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体育中考成绩备考思路与方法的创新实践

2018-05-14 17:20刘开俊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体育中考备考学校体育

刘开俊

摘 要:体育中考的制度化充分体现了体育在素质教育、增强学生体质和增进健康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与总结通海县桑园中学的做法认为:认真实施《体育健康课程标准》,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广泛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推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备考的基础;学校根据中考特点与实际,确定适宜体育中考强化训练期,并通过以赛促练,生源地分组教学模式等中考备考工作组织形式与方法的创新,提高了体育中考成绩。

关键词:创新 学校体育 体育中考 备考 强化训练期 生源地分组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4(c)-0131-03

通海县桑园中学始建于1995年秋,1997年秋季学期开始招生,是一所典型的农村乡镇中学。通海县共有初中学校9所,桑园中学是最年轻的一所,自建校以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活动的开展,学校特别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校园足球成为云南省首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学体育工作紧紧围绕增强青少年体质中心,以提高《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等级和体育中考成绩提高为抓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稳步提高,体育中考2015—2016-2017年,学生体育中考成绩分别达到98.19分,98.27分,98.29分,连续3年保持全县体育中考平均分成绩第1名;之所能取得如此成绩,与学校在体育中考备考思路与方法创新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就桑园中学近几年在创新学校体育工作,提高体育中考成绩方面的做法加以总结,供大家参考。

1 体育中考备考工作的思路

1.1 云南省体育中考情况及特点

2007年云南省恢复了中断试行3年的体育中考制度,并将体育中考30分记入中考升学水平考试总成绩,2011年,云南省重新制定了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办法,同时调整了考试内容(见表1:云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项目),考分增加至50分,2015年考试项目不变,分数增加至100分。中考体育项目有素质类必考类,占40分,素质类抽考类、机能类、技能类,各占20分。

从上表可以看出,云南省体育中考项目中的素质类、机能类,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采取必考与选考相结合的形式,在确保有效提高初中学生心肺功能水平的同时,又照顾到学生参加不同体育锻炼而形成素质类差异。技能类选考项目以球类为主,则有利于学生根据身体素质情况与个人兴趣爱好,选择球类练习与考试,有利于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特长的形成。

1.2 桑园中学体育中考备考的思路与做法

深刻领会体育中考制度是做好体育中考工作的前提和基础。2016年9月19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体育成为中考的必考科目,充分说明了体育中考在素质教育、增强学生体质和增进健康的重要作用;从我校2007年实施的体育中考制度看,随着考试内容与方法改革的深入,考什么,教什么的现象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改进,并有效的促进行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开展,这得力于对体育中考制度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度、学校体育整体工作间辩证关系的认识。学校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应用体育中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二个“指挥棒”的积极作用,形成以改革体育课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以班级课外体育活动为基础,以课余训练比赛为特色备考思路,具体有以下做法:

1.2.1 认真实施《体育健康課程标准》,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认真实施《云南省中小学校体育教学建设标准》,配齐体育教学场地、器材与设备,每周开设3节体育课,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优选安排体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体育健康》新一轮教改的理论培训,提高教师对体育课程标准的理念的把握及运用,认真上好体育课。同时根据体育中考的要求,增加体育中考认知,中考体育功能、中考体育技巧等知识内容入课堂,建立上好体育课是备考主要途径的基本思想。

1.2.2 广泛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推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我校属于全部寄宿制学校,这为广泛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推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条件,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早上跑操、特色课间澡,天天有比赛的课外体育锻炼良好局面。跑操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心肺功能水平,特色课间操,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以班级为主的篮球、足球、排球竞赛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形成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良好锻炼习惯为基础的方法。

1.2.3 以赛促练,创新备考组织方法

以班级为主的篮球、足球、排球课余竞赛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也使学生技能类选考项目通过比赛得到练习的强化;其二,将体育中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部分项目,分年级纳入校冬季运动会集体比赛项目,营造良好备考氛围,其三,制订并实施体育中考强化期训练计划,确保备考工作扎实有效。

2 体育中考强化训练期的确立与实践

2.1 体育中考强化训练期的确立

参加任何体育比赛,为创造良好成绩,都要进行专门的准备训练,这个过程称为赛前训练,体育中考,每种程度上也可视为学生参加的体育比赛,特别是中考体育考中有抽考项目,因此,根据体育比赛的特点,通过适当方式的确立体育中考强化训练期,是体育中考备考不能回避现实问题。我校通过多年实践,确立了考前3个月为体育中考强化训练期,并通过模拟测试,假期准备,集中强化训练,考前准备等环节实施来提高体育中考成绩,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2.2 体育中考强化训练期的做法与经验

2.2.1 通过模拟考试,做好中考的备考动员与准备

初三年级上学期,期未文化课考试即将结束前,学校组织1次体育中考模拟考试,从考试成绩上看,由于学生期未文化课学习任务重,体育活动与学生体能相对较差,成绩也相对较差,学校通过期末的师生大会,对体育中考进行总结、宣传、动员,引起了全校师生对中考体育的重视。同时,各班通过家长会,对模拟考试学生成绩的个人分析,体育考试意义的宣传,也引起家长的重视。从近几年的寒假的情况看,通过县大众最喜爱的杞麓湖畔健身路径中,每天早晚都能看到我校学生三五成群的在进行健身跑、跳绳等练习。宣传与动员确实收到了实效。

