业“简历”

登录全国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安徽水安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望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诚信红名单,以及阳谷县水利建筑工程公司等失信黑名单滚动播出。点击每一个企业名称,其信用评价等级及有效期、基本信息、资质信息、人员信息、工程业绩、信用评价、良好记录、不良记录等信息一应俱全。水利工程建设企业的“前世今生”便可通过这份“简历”了解。

“经过持续完善,这个已成为水利行业信用信息征集、发布、查询和监督的主渠道。”中国水利工程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作为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第一个全国性行业自律组织,中国水利工程协会2007年5月建立了“全国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并配套开发了“全国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结合工程建设领域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的深入开展,平台和系统于2010年正式开通使用。信用信息平台由信用信息征集、公示、查询、管理和执(从)业人员5个子系统组成,实现了10类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采集、发布和管理工作。平台采集并发布水利行业信用信息,宣传诚信企业,曝光失信企业,普及和传播信用知识,及时发布行业最新信用资讯、政策法规和工作动态,为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综合查询服务。

截至目前,平台共收录和发布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104.5万余条,公布1.2万余家从业单位、77万余名从业人员信息,公布工程业绩信息20万余项,良好行为记录信息5.6万余条,不良行为处理决定259个(涉及456家市场主体),发布诚信红名单企业881家,曝光严重失信企业9家。

信用信息互联互通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而将信息围度标准化格式化则是基础的基础。2014年7月,中国水利工程协会主编的《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行业标准由水利部正式发布实施,成为水利行业第一个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标准,为推进水利行业信用信息标准化、加快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奠定了基础。2015年,协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配套开发了信用信息数据库共享互联接口。目前,“全国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已与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河南、湖南、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等10个省份和新疆兵团实现了信用信息的实时交换共享,进一步加强了信用信息在工程建设领域中的大力应用。

系列文件相继出台制度健全夯实管理基础

“全国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的建立完善,信息数据交互共享的推进,都离不开完备的制度设计。自从2001年水利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的若干意见》提出“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适应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水利建筑市场主体社会信用体系,提高市场监管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开始,一系列水利工程建设领域信用管理制度逐步健全。

记者梳理发现,2009年,水利部连续印发了《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记录公告暂行办法》《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确立了水利建设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2011年8月,水利部印发《水利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要求中国水利工程协会要研究制定统一的信息分类编码、信用信息格式和数据库建设标准,构建统一的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等。2014年10月,水利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并对加快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推进信用评价工作、推广使用信用信息、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等6个重点任务进行了部署,进一步推进了水利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在此基础上,2015年9月,《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印发,配套制定了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标准(8类),并于2015年统一组织开展了全国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工作。2017年3月,水利部出台了《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水利建设市场正常秩序的实施意见》,对促进水利建设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水利建设市场正常秩序,保障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评价模式广泛应用评价结果20个省份可用

“你们这次信用评价是什么等级?”在水利工程建设领域,信用等级评价结果几乎已经成为企业“名片”上必不可少的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自2009年起,中国水利工程协会经过持续探索,形成了一套具有明显行业特点的信用评价工作机制,也就是“三位一体”评价模式,即由水利部统一组织、行业协会具体承担、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参与。企业自愿参加信用评价,费用由协会会费开支,不向被评价企业收取费用。

从2010年组织开展首批全国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确定了132家水利水电施工和监理单位的信用等级,到2017年1085家单位会员取得了信用评价等级,参与信用评价的企业数量和企业类型逐步增加。数据显示,目前累计4698家水利建设市场主体取得了信用等级,特级、一级水利施工总承包单位参评率达83%;甲级水利工程监理单位参评率达80%;参评类型涵盖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供货、招标代理、质量检测8类市场主体,涉及全国6个流域、31个省(区、市)。

评价结果能够得到广泛应用是推动水利工程相关单位参与信用等级评价的助力因素。这位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已经有20个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市场监管工作中应用了信用等级结果。

据介绍,目前已有黄委、淮委、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等20个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资质监管、评优评奖中应用了中国水利工程建设协会评定的信用等级结果。在此过程中,加强了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联手的市场监管,维护了行业秩序,推进了行业信用建设。

猜你喜欢
信用等级水利部市场主体
淮委贯彻落实水利部工作要求进一步部署近期防汛工作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
水利部发布2019年度《中国水资源公报》
人民币汇率破7 市场主体应对有序
三地实践:有效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信用评价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协会圆满完成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信用等级评价扩大试点工作
昌吉州建立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价体系
水利部召开加快水利前期工作推进会 进一步部署安排2015年水利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