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观察

2018-05-14 15:20高永霞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管理精细化管理

高永霞

[摘要] 目的 探索精细化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选择急诊科120例患者,随机分组(60例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精细化管理和常规管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总时间(35.41±2.86)min、接诊时间(1.58±0.43)min、服务态度评分(95.36±2.44)分、护理操作评分(96.82±1.16)分、死亡率(0.00%)、意外事件发生率(1.67%)、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6.67%)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诊科人员实施精细化管理,能够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急诊科;护理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1(a)-0051-02

急诊科患者具有病情重、发病急骤等特点,属于突发性的,因此需要求医务人员具备较强技能操作和理论知识,而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方可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度,优化工作流程,合理建立管理体系,明确每位医务人員的工作职责,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工作效率[1]。该文旨在探索精细化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意义(2016年4月—2017年4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急诊科患者120例,随机化分组,分别为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为突发病,由120急救车送至入院。观察组60例患者中,男性包括26例,女性包括34例,平均年龄为(48.64±6.22)岁;文化程度:35例患者为初中学历,10例患者为小学学历,15例患者为高中及以上学历。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性包括27例,女性包括33例,平均年龄为(48.12±6.82)岁;文化程度:37例患者为初中学历,9例患者为小学学历,14例患者为高中及以上学历。两组急诊科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在接诊患者后,立即送往抢救室,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抢救工作。

观察组采用精细化管理,主要措施如下。

(1)人员精细化管理:根据科室内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人性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方案,确保每位医务人员能够熟练完成自身岗位工作,实施护士长-主管护师(责任组长)-护师(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分层管理制度,其中护士长的主要工作为:监督科室护理质量,随机检查护理工作完成情况;责任组长主要工作内容为:督促自组人员工作完成情况,且定期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同时需接诊120急救人员;责任护士:协助护理组长完成抢救工作,在没有急救人员时,需观察留观室人员病情恢复情况;助理护士主要工作内容为:完成患者生活护理,且及时送检验标本[2]。

(2)加强专业知识培训:为了确保急救流程的顺利完成,需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且确保每位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抢救流程,每周培训一次,每月考核一次,对于考核成绩不合格者,需单独再次进行培训,且要求护理人员在闲暇时间不断充实自身专业知识,同时护士长和责任组长随时进行检查指导,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提出,并帮助组员及时改正,从而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3]。

(3)细化交接流程:①交接流程细化:对于120送来的患者,需登记至专门的记录本中,且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包括用药情况、病情、生命体征、入院时间、现场情况、送往车辆、医务人员、区域派出所等信息,且在1分钟内完成交接工作,实施双签名,立即送往急诊室,通知值班医生。②交接物品流程:对于120急诊患者,需通知好警务部门,且由急诊科医务人员、警务人员共同检查患者身上资料,包括手机所存号码、通信录、字条、名片、证件等,且由警务人员通知患者家属、朋友[4]。③救治通道流程细化:患者进入抢救室后,需立即连接心电监护仪,评估病情,测量生命体征,佩戴腕带,填写病历卡,并及时汇报科室主任相关情况,同时在各项检查单上盖绿色通道图章,且由护理人员负责各项报告单的收取,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急诊手术、紧急输血,准备抢救药品,从而保障医疗护理安全,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救治。④转运流程交接:在完成救治工作后,可给予留院观察,对于病情较重患者,可实施绿色通道进行抢救治疗;对于病情较轻患者,可在确定家属后,由家属照护,并根据患者病种类型,送往相应科室,并做好交接工作[5]。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总时间、接诊时间、服务态度、护理操作评分、死亡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

护理操作评分:包括操作和理论知识两种考核,总分为100分,若护理人员分数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高。

服务态度:由患者和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质量进行评分,若患者服务态度越高,分数越高,总分为100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服务态度、护理操作评分高于对照组,抢救总时间、接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传统护理管理缺乏针对性、科学性等特点,无法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且可影响整体护理质量,甚至可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此我院实施了精细化管理,其能够降低临床死亡率,为患者赢取抢救时间,缩短接诊时间,从而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增强患者归属感[6]。

精细化管理能够增强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护理服务品质,确保护理服务真诚到位,提升医务人员社会责任感,真正体现了“人性化”服务理念。该次实验通过进行人员精细化管理、细化交接流程、加强专业知识培训,能够保障患者最大权益,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减少患者医疗费用,降低抢救风险性,且能够促使各项急救工作的顺利实施,不留缝隙,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丰富医务人员的岗位技能和专业知识能力,强化医务人员安全教育意识,拉近护患关系,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打造品牌科室[7]。

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合理性等特点,将其用于急诊科人员,能够提高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降低死亡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接诊时间和抢救总时间。

[参考文献]

[1] 张建娜,胡海.急诊科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精细化管理效果评价[J].西部医学,2015,27(12):1879-1882.

[2] 康立美,周越,秦俊春,等.精细化管理在分诊胸痛患者心电图初筛中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5,18(8):690-692.

[3] 李玲.精细化管理理念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50.

[4] 黄春娥.精细化管理理念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63(18):4312.

[5] 陈小燕,李凤娟.精细化管理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14,88(2):121-122.

[6] 徐晓,沈雪梅.精细化管理在急诊转运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7,75(1):251.

[7] 朱雪彦,张向芬.精细化管理在急诊留观室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392-393.

(收稿日期:2017-10-14)

猜你喜欢
急诊科护理管理精细化管理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分析急诊科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基于精细化管理视角,强化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推行细节管理方法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