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根理论的学术型企业家能力研究①
—— 一个本土的典型案例分析

2018-05-14 10:07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孙默
中国商论 2018年13期
关键词:企业家学术能力

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孙默

学术型企业家作为企业家群体中的一股新兴力量,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新兴产业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家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科研能力突出、掌握先进技术的大学教师开始利用自己的科技成果创办企业,他们凭借自身的科研实力和科技成果,在艰辛的创业过程中培养出独特的企业家能力,使所创企业发展壮大并成为所在行业的佼佼者。已有文献从企业家特点[1]、企业家特质要素和创业环境[2]以及企业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3-4]等方面对学术型企业家进行了研究,但针对学术型企业家能力的相关研究还较为缺乏。本文将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以典型的学术型企业家、东软集团的创始人刘积仁为例,对学术型企业家能力进行分析。

1 相关文献回顾

1.1 学术型企业家的界定

关于学术型企业家的含义,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解释。Samson和Gurdon将学术型企业家定义为“主要职业为高等教育机构的老师或研究者,而后创立新企业的学者”[5];陈劲和朱学彦从企业家的本质入手,认为学术型企业家是集市场意识的科学家和科技知识的企业家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并将其定义为“有高等院校理工科教学和研究工作背景的企业家”[1];唐可月等人将学术型企业家和代理企业家进行区分,指出学术型企业家是同时具备科学家和企业家知识、素质和能力的个体,并通过自己的学术声望和专业特长创建和经营企业[6]。李天柱等学者的研究则进一步表明,学术型企业家的主要活动是促进科学与商业融合,形成“科学商业”的创业模式[7]。综合已有观点,本文认为学术型企业家是指通过利用自身的学术成果、科研能力和学术威望等创建和经营企业的大学或科研院所的学者,他们在企业经营中逐渐培养起企业家精神和能力,形成自己的经营思路和管理模式。

1.2 企业家能力的界定

对于企业家能力,国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马歇尔从组织角度进行研究,认为企业家能力是利用资本的经营能力[8];熊彼特从破除旧均衡角度提出了企业家的创新能力[9];柯兹纳从修正市场不均衡的作用角度,指出企业家敏锐的洞察力可以起到克服市场不可靠性的作用[10];Coase从生产经营和组织管理角度展开研究,得出企业家应具备市场需求预测能力、协调和组织管理能力[11]。国内学者对于企业家能力的研究大多是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延伸。杨俊从创业行为的角度将企业家能力的内涵概括为机会相关能力、战略相关能力、组织相关能力、概念相关能力、关系相关能力和承诺相关能力[12];张建琦和赵文认为机会能力、创新能力、战略管理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是最重要的企业家能力,并主张通过加强自身学习的方式来提高这些能力[13];于东平和段万春通过对企业家能力的国内外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得到9种类型的企业家能力,即机会能力、概念能力、关系能力、组织能力、承诺能力、战略能力、技术能力、学习能力和个人素质[14]。

2 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选择

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本文选择东软集团的创始人刘积仁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1)刘积仁是中国大陆第一位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具有很高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是一个在学术上取得很大成就的学者;(2)自1991年东软创立至今,东软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成为中国软件行业的领军企业,总市值超过300亿元,东软的成功离不开刘积仁的经营管理,更突出地表现为他卓越的企业家能力。因此,以刘积仁作为研究学术型企业家能力的样本,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2.2 数据来源

本文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关于东软集团刘积仁的资料,主要包括:东软集团的官方网站;网站上关于东软集团和刘积仁的公开访谈信息;CNKI、维普等数据库中关于东软集团和刘积仁的相关文献;东软集团的招股说明书、年报等。通过对所搜集资料的筛选和整理,将最终整合的资料命名为东软集团刘积仁资料。

2.3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扎根理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自下而上的从原始资料中归纳、提炼出概念和范畴,并建立起这些概念和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最终形成新的理论。

表1 刘积仁资料的开放性编码

3 数据编码

3.1 开放性编码

开放性编码是将原始资料进行逐句归纳、分析以提炼概念并形成范畴的过程。本文从原始资料中共提炼出41个概念和15个范畴,这15个范畴分别为:科研能力、机会识别和利用能力、学习能力、战略定位能力、商业模式创新能力、战略制定能力、理念创新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社会资本利用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制度创新能力、风险承担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沟通和参与能力。限于篇幅,本文中仅列出了部分资料,开放性编码的结果如表1所示。

