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乒乓球传统专业训练与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对比

2018-05-14 17:20崔健李珺珺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体教结合

崔健 李珺珺

摘 要:本文以中国乒乓球传统专业训练培养模式与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全面对比为研究内容。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比法以及访谈法对两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综合评述,并且提出客观的建议,希望对今后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如何平衡教育和体育之间的关系起到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乒乓球 传统专业训练 体教结合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3(c)-0255-02

乒乓球是我国国球,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大批优秀的后备力量。乒乓球运动员综合素质高低不仅关系到运动员自身前途,更关系着我国乒乓球竞技运动是否能够良好可持续发展。乒乓球运动员自身综合素质以及各方面动态都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让乒乓球体育运动回归教育本质,体育和教育两者结合是我国实现乒乓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变革道路。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中国乒乓球传统专业训练与体教结合两者之间的差异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阅读相关方面的资料。

1.2.2 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学知识与方法,归纳、演绎、类比、综合了目前中国乒乓球传统专业训练与体教结合的现状,进行更深入探讨,得出更深层次结论。

1.2.3 对比分析法

把中国乒乓球传统专业训练与体教结合两者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并试图找出乒乓球传统专业训练与体教结合之间的不同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法。

1.2.4 访谈法

两种模式的参与者、实施者、管理者进行实地的访谈,得到最为真实的评述和说明。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乒乓球传统专业训练和体教结合的概念区别

中国乒乓球传统专业训练是实行举国体制后这个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集中所有有利条件和时间进行技能训练,强调技能的重要性,培养目的就是提高竞技水平和运动成绩。体教结合强调技能训练和文化教育并重。以培养出现代化全方面发展的体育人才为终极目标。体教结合的发展主要依托学校,充分利用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两大系统的资源优势来保证乒乓球运动员不仅能够接受到文化学习还能够保证专业的技能训练。两种模式都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阶段性产物,背负了不同的历史使命,各有特色和侧重点,但区别明显。

2.2 中国乒乓球传统专业训练与体教结合对比分析

2.2.1 乒乓球传统专业训练与体教结合关于培养目标的对比

通过表1可以看出,中国乒乓球传统专业训练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更多的乒乓球技能型人才,为响应“金牌战略”而集中时间和条件训练技术和战术,不断提高竞技水平和运动成绩。而体教结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智能型乒乓球人才,即强调训练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又强调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体教结合注重乒乓球运动员学和术的平衡。

2.2.2 乒乓球传统专业训练与体教结合关于培养理念的对比

通过表2可以看出,中国乒乓球传统专业训练与体教结合之间关于培养理念的对比结果,乒乓球传统专业训练的培养理念主要表现为培养运动员参加更多规格更高的赛事,并且获得更多更好的运动成绩为终极目标,将来成为职业运动员,或成为乒乓球训练、教学的专门人才。体教结合的培养理念主要表现为能够培养德才兼备的体育人才,道德修养、文化知识、竞技水平共同发展,丰富运动员的身心,建立正确的胜负观和价值观。使运动员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利用好自己的专项特长,使未来的发展中有更多的选择性。

2.2.3 乒乓球传统专业训练与体教结合关于培养流程和状态的对比

表3体现了中国乒乓球传统专业训练与体教结合关于培养流程的对比结果,可以看出,乒乓球传统专业训练培养流程是从少年体校开始进行训练、参加比赛,体校也是学校,所以会有文化课程和训练课程的设定。下一步进入代表省市的专业队进行训练直至选入国家队或者退役,进入省市专业队后训练。时间已经基本占据了全天时间,没有时间和条件再接受文化学习。体育和教育两者进行了分离,偏重技术训练方面,容易造成文化知识缺失的尴尬局面,不利于运动员的长期发展。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为把训练专项技术和学习文化知识的时间合理配置,在训练技术的同时,参与小学—中学—大学生文化学习过程,使体育和教育两者之间进行了结合,更有利于乒乓球运动员均衡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习和训练之间的矛盾,运动员得到了更加持续和长效的发展机会。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中国乒乓球传统专业训练下的培养目标是提高竞技水平和运动成绩,培养出更多的乒乓球技能型人才。而体教结合的培养目标竞技水平和文化素质并重,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智能型乒乓球人才;中国乒乓球传统专业训练培养理念主要是培養运动员参加更多的比赛,获得更好的比赛成绩,金牌战略下的价值观,金牌至上。运动成绩是唯一的成功标准和努力目标。体教结合的培养理念主要是培养文化素养和竞技技能共同发展的体育人才。丰富运动员的身心,建立正确的胜负观和价值观。使运动员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利用好自己的专项特长,使未来的发展中有更多的选择性;中国乒乓球传统专业训练的培养流程为从少年体校—进入省市专业队—进入国家队,体育和教育分离,偏重体育的模式。体教结合的培养流程为运动员在竞技技能训练的同时参与小学—中学—大学生文化学习过程,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模式。