2.2.2 全校上下齐心,形成合力

寒假结束到4月中旬体育中考,大约8-10周左右时间,将这段时间确定为中考强化训练期,符合耐力性项目的赛前训练特点,也符合学校整体中考工作阶段性安排要求。同时,通过这一时期的中考体育锻炼,既能快速有效提高中考体育成绩,增强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又能为文化课后期的复习备考冲刺打下良好的身体健康基础。基于对体育中考这样一个共识,学校开学就将体育中考确立为这一时期的重点进行安排与布置,制订了以体育教师、班主任为主的体育备考主体,各科任教师协同配合的中考责任制,形成以体育课教学为中心,班级课外强化练习相结合的良好局面,特别是科任教师的参与,使得班级课余训练都有教师进行组织与管理,既提高了活动效率,又有助于活动安全保障机制,预防运动中伤害事故的发生。

2.2.3 周密计划,创新组织形式

8~10周左右的体育中考强化期,也正是素质类抽考项目考前的公布期时,学生参加体育中考项目已正式确定,因此,这一时期的备考工作应以全面分析学生的考试项目与准备情况为基础,制订合理的目标要求,周密计划各项目的练习时间、练习内容与方法改进为重点等等。而这一时期,由于长期的单一的中考内容练习,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练习的效果,而我校采用“生源地分组”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情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 生源地分组教学模式的尝试与实践

3.1 生源地分组教学模式尝试

分组教学是按一定的因素,将学生分组进行教学与练习的形式,分组教学与练习广泛在体育课与课余训练中使用,不同的分组形式有对教学与练习效果产生影响。我校体育课中常用按体育课编队分组、男女分组,水平分组等形式进行,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分组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没有更好的分组方式,在备考的关键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呢?

根据属地划片招生的原则,我校学生为通海县秀山镇(秀山街道)六一村、长河村、金山村三个村组,九街镇(九龙街道)大梨、三义二个村组及通海兴蒙乡小学毕业的学生,通过对学生来源的分析,我们提出了采用生源地分组教学形式,将班级学生按生源地分6个学习小组,组织教学,在备考期体育课中运用,成效明显,随后在班级课外体育锻炼中推广应用,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3.2 生源地分组教学模式的特点与意义

在以班级为主要教学主体的教学群体中,每个班中都存在着多种形式的小群体,而通过生源地而形成的群体,客观存在;由于属地划片招生的原则,我校学生都是以上六个村小学毕业的学生,各村学生既是同学,又是同乡,有的还有亲缘关系,小学阶段经过6年共同学习生活,形成了相对较亲密的关系,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学校体育工作的加强,各种体育比赛活动的开展,小学阶段也有多学生代表本村参加比赛,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以村为集体的意识。因此,正确、合理的运动生源地分组形式是可行的。

实践也证明,生源地分组教学模式在体育中考强化期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是区别于平时的分组教学方式,给学生一种新奇的感觉,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其二,以生源地分组模式,能充分应用学生已经形成的村集体意识,良好地缘、人缘关系,形成团结合作,互相关心,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学习风气;其三,生源地分组除有利于校内体育课、课余体育锻炼的织组实施外,还有利于教师布置的校外体育锻炼的实施与检查,形成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家庭体育的合力。

4 结语

体育中考的制度化充分体现了体育在素质教育、增强学生体质和增进健康的重要作用;而深刻领会体育中考制度与各项学校体育工作间的辩证关系,是做好体育中考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体育中考成绩的提高,必须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基础,认真实施《体育健康课程标准》,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广泛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推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前提;同时,各地各校也要认真研究体育中考实施方案与特点,发挥体育中考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检测与监查的职能与功能,充分利用体育中考积极作用,减少因体育中考而出现的消极与负面影响,创造性的开展学校备考工作,形成特色,为促进学生体质增强与健康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郭东岳.浅析班级“小群体”的分类[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4).

[2] 申宏宇.创新体育教学活动,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效率[J]. 新课程:中学,2015(8):4-5.

[3] 崔光恒.中考前体育课的有效管理[J].中国学校体育, 2010(2):81.

[4] 時风东.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中考成绩[J].黑河教育, 2013(12):74.

[5]教育部.推进中考改革 发挥正确导向 促进素质教育实施[J].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2016.

[6]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初中学生学业水平体育科目考试办法,云教体[2011]38号,云南教育网,2011-12-23.

猜你喜欢
体育中考备考学校体育
延续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制度的可行性研究
中考体育考试改革对西安市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
3000亿元养老基金入市“备考”
3000亿元养老基金入市“备考”
借助信息技术 做好初中体育备考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语文作文题立意解析与备考探析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那一年初三,我们一起成长、进步着
古诗难懂之因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