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氯芬酸钠泡腾片的理论与实际发泡量相关性研究

2018-05-14 15:20朱文全董岩王宇徐涛简白羽蔡德富刘雪莹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泡腾片

朱文全 董岩 王宇 徐涛 简白羽 蔡德富 刘雪莹

[摘要] 目的 研究双氯芬酸钠泡腾片的理論与实际发泡量的相关性。方法 以崩解时限、酸度(即pH值)、发泡量为指标,考察酸碱源的比例变化以及酸碱占总重量的比重对理论与实际发泡量相关性的影响。结果 不同酸碱比例制备的泡腾片所产生的实际发泡量不呈规律性变化。不同酸碱占总片重的比例制备的泡腾片所产生的实际发泡量均低于理论发泡量。结论 泡腾片受到酸碱比例以及酸碱占总片剂的比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理论发泡量与实际发泡量不能完全一致。

[关键词] 双氯芬酸钠;泡腾片;理论发泡量;实际发泡量

[中图分类号] R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3(c)-0077-02

泡腾片是近年来国外开发应用的一种新颖片剂。当泡腾片放入中后,在泡腾崩解剂的作用下,即刻产生大量气泡(二氧化碳),崩解产生的气泡会加速片剂的崩解的释药过程。崩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部分溶解于饮水中,有汽水的口感[1-3]。国内外研究人员对于其处方组成、制备工艺有很深入的研究[4-6],但对于泡腾片的发泡相关理论研究较少。泡腾片理论上应该产生的气泡量与实际产生的气泡量是否相同,它对于泡腾片崩解有哪些影响。因此该研究通过考察不同因素对实际发泡量的影响,进而阐述泡腾片理论发泡量与实际发泡量的相关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双氯芬酸钠、碳酸氢钠(分析纯AR)、枸橼酸、氯化钠、微粉硅胶、PEG6000、HPMC、无水乙醇、微晶纤维素、乳糖、甘露醇。DP-30A系列单冲压片机。

1.2 方法

1.2.1 双氯芬酸钠泡腾片的处方组成与制备工艺 处方组成:双氯芬酸钠2.0 g,枸橼酸3.5 g,碳酸氢钠11.0 g,乳糖2.0 g,甘露醇0.2 g,氯化钠0.8 g,聚乙二醇6000 0.3 g,微粉硅胶0.2 g。压制40~60片。

制备工艺:按一定质量比例称取双氯芬酸钠、枸橼酸、乳糖、甘露醇,加入无水的乙醇充分混匀制备软材,将软材过18目筛制备湿颗粒。所得枸橼酸颗粒置于烘箱中,在50℃下干燥0.5 h,干燥后的颗粒过16筛整粒,得到枸橼酸颗粒备用。按一定质量比例称取双氯芬酸钠、碳酸氢钠、乳糖、甘露醇,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充分混匀制备软材,将软材过18目筛制备湿颗粒。所得碳酸氢钠颗粒置于烘箱中,在50 ℃下干燥0.5 h,干燥后的颗粒过16筛整粒,得到碳酸氢钠颗粒备用。将上述两种颗粒混合均匀,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聚乙二醇6000,微粉硅胶,混合均匀后压片。

1.2.2 泡腾片发泡量测定 计算理论发泡量3NaHCO3+C6H8O7=C6H5O7Na3+3H2O+3CO2↑

252.03 192.14 132

测定发泡质量(MCO2):采用失重法对发泡量发泡容量进行测定,精密盛取500 mL水的烧杯重量为N g,取双氯芬酸钠泡腾片1片,精密称取其质量为M g,将泡腾片放入烧杯中,产生CO2气体,以其停止发泡为准,精密称定总重量O g。共随机选取5片进行测定。泡腾片释放CO2的重量计算公式:MCO2=M+N-O

1.2.3 双氯芬酸钠泡腾片的理论发泡量与实际发泡量相关性研究 ①泡腾剂酸碱比例对发泡量的影响。在处方中,枸橼酸颗粒与碳酸氢钠颗粒以2:10、4:10、6:10、8:10、10:10不同的比例制备泡腾片,测定实际发泡量,与计算CO2的理论含量对比,考察酸碱比例对理论与实际发泡量相关性的影响。

②泡腾剂占片重比例的选择。在处方中,以40%、50%、60%、70%、80%不同的泡腾剂占片重的比例制备泡腾片,测定实际发泡量,与计算CO2的理论含量对比,考察泡腾剂占片重比例对理论与实际发泡量相关性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酸碱比例对发泡量的影响

见图1,不同酸碱比例制备的泡腾片所产生的实际发泡量均不同并且不呈规律性变化,以4:6的酸碱比例制备的泡腾片发泡量最大,以6:10的酸碱比例制备的泡腾片发泡量与理论发泡量接近。以2:10的酸碱比例制备的泡腾片崩解时间高于其他比例,以2:10的酸碱比例制备的泡腾片崩解后溶液的pH低于其他比例。

2.2 酸碱占总片重的比例对发泡量的影响

见图2,酸碱占总片重的比例制备的泡腾片所产生的实际发泡量均低于理论发泡量,并且发泡量均比较接近。随着酸碱占总重量的增加,崩解时间逐渐减小,pH也随之逐渐减小。说明酸碱占总片重比例越大,产生气泡量越大,从而增大片剂内部空隙,易于吸水膨胀,同时气泡也促进了片剂的崩解,因此崩解时间逐渐减小。

3 讨论

随着酸碱比例的变化,理论发泡量与实际发泡量之间发生无规律变化,当酸碱比例为6:10时,理论和实际CO2含量值比较接近,当酸碱源比例为8:10时,实际CO2含量开始低于理论CO2含量,说明枸橼酸或碳酸氢钠无法充分反应,而酸度的降低说明无法充分反应的成分中未反应的枸橼酸比重较大。进而将酸碱比例固定为8:10,随着酸碱所占总重量的比重的增加,虽然实际CO2含量均低于理论CO2含量,但实际发泡量逐渐增加,发泡量增加使,加速片剂的崩解,这与崩解时限逐渐减少的结果相一致。说明酸碱比重对于理论与实际发泡量的比例关系有直接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欣晴,饶毅,魏惠珍,等.四逆泡腾片的高效液相特征图谱[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79-82.

[2] 杨丹,吴国泰,牛亭惠,等.口服泡腾片的制备工艺研究进展[J].甘肃科技,2016,32(19):130-132.

[3] 陈凌,王海坤,张晨,等.中药泡腾片的制备技术及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17,46(6):57-60.

[4] 部娜,王承志.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雄黄乳膏剂的处方组成[J].中成药,2016,38(4):930-934.

[5] 胡颖菲,吴琳,金小燕,等.五味子泡腾片制备工艺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20):32-34.

[6] 杜中梅.黄芪多糖降压降脂泡腾片的处方筛选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4):267-268.

(收稿日期:2017-12-26)

猜你喜欢
泡腾片
泡腾片是个魔法师
“天宫课堂”开课了(四)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对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价
泡腾片,等“气”消了再喝
泡腾片,等“气”消了再喝
维生素C泡腾片应该怎么喝呢?
一片泡腾片的生命
模拟水下“火山”喷发实验
服用泡腾片,期间少吃盐
泡腾片,使用方便见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