3.2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指通过发现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范畴中抽象出主范畴的过程。通过范畴间的合并与归类,本文得到六大主范畴:(1)机会能力,即机会识别和利用能力;(2)战略领导能力,包括战略定位能力、战略制定能力、决策能力、沟通和参与能力;(3)资源整合能力,包括社会资本利用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资金管理能力;(4)创新能力,包括商业模式创新能力、理念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5)风险管理能力,包括风险承担能力、风险控制能力;(6)学习科研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两方面。主轴编码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主轴编码结果

3.3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从所有范畴中提炼核心范畴,并通过建立核心范畴和其他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最终形成“故事线”的过程。本文通过对主轴编码得到的6个主范畴及其对应的范畴进行分析,得到“学术型企业家能力”这一核心范畴。围绕核心范畴可以将“故事线”概括为:刘积仁凭借已有的科技成果和突出的科研能力创办了东软集团,成为学术型企业家,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卓越的企业家能力。他通过学习能力,不断掌握管理知识,及时了解新的管理思想;通过机会能力,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发现并抓住潜在的市场机会;通过战略领导能力,在确定新的市场后果断决策,制定发展战略;通过资源整合能力,为既定战略的实施分配各种资源;通过风险管理能力,敢于承担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和控制风险;通过创新能力,实现商业模式、理念、制度等方面的变革和创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正是由于刘积仁非凡的学术型企业家能力,才造就了东软集团今天的辉煌成绩。

4 研究结果

通过扎根理论的方法对原始材料进行三重编码,从刘积仁的案例中本文得到学术型企业家应该具备的6个方面的主要能力,具体阐述如下。

4.1 学习科研能力

学习科研能力是学术型企业家的基本能力之一,包括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两个方面。从我们对多个成功的学术型创业企业的观察而得到的情况看,学术型企业家往往是大学或科研院所中重大科研项目或技术攻关的带头人,能够把握相关领域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通过强大的科研能力,为企业的研发提供智力支撑,因此,学术型企业家的科研能力和科技成果是建立初创企业最重要的资本;学习能力则可以被理解为学术型企业家获取知识、总结和借鉴经验的能力,通过不断地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可以及时弥补成为企业家的学者在管理知识、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不足。刘积仁作为东北大学的教授,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八五”“九五”攻关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科研成果,充分展现了其出色的科研能力。另外,通过阅读书籍等方式,刘积仁获得了管理知识;通过借鉴同行业成功企业以及合作企业的发展经验,刘积仁探索出独特的经营思路。

4.2 机会能力

机会能力是指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识别、评估并利用机会的能力,也是学术型企业家的基本能力之一。对于充满不确定性的新兴产业创新创业活动而言,能够发现并把握市场机会及与其他企业合作的机会,其作用与学习科研能力是一样重要的。学术型企业家大多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准确地掌握技术和市场的变化趋势,快速地捕捉市场机会,准确地评估潜在市场的价值,并通过正确的决策把握住机会。刘积仁无疑是优秀的学者,但从商业层面看,刘积仁也可以说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他总能结合东软的优势在软件的相关领域发现市场机会。当国内的软件公司对于软件外包不屑一顾时,刘积仁却从中发现机遇,促成了与索尼、NEC、日立等日本企业的合作;在发现市场上对于医疗设备有着巨大需求,而医疗设备的关键部位是东软擅长的软件后,刘积仁果断抓住机会使东软进入数字医疗行业;在对国内医疗现状的分析以及互联网医疗时代即将到来的预测后,刘积仁决定在东软发展互联网医疗和健康管理业务。事实上,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学术型创业活动密集的新兴产业内,越来越多的创新是多家企业之间的接力合作的方式完成的[15],善于发现机会、把握机会与不同企业之间广泛合作对于学术型创业的成功无疑是意义巨大的。

4.3 战略领导能力

战略领导能力包括战略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两个方面。学术型企业家通过机会能力发现潜在的市场机会之后,会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情况进行战略定位,制定经营战略,并通过沟通、参与等方式发挥其领导能力,促成战略的有效实施。2009年的金融危机使大多数软件企业不断进行业务紧缩,刘积仁却从中发现机会,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迅速进入日本和欧美软件市场。在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刘积仁喜欢与员工一起讨论业务,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力求与员工达成共识,从而保证战略执行的有效性。在传统的认识中,大学教师的学术能力出众,战略管理的能力却可能普遍偏弱。但成功的学术型创业者往往善于通过具有预见性的战略管理活动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华大基因的汪健等学术型创业者就具有这方面的特质[16],与刘积仁的情况极为相似。这些案例都佐证了战略领导能力的作用在学术型创业中的普适性,应该成为中国的学术型企业家着力关注的能力特质之一。

