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被老师恐吓了

2018-05-14 17:56晴空万里
家教世界·V家长 2018年1期
关键词:大班事情交流

晴空万里

言5岁,有一天深夜梦中哭醒,看样子很伤心,迷迷糊糊带着哭腔念叨:“妈妈,我不去大班!我不去,不去……”我一阵安抚之后,他安然入睡。望着身边眼里噙着泪花的小人儿,我失眠了。我不知道言在幼儿园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孩子背负如此重的心理阴影,各种揣测让我浮想翩翩。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我试探着和他聊一下,原来是这样:户外活动的时候,他因为与小朋友讲话忘记将玩过的球归位,被愤怒的老师大声训斥,并恐吓:“你不听话就送你到大班。”言吓得哇哇大哭,但并没有因此博得老师的理解和原谅,反而将他强行拉入大班,以示将孩子赶出班级。言还强调这已是第二次被老师强行拉入大班了,每次都是保育员将他接回自己班中。

言还说,每次班上的小朋友不听话,老师都要恐吓他们,说要把不听话的小朋友送到别的班上,就是不要他们了。言反复说不喜欢这么凶的老师,不明白为何别人班里的老师都温柔。

保持冷静,做到心里有数

遇到此类事情,大多数父母都沉不住气,觉得孩子在校受到老師的恐吓,理应找老师评评理,甚至有人会匆匆拨通老师电话直接质问、追究老师的责任。我觉得这些做法都不太妥当。当然视情况轻重而定,如果没多大事最好和老师交流,切忌跳过老师,动辄一状告到园长室,毕竟这是让老师难堪的事。

父母应该冷静思考,选择一种合适的方式和老师进行沟通,书面、电话还是当面直接交谈……确定以哪种方式和老师沟通后,应该思考怎样和老师交谈,做到既能尊重老师,又能积极和谐地处理好事情。

那一夜的失眠让我冷静了很多,思考了很多。在揣测孩子到底在幼儿园发生了什么事情的同时,我想得更多的是如何与老师当面交流,交流时我该注意哪些问题等等,在与老师见面之前,自己先做到心中有数。

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

我自己是一向反对恐吓的妈妈,即使儿子还很小的时候,我也从来不用“再哭被警察抓走” “撒谎的小孩会被狼吃掉”这样的话来恐吓孩子。但现在孩子却遭受着老师的恐吓,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辗转反侧之后,我决定找老师当面沟通。

和老师当面沟通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因为幼儿年龄的特殊性,应尽量考虑好老师的时间,千万不要在上学或者放学时约见老师,因为他们那个时候很忙。最好可以提前预约征求老师的意见,找一个最合适的交谈时间,双方有足够的时间就孩子的问题铺开来谈。同时,考虑到孩子的自尊,以及其他家长对老师的评价等因素,交谈应该避开孩子和其他家长。

第二天,我拨通了老师的电话,以想了解孩子最近的情况为由,将时间约在孩子午睡后,这样就有充分的时间交流。

肯定老师的工作及对孩子的付出

一个能正确评价孩子的老师都会说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交谈过程中父母应及时肯定老师的工作及对孩子的付出。当时我虽然心里五味杂陈,但是我并没有一来就马上质问老师关于恐吓孩子的事情,而是面带微笑地对老师说:“这学期孩子进步很大,变得更有礼貌了,会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还懂得关心长辈……真的很谢谢您对孩子的教育。当然孩子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讲话不分场合,自制力差……给您添了很多麻烦。教育孩子是学校和家庭双方的责任,我会定期主动和您沟通,更欢迎您及时给我们反馈孩子的表现。”

反馈孩子近段时间在家的表现

将孩子近段时间在家的具体表现和老师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发生可能的背景,同时把自己这次来的目的融入谈话中。比如针对此事,我告诉老师,近段时间孩子对上学有些抵触,几乎每天都会问我:“今天星期几?”如果得知是周五,孩子就很高兴,说明天可以不上学了;相反,周末晚上就有明显的沮丧情绪。

