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管理在肝病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8-05-14 15:20张暹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肝病人性化护理护理管理

张暹

[摘要] 目的 观察人性化护理管理在肝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消化内科2017年1—4月收治的肝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选取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5—8月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选取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患者依从性以及患者满意度均得到显著提高(P<0.001),观察组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它可以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肝病;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1(a)-0063-02

现代医学模式正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要求医护人员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在“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的指引下,护理管理也越来越重视“人”的因素在管理中的重要性,而人性化护理管理要求正视人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用人性化和个体化的医疗环境和服务举措,让患者和家属在就医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文关怀,让患者在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均达到最佳状态,人性化护理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实施势在必行[1]。研究[2]显示,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在医院管理中已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效果,它不仅可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完善护理服务内涵,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体验以及满意度。该科室自2017年5—8月以来,将人性化管理用于科室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4月在该院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肝病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5—8月在该科进行治疗的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共60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45~67岁,平均年龄54.6岁;疾病诊断为肝纤维化20例,酒精性肝病8例,血吸虫病肝硬化15例,其他17例。观察组患者共6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46~70岁,平均年龄为56.6岁;疾病诊断为肝纤维化23例,酒精性肝病11例,血吸虫病肝硬化12例,其他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应用是保证护理工作程序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该院护理部根据医院变革的总体思路,配合人力资源部合理地预算了护理人员的编制,并借鉴国内外医院的经验,制定了各科室护理人员的编制方案。该科共60张床位,12位护士,每位护士负责6~8张床位。护士长1名,主要负责根据护理部的工作计划詳细制定本科室的护理工作计划,并监督实施。设教学护士1名,主要负责实习生的带教工作以及进修生的培训学习等。设科研护士2名,主要负责科室的科研活动。另外,护士长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合理的排班制度,及时做好与护士的沟通交流工作,注意发现每位护士的特长,并充分利用其优点,避免优秀人才的流失。为保证各项护理工作能够高效、优质的完成,该科在坚持科学排班的基础上,适当采取了各种灵活的倾斜政策。

1.2.2 采取人性化管理方式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要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首先要相对护士进行人性化管理。目前,我国护士的工作环境不容乐观。受重医轻护观念的影响,护士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工作价值得不到预期的认可,从此以往,护士容易产生工作倦怠感,降低了生活质量及幸福感,对护理工作的质量造成消极影响[3]。为避免以上现象的发生以及调动护士的积极性,该科对以往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了调整,在实际工作中,给予护士一定的自主决策权,提高护士的工作自主性;建立健全新的规章制度,积极维护护士的自身利益,当护士与患者之间发生冲突时,应先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而不是不问原委,责骂护士,应积极通过医院的相关渠道进行维护。

1.2.3 为患者营造人性化护理环境 治疗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应保持病房环境干净、清洁、空气新鲜、光线适宜,如果情况允许,病房可适当摆放一些新鲜的花草,以供患者赏心悦目。健全人性化护理的服务设施,如在病房为患者配备了呼叫机、电视、电话以及空调等设备,为患者创造了舒适的治疗环境;在护士站,为患者设置了建议本,方便患者及时表达其对护理工作的建议等;为每位患者发放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手册,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在厕所旁边设置把手,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方便。此外,积极倡导护士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内心需求,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

1.2.4 健全奖惩制度 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在科室人员的共同参与下,制定人性化护理管理考核表,并上交护理部,获得护理部的批准。在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过程中,对业绩突出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奖励,对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护理人员提出适当批评及相应处罚。希望通过奖惩制度,引起护理人员对人性化护理管理的高度重视,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1.3 观察指标

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质量、患者依从性、患者满意度、护理差错事件以及投诉率来评价人性化护理管理的效果。

1.4 统计方法

资料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计量资料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质量、患者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均显著提高(P<0.001)。见表1。

2.2 计数资料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降低(P<0.05),患者投诉率降低(P<0.05)。见表2。

3 讨论

护理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护理质量的高低,护理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过去医疗技术不是很发达的年代,护理操作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因此护理操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更为重要。随着现代医疗模式的迅速发展,医疗设备日新月异,专业划分更加精细化。同时,对护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技能,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人文关怀能力。人性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指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给予患者人性化的关怀与护理[4]。在人性化护理管理中,要求对护士和患者均进行人性化管理。人文关怀是人性化护理的宗旨,人性化护理就是给患者以家的温暖和关怀,让患者时刻感受到存在感和安全感。

该科自实施人性化管理4个月以来,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与李玉兰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这主要是因为人性化护理的服务内容更加实在,更加符合患者内心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同时,温馨和谐的住院环境,让患者心情得到了放松;专业高效的护理操作,加深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充分信任,慢慢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此外,该科室还对护士进行了人性化管理,充分重视护士的需求特点,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自主性和积极性,使护士能够在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工作,不断建立健全人性化护理管理制度,最终使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6]。

综上所述,人性化管理在该科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是有效的。它不仅提高了患者的住院体验,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这有助于提高护士的职业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医院软实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陈丽丽,崔常英.人性化护理服务对总体满意度的改善[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b5):149.

[2] 劉敏.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79-80.

[3] 李整凤,陈艳超,贾宏业,等.手术室护士职业规划与工作倦怠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58-60.

[4] 李炳敏.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9):238.

[5] 李玉兰,王晓燕.人性化护理管理实施后的护理满意度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5,24(6):146-147.

[6] 孙丽娟.产科护士长人性化管理对提高护士素质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5):151-153.

(收稿日期:2017-10-12)

猜你喜欢
肝病人性化护理护理管理
个性化护理模式对肝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整体护理干预在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母乳喂养依从性的分析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肝病切勿以肝补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