中国乒乓球传统专业训练的运动员退役后,就业形式为自主就业。一般退役运动员受到学历的限制,只能选择一些国内外重视体育成绩的单位就业,就业渠道较单一,失去了与其他行业相互影响和带动的机会。也有一部分运动员为了适应社会就业的要求去报考大学,但体育和教育分离,偏重体育的培养过程,造成文化知识缺失的现象,只能报考针对运动员的特招和单招考试,此类考试通常会限定报考的学校和专业,毕业后就业对口岗位较少。体教结合下运动员退役后发展前景比较好,既有一定的专项技术水平又有文化基础和功底,可以学以致用、全面发挥,继续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因为有较深的文化基础和功底,在报考大学和专业时有更多的选择性,就业形势明朗。

中国传统乒乓球训练的培养模式与运动员技能与文化全面发展有一定矛盾,虽然竞技技能突出,但是文化知识有所缺乏,终身发展的选择性上有一定的局限,导致乒乓球后备力量的减员和削弱。而体教结合培养模式可以依托学校,为乒乓球运动保证充足的后备人才,丰富了乒乓球竞技运动的后备人才来源渠道,运动员的竞技技能和文化知识都能得到学习,为今后适应复杂多变,发展迅速的社会环境打下更为实用的基础。

3.2 建议

传统乒乓球专业训练培养模式下运动员应该在提高竞技能力和学习文化知识这两个方面找到平衡点,不应该过于偏重其中一个方面,技能训练的同时应有科学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才能与社会更好的对接,运动员终身发展才有更加全面的基础。金牌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国家的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所以也不应该成为运动员唯一成功标准和努力目标。体育应该以教育的形式存在,使体育回归教育的本质。运动员应该有更加丰富和多元的胜负观、价值观。运动员的培养过程应该是有系统性长效性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文化教育方面不能完全剥离,缺少文化教育的培养是不利于运动员长期发展的。

举国体制是我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虽然迅速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地位提升带来了显著效果。但是举国体制下运动员拥有权和使用权属于国家,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责权应该更加清晰,运动员的拥有权和使用权应该更多元,可以是学校、企业、协会等等,加大乒乓球市场主体面,设置更加完备的市场规则,增加运动员拥有权和使用权的流动性相当于增加了商品交换的频次,从而实现真正的市场化,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项目影响力,真正使体育变成一种职业,为乒乓球项目后备力量和运动员就业多一份保障。

乒乓球体教结合模式中对乒乓球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方面重新重视起来,训练和学习的时间都有具体的安排。在训练技术的同时接受文化知识的学习是有必要性的。但是训练和学习的质量应该得到保证,如果训练和学习的质量得不到保证,竞技水平和文化素质都得不到提高和发展。教育部门主办的赛事与体育部门主办的赛事相比,从影响力、规格、比赛水平,承办水平等都不及体育部门,所以管理部门应该对此现象设定政策,加强支持,把乒乓球运动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放在学校,让体育回归教育的本质,使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被社会进一步认可和接受。

参考文献

[1] 王彦飞.体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2] 郑婕,陈志偉.“体教结合”的内涵解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1):65-68.

[3] 王凯珍,潘志琛.深化“体教结合”构建运动员文化教育新体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2):129-133.

[4] 刘波,于华.论“体教结合”背景下的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3):14-15.

[5] 阳艺武,刘同员,黄彩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演变及思考——兼论“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3):221-223.

猜你喜欢
体教结合
“体教结合”模式在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让“体教结合”走向“体教共生”
“体教结合”在我国体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体教结合”培养篮球后备人才的必要性
体教结合视野下鞍山市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体教结合“一条龙式服务”模式探索
我国“体教结合”培养高层次竞技体育人才管窥
发展校园足球现存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体教结合”体系下体育班化学教学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