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18-05-14 15:20易昕烨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业务水平儿科护理不良事件

易昕烨

[摘要] 目的 分析儿科采用柔性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该次调查特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该院儿科收治的62例患儿,以及该科室护理人员作为该次调查对象,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在该次调查中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给予对照组患儿,而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联合柔性化护理管理模式给予观察组,分别观察查两组患儿在接受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后患儿家长对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发生不良事件、接收到投诉次数和科室负责人对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和业务考核评价。结果 观察组 患儿家长对临床护理满意度百分比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接受投诉率百分比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及科室负责人对护理人员的业务考核和护理质量评价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儿科护理管理单纯实施常规护理无法适应现有的患儿和家长的要求,患儿家长对临床护理满意度较低,而在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后发现柔性化护理可较好提高患儿家长对临床护理满意度,且降低护理人员发生不良事件和投诉率,同时对于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和护理质量有较好帮助。

[关键词] 柔性管理;儿科护理; 护理质量;满意度;不良事件;业务水平;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1(a)-0065-02

医疗水平和社会水平不断的进步,使得儿科护理在常规护理中得到了显著提高,原有的常规护理管理中护理人员对本职工作的人性化和个性化护理管理无法充分体现[1],导致患儿家长对于临床护理满意度较低,且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生不良事件和接收投诉率较高,进而直接影响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和业务水平评分,而为适应高优质护理的不断深入,使得柔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在儿科护理管理中逐渐推行,该次调查就该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该院儿科62例患儿进行分组研究,进一步研究实施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后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业务水平、投诉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今后临床护理管理模式提供可参考数据和案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儿科收治的62例患儿,以及该科室护理人员作为该次调查对象,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中有男性患儿16例,女性患儿15例,年龄范围为1~8岁,平均年龄为(3.8±1.2)岁,而观察组中有男性患儿17例,女性患儿14例,年龄范围为1~7岁,平均年龄为(3.9±1.1)岁。该科室有护理人员12名,且该年度未有人员增减,同时排除出两组患儿患有严重出血性疾病、心肺功能衰竭、智力障碍等疾病,避免由于干扰因素影响调查结果的普遍性,且患儿在入院后均与患儿家长进行相关参与调查的注意事项、相关事宜等进行健康宣教,同时要求患儿家长在了解健康宣教内容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已取得患儿和家属的配合,对比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发现,无论是年龄、性别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管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在该次调查中给予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详细内容如:健康宣教、执行医嘱、心理护理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儿实施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柔性护理,其中详细内容如下:①护理人员专业实务和专业实践的培训:科室负责人应对该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关于柔性护理管理的定义、理念、步骤等培训,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应实务在实践中的应用步骤,并告知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的应用熟练度;②提高护患和护患家属的沟通:由于儿科护理的特点,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儿和家属的沟通,解决患儿的临床护理问题,同时建立护患之间的信任度,间接提升护理人员对临床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③奖惩制度实施:科室负责人应与院领导商讨对于护理人员临床护理工作的奖惩制度实施,对于主动学习、积极工作、快速应急解决不良事件等能力者应给予相应的奖励,提升护理人员主动学习和积极工作能力,而对于频繁接受到患儿家长的投诉和发生不良事件的护理人员应给予相应惩罚,督促护理人员自我纠错和自我提升能力,间接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和护理质量;④专项人才培养:对于专业水平评分较高的护理人员应进行相关培训的进修和学习,进一步开展实施柔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奠定基础和提高专业水平;⑤完善排班制度:为更高地实现护理人员劳逸结合应完善护理人员排班制度,避免护理人员过度劳累;⑥宣传相关疾病知识:护理人员应在日常工作外对患儿家属和具备认知能力的患儿进行健康知识和疾病发病机制的宣教,采用语言应通俗易懂;⑦处理纠纷:科室负责人应针对于已经发生医疗纠纷和意见的患儿家属应进行积极和主动的解释,对于负面情绪的患儿家属应告知理解护理人员工作繁重、情绪低落等,促进护患关系融合[3]。

1.3 评价指标

分别观察两组患儿在接受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后患儿家长对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发生不良事件、接收到投诉次数和科室负责人对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和业务考核评价。对于满意度应有本科室负责人拟定调查表并给予患儿家属发放,每份问卷为百分制,其中85~100分为非常满意;75~84分为满意,60~74分为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滿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调查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满意度,见表1。

对比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和接收投诉率,详见表2。

对比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详见表3。

对比两组护理人员业务考核评分, 详见表4。

3 讨论

3.1 儿科护理存在的问题

儿科护理主要存在的问题首先为护理人员严重缺乏,而现有患者量较多,导致护理人员工作量剧增,在长时间体力和生理处于疲劳状态导致护理质量不佳;其次为护理人员专业技术较低,主要由于护理人员大多为大专和本科,职称为护师以下,未再进行下一步进修和培训,导致专业技术停滞不前;最后为医院管理模式较为落后,导致临床护理无法适应现有的临床现状[4]。

3.2 实施柔性护理管理模式的有点

①对护理人员: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且可有效保持护理人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融合了护患关系帮助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投诉和矛盾,以及医院对建设和制度管理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强化;②对患儿家属:患儿家属对相关儿科疾病的知识的掌握,理解护理人员工作繁重,加速了患儿康复速率,进而减轻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5]。

通过该次调查发现,观察组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满意度较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接受投诉率百分比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及科室负责人对护理人员的业务考核和护理质量评价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儿科临床护理实施柔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且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业务考核和护理质量分数,大幅度降低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儿家属投诉率。

[参考文献]

[1] 李中伟.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4):217-218.

[2] 易晓红.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医学信息旬刊,2017,11(6):102.

[3] 陈清钦,彭山玲,袁浪.以家庭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我国儿科护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全科护理,2017,15(17):2052-2054.

[4] 陆小娅,郭献密.柔性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旬刊,2017(5):166-168.

[5] 谢世琼.柔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2017(2):60.

(收稿日期:2017-10-08)

猜你喜欢
业务水平儿科护理不良事件
在教育教学中丰富自己
早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的临床应用优势
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
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我院125例住院患者使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的安全性分析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
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