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存能力教育的必要性探究

2018-05-14 17:20闫旋飞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

闫旋飞

摘 要:学校教育是学生健全人格、身心成长、丰富知识的最佳时期,学校教育应把握关键期,对大学生进行生存教育,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本文旨在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生存能力的基本现状及培养途径进行探讨,论述大学生生存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以期引起大学生群体对自身生存能力培养的重视,为高校更好的开展生存教育提供参照。

关键词:大学生 生存能力 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4(c)-0195-02

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人们的生存能力有不同的要求,生存能力并非单指在绝境中的生存能力,也包含在适应社会生活过程中体现的能力,人的生存有常态生存和非常态生存两种情况。而生存教育理念最早萌芽于卢梭的《爱弥儿》中,该书一方面从生存教育的必要性角度进行了论述,另一方面也阐述了进行生存教育的方法与手段。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次报告中也指出,我们每天努力学习获得知识,并不能很好的完成自身的全面成长,而必须学会建立一个不断进步与成长的知识体系,那就是学会生存。这一报告高从纲领性文件方面对生存教育的重要性及实用性进行了论述。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于学生的教育要求有四大支柱,包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几个方面,而在这四方面中,学会生存便是核心。从国内现状看,大学教育是学生健全人格、身心成长、丰富知识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发展的潜能,而现今的学校教育往往只重视文化课程的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生存能力教育,使得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在火灾、地震中求生,也不懂得如何适应社会上的生活环境,因此学校教育应牢牢地把握这一关键期,对大学生进行更全面的生存教育,为健全素质教育、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1 大学生的特点及生存教育

1.1 大学生的特点

大学生群体处在即将踏入社会的阶段,心智尚不完全成熟,他们往往很难立刻融入社会去迎接生存与竞争的挑战,一经毕业踏入社会,在巨大的压力下很多学生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人格缺陷或心理问题,不能很好的适应这种生存与竞争,大学生群体虽然对生存教育课程有一定的实际需求,但是在校内环境下,大学生的生存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他们并不能很好的理解生存教育的重要性。

1.2 生存能力教育概述

从概念上看,生存能力是指个体为使自身得以存在和发展,在现有的生存条件下,积极努力地不斷进行调整、适应、竞争、创造,这时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是人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在我国现在所处的阶段,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是比较严峻的考验,人口多但工作岗位有限,大学生的这种生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生存能力的培养就是要通过一系列与社会生存有关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又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职业劳动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以使学生学会为人处世,进而成就事业、实现学生的美好理想。

2 大学生生存能力教育

2.1 大学生生存教育现状

实际上我国部分高校在2000年左右已经开始在体育教育中引入了生存技能教学与训练课程,生存技能教学作为一门新型的课程体系,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接受和喜爱,但由于观念的制约,以及缺乏完善、系统的理论研究作为支持,生存技能教育课程在构建方面,也遇到了重重困难。普遍来看,大学中的生存教育多集中在地震等自然灾害方面和交通事故等人为方面的知识,而关于人际交往教育方面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方面的教育较少,生存能力的教育并不是单一的因素,它包括了自然、人文、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很多大学开展的生存教育课程并不全面,如果学校的生存教育课程开展过于单一、脱离实际的话,是很难对学生起到真正实用的教育意义。

2.2 大学的生存教育途径

据相关研究显示,大学生获得生存教育知识的途径主要为体育课、广播、互联网和实践活动中。我国的大部分学校普遍没有专门的生存教育课程,学校对于学生的生存教育主要形式为举办活动或利用体育课的时间进行教学,提示学校应丰富教育形式与内容,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生存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从学校对于大学生的生存能力培养途径的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大部分情况是聘请在校外的人员对学生进行培训,包括消防员、军人、交通警察或医护人员等,这种教育方式比较普遍,也从侧面反映了学校的教师队伍中缺乏专业的生存教育人员,因此学校只能从校外聘请,所以学校可以考虑在现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聘请专门教育人员、开设一定学时的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生存能力专门性教育。

3 生存能力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3.1 大学生生存能力教育的紧迫性

从上文分析可知,我国目前大部分大学生的生存能力是没有得到全面的培养的,大学生对于走入社会后的严峻的竞争与考验并没有十足的应对能力,现代社会的这种特点对大学生的生存教育提出了紧迫性要求,大学生亟需加强生存能力的培养。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各种生存能力,大学教育就要在现有条件下采用各种教育方法,让学生的这种生存能力得以形成和提高,让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能够全面掌握与生存最相关的各项技能,比如:旅游技能、野外生存技能以及健身防身能力等。

3.2 大学生生存能力教育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最显著的特点是竞争性发展,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较好生存能力,以便适应未来社会中的各个岗位,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生存能力教育的其必要性就在于:生存能力的提高是未来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客观要求,生存能力的提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这一代大学生从小到大受到的挫折往往较少,大部分学生是没有经历过严峻的生存考验的,如果要让这一代大学生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就必须要有极强的生存能力。我们的现实是许多学生对文化知识有足够积累,但对复杂的社会竞争缺乏认识,且社会交际能力有限,生存能力较为脆弱。我们各高校在进行生存教育时也需注意,当代的大学生突出个性发展,个体差异较大,学校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安排生存教育课程的形式和内容,以帮助不同的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生存知识和技能。

4 结语

学校的生存教育课程不能很好的适应所有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安排生存教育课程的内容,以帮助不同的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学校更应全面开展生存教育课程,生存能力的教育并不是单一的因素,它包括了自然、人文、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学校必须进行综合教学。各高校也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适当丰富生存教育课程的形式与内容,尽量开展学生喜欢的实践类课程,避免太多枯燥的理论说教,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生存能力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吴新悦.从“危机”与“生存”谈起——浅析日本教育对我国教育的启示[J].创新教育,2007(6):56-59.

[2] 黄全愈.培养独立的孩子:生存教育在美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 杨林.户外生存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陕西教育(高教),2017(1):41,43.

[4] 柏铁山,邱程.生存教育:国外理论与实践思考[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1):59-62.

[5] 蔡利军.生存教育在体育教材中的教学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10):152-153.

[6] 张倩.浅谈“三生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现代化,2017(44):387-388.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