同时我也声明:“我不是来责怪您的,而是带着诚意来和你交流的。孩子的情况我感觉已经很严重了,特别是昨晚深夜孩子哭着说梦话:‘我不去大班,我不去大班。看着孩子这么伤心难过,我也特别难过,早上问了孩子,才知道昨天在操场上发生的事情。”

听我这么说,老师也承认他昨天的确说过将孩子丢到大班的话,但他并没有真的这么做,他还承认自己很后悔说这样的话。其实我之前碰到了保育员,交谈中特意提到了两次都是她将孩子带回教室。保育员各种顾忌,一脸的紧张,眼神躲躲闪闪,只是说了一句:“可能讲话的孩子太多了。”但从她的话语和表情我已经知道了答案。但是我并没有进一步当面追究老师是否真的把孩子强行丢到大班去这个事情,毕竟我此行的目的是让老师明白我已经知道了这件事,而且愿意和他沟通解决。目的达到就行了,如果继续追究这些细节,可能双方都要闹得不愉快。

让老师知道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

孩子的教育本是家庭和学校的共同责任,让老师知道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很重要。

我这样对老师说:“每个家庭的教育都千差万别。如有些家庭喜欢棍棒教育,有些家庭喜欢平等说理教育,有些家庭隔代教育溺爱孩子……每个孩子在校都会因为自己的问题受到老师的惩罚,或轻或重,这很正常。我从不溺爱孩子。当孩子违反了制定好的规则时,就应该受到惩罚,在家更是如此!孩子出现问题我也反思了,我也有责任,因为我的疏忽没有及时和您沟通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原则。我和家人从来不恐吓孩子,从来不说不要孩子了,更没有因为犯错把孩子推出过家门。所以孩子对您的做法反应很大,他误以为您不要他了,所以心里有负担,有阴影,睡着了也哭醒了!有的家庭如果这样说习惯了,孩子可能对您说这话不会有那么大的反应。”

沟通过程父母切忌有情绪

既然选择了和老师直接沟通,父母就要做好表率,面带微笑。这样既可以消除老师的紧张心理,又可以缓和交流氛围。如我在和老师整个交流过程中,虽然心里不舒服,但一直很克制。老师最初也是板着脸,到最后我们都面带微笑了,沟通也很顺畅。

最后,老师很客气地说:“没想到我的这一举动给孩子造成了这么大的心理压力,以后我会注意的,在处理孩子问题时我会尽量选择孩子容易接受的方法。请你们放心!”这次沟通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如何辨别孩子在学校是否被欺负,家长又该做些什么呢?

当孩子出现以下征兆时,就要注意啦:孩子不愿去上学,说起上学就恐惧;经常在早晨感到不舒服;回到家时衣服或书本被弄坏;变得沉默寡言,开始说话结巴,缺乏自信;变得苦闷和焦虑,不爱吃饭;他们的某些东西突然不见了;跟家长要钱或开始偷家里的钱;身上有原因不明的青紫、伤痕;变得具有侵略性和不讲道理。

仔细了解情况。要相信孩子,不要不屑一顾。家长应当认真了解情况,然后对事情做出分析判断。要引导孩子回忆并讲出事情发生的全部过程,一起讨论正确的解决方案。

制定反欺侮对策。和老师建立良性互动关系,及时了解孩子的近况;鼓励孩子把事实情讲出来,并和学校保持联系。如果您对老师的反应不满意,那也不要放弃,不要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一个麻烦制造者,或者占用了老师的时间,您孩子的幸福是最重要的。因此家长应当始终与学校保持联系和沟通。必要时报警。

链接

什么是校园欺凌?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近日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治理方案》指出,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猜你喜欢
大班事情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区域与集体教学融合视域下的数学活动——以大班数学活动《他是谁》为例
幼儿园本土民间艺术教育实践探究——以大班艺术活动《家乡的糖塔》为例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把事情写具体
一级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