4.4 资源整合能力

社会资本作为嵌入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一种资源交换能力,有助于网络节点上的行动者动用嵌入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资源[17-18],对于创新创业活动的成功具有重要作用。而运用社会资本和社会资源,离不开企业家的资源整合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是指学术型企业家获取并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的能力,整合的资源包括技术、人才、资金、社会资本等。学术型企业家通过培养人力资源管理、资金管理、社会资本利用等方面的能力实现对企业资源的整合。在人力资源方面,刘积仁十分注重企业人才的培养,在全国二十所大学建立了东软集团的人力资源发展计划;通过制定有效的员工激励措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通过给予员工充分授权,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资金管理方面,他总能抓住与其他企业合作的机会获得企业发展资金;在国内业务遇到资金瓶颈时,巧妙运用国际业务收入支持国内业务发展;同时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在社会资本利用方面,他能够利用东软与东大的关系促成双方在科研和人才方面的合作;能够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借助政府的力量推进互联网医疗和健康管理业务。

4.5 风险管理能力

风险管理能力包括风险承担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两方面。学术型企业家既需要有风险意识,能够以沉着冷静的心态面对风险,敢于冒险,又要具有风险处理的手段和准备,在风险发生时及时控制风险。刘积仁热衷于冒险,他认为冒险是创业者的基本精神,选择进入被欧美日垄断的医疗设备领域,以及缺少政策支持和市场信任基础的互联网医疗领域,都体现了他的风险承担能力。而在风险控制能力方面,刘积仁能够通过及时采取风险管控措施,对风险和意外进行控制。

4.6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术型企业家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是学术型企业家的核心能力。学术型企业家通过创新能力开发新技术、提出新理念、推行新制度、开创新的商业模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理念创新上,刘积仁提出了“软件制造”的理念,实现了东软“从硬到软”的转变,升级了外包模式;又提出“超越技术”的理念,指出通过不同行业的组合,实现产品和服务创新;制度创新上,他通过吸收东北大学入股的方式,完成了股权改革,建立了清晰的产权制度;又通过构建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商业模式创新上,刘积仁通过不断将软件融入不同的产品,形成了“跳跃式商业模式”;在东软进入互联网医疗和健康管理领域后,刘积仁又推出了“熙康模式”,使企业从B2B向B2B2C的商业模式转变。

5 结语

本文通过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结合具体案例,得到了学术型企业家的6方面能力,即学习科研能力、机会能力、战略领导能力、资源整合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这些能力的学术型企业家,必将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术型企业家能力也将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最为关键的资源。因此,学术型企业家要注重这些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陈劲,朱学彦.学术型企业家初探[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8).

[2] 陈劲,朱学彦.学术型创业家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4).

[3] 李雯,夏清华.学术型企业家对大学衍生企业绩效的影响极力——基于全国“211工程”大学衍生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30(2).

[4] 易朝辉,孙宁.学术型创业者动机、创业导向与大学衍生企业绩效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2,24(1).

[5] Samson,K.J.and M.A.Gurdon.University Scientists as Entrepreneurs:A Special Case of Technology Transferand High Technology Venturing[J].Technovation,1993,13(2).

[6] 唐可月,林莉,葛继平.国外大学科技园学术型企业家孵化理论研究述评[J].科技管理研究,2012(13).

[7] 李天柱,马佳,侯锡林,等.科学商业的范式分析及其创新轨道:基于生物制药[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35(11).

[8] 马歇尔,著.经济学原理[M].朱攀峰,译.北京出版社,2007.

[9] 约瑟夫·熊彼特,著.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查[M].何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0] 伊斯雷尔·柯兹纳,著.竞争与企业家精神[M].刘业进,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11] Ronald H. Coase. The Nature of the Firm[J].Economic,1937(11).

[12] 杨俊.基于创业行为的企业家能力研究——一个基本分析框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27(4).

[13] 张建琦,赵文.学习途径与企业家能力关系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10).

[14] 于东平,段万春.企业家能力概念及维度研究评述[J].技术经济,2012,31(6).

[15] 李天柱,马佳,冯薇.信息产业的接力创新:一个多案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4,32(3).

[16] 李天柱,马佳,冯薇.中国企业的接力创新:以华大基因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11).

[17] Jacobs, J..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M].London Penguin Books,1965.

[18] 柯江林,孙健敏,石金涛,等.企业R&D团队之社会资本与团队效能关系的实证研究——以知识分享与知识整合为中介变量[J].管理世界,2007(3).

猜你喜欢
企业家学术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