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区域金融协同发展对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启示

2018-05-14 08:55崔学贤张欢欢
财讯 2018年1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区域

崔学贤 张欢欢

自《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审议通过以来,京津冀地区正成为在长三角、珠三角之后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三巨头”。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十三五”的重大国家战略,承担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试验田和创新区的重要任务,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角色也愈加重要。虽然京津冀三地积极通过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合作、完善金融市场等举措加快了三地金融协同发展的进程,但是仍存在资源分布失衡、发展差距大、竞争大于合作、协调机制不合理、金融多中心化等问题阻碍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区域协同发展中,区域金融是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需要借鉴国内的外先进经验,以促进京津冀区域金融协同发展。

京津冀经济金融协同发展现状

2015年,京津冀三地金融业增加值总规模达7068.42亿元,分别为3926.3亿元、1588.12亿元和1554.o亿元,在总规模中占比分别为55.5%、22.5%和22.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京津冀金融业总体是快速增长的,但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变化,发展不均衡,北京金融业增加值远超津冀两地,是北京发达的金融业水平提升了京津冀地区整体金融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金融资源布局失衡拉大差距,行政区划形成资源配置壁垒

北京市全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大量的优质资源聚集于此。许多大型金融机构总部与重要的金融监管部门均汇聚在此,换句话说,北京是全国的金融决策与监管的“总掌事”。天津是我国的“北方经济中心”,其滨海新区在2005年成为我国国家级新区也是改革试验区,之后成为全国第三个金融全牌照城市。河北的金融发展以及综合实力都远落后于京津地区,金融机构聚集度低、竞争力不足。京津冀三地金融资源布局严重失衡拉大地区间金融发展差距,进而又产生反作用使优质资源向发达区域流动,形成恶性循环阻碍区域金融协同发展。

另外,当前商业银行采取按行政区划进行机构管理的经营模式,这存在诸如跨行转账难等问题,制约金融资源的跨省市流动;京津冀三地在金融发展中竞争大于合作,地方政府以及地方金融机构的“一亩三分地”思想依然很重,往往追求自身发展,使优质资源流动效率低,加剧各地对金融资源的争夺,成为阻碍区域金融资源流动的壁垒,削弱金融资金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输血”作用。

(2)三地金融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

京津冀三地金融业的发展水平层次不齐,有明显差距。从金融业的整体规模来看,北京远高于津冀两地;资源分布方面也有显著差异,北京存在严重的“虹吸效应”,大量优质资源汇聚北京,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京津冀三地存贷差分别为5.45万亿元、0.21万亿元、1.63万亿元,在津冀两地“求资若渴”时,北京吸收了大量的资金;另外,三地社会融资规模的差距也非常大,同时也反映了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高低不一,表现为北京远超津冀两地;最后,在资金价格水平上,三地的水平差异也很显著,据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三地人民币加权平均利率分别5.5%、5.73%和7.23%,河北要明显高于京津两地。

(3)京津冀协调合作机制不健全,金融监督管理体制不合理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步伐刚刚开始,相关的协调合作机制依旧是不健全、不完善的。行政区划使得三地竞争大于合作,没有整体的的经济概念,较严重的“一亩三分地”思想和地方保护主义也使得三地金融合作举步维艰,金融合作局限于本地,而对外地金融机构往往持消极态度,这些都制约了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另外,商业银行的分区域管理也产生“自扫门前雪”的现象,且各商业银行间也多处竞争态势,缺乏信息共享机制,不利于资金的跨地区调动。同样的现象也存在于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中,三地的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大家各司其职但严重缺乏监管合作,主要还是由于协调机制不健全,制约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国内外区域金融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案例

(1)美国区域金融的管理政策与特点

美国幅员辽阔、经济发达,区域经济发展同样也不均衡,但美国建立了一套较完备金融政策体系,且金融政策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的特点,使金融对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起推动、协调作用。首先,美国的集权和分权相对统一的中央银行制度,联邦储备委员会宏观调控,联邦储备银行有很强的独立性来管理本辖区,比如设立分行、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货币政策等;其次,美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标准、再贴现政策会根据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或商业银行的规模采取差别化对待,这有效扶持了发展较慢的地区与金融机构,缩小区域间经济金融差距;另外,针对落后地区美国还设立政策性信贷机构直接参与存贷款业务,并为放贷的私人银行提供较高水平的保险服务,帮助落后地区投融资的同时也保障了商业银行的利益,有利于资金流动和发展区域金融。

(2)日本区域金融的管理政策与特点

日本同美国一样是经济发达国家,在区域金融管理的政策上有很多成功经验也需要我们借鉴。首先,针对特定的、较落后的开发区域设立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实施多种借贷措施以及提供优质金融资源,这极大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其次,设立非营利性开发银行支持重点区域、重点产业的融资需要,以点带面,利用主导产业带动区域总体发展;另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金融手段筹资并由政府部门有偿管理的财政投融资制度对区域金融发展也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专款专用、扶持落后产业等缩小了区域间金融差距。

(3)长三角区域金融的管理政策与特点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城镇集聚程度最高、对外开放程度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化地区,,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抛开长三角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经济优势外,长三角经济发展如此之快得还益于以下几点:首先,区域间協作分工合理,“一核四带五圈”概念的提出有利于各地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区域经济与金融协同发展;其次,政府扮演有力“推手”,在以市场为主导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区域间金融合作;其次,结合自身特点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如利用民间资本大力发行短期融资债券,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且金融创新的利好态势又促进金融合作,产生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第三,长三角地区致力于建立健全征信体系、跨区域信息共享体系,这一举措有利于规避金融风险以及行政壁垒,使资本更快速、更安全的流动。

京津冀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的启示

(1)破除行政壁垒,坚持协同发展

京津冀三地间仍然存在较大的行政壁垒,不仅影响各地方政府间的金融协调合作,更是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资金跨地区流动。这需要三地政府问建立相对完善的协调合作机制,摒弃“一亩三分地”的思想,站在更高层次上把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理念印证在实践中。三地政府相关部门要共同协调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交流与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区域间金融合作。要借鉴美日两国的成功经验,建立专门针对京津冀金融发展的“京津冀区域发展银行”,从而高效整合三地优质金融资源,大大降低行政壁垒的影响,实现资金的最优配置与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此外,政府要积极推动跨区域商业银行间的金融合作,出台相应鼓励政策促进区域金融协同发展。最后,雄安新区的设立有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地要积极利用雄安新区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与政策优势,取长补短协同发展区域金融。

(2)明确三地功能定位,差别化管理促发展

与长三角地区的“一核四带五圈”一样,京津冀三地也要针对自身发展明确区域内的功能定位。北京有先天的政治优势和经济金融优势,是三地中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因此,北京应作为京津冀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的核心,积极推动与津冀两地的区域金融合作,带动津冀两地金融发展水平;天津是我国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凭借地理优势以及创新能力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我国重点的改革试验区,要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推进区域金融合作、改革的金融创新运用示范区,为三地中较为落后的区域提供可复制的战略经验,并提升示范区的聚集于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地区金融的发展;河北的金融业发展水平较京津两地还有很大差距,除了提供保障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平台之外,更需要取“京津之长”补“自身之短”,引进先进的金融管理经验,加强与京津的金融合作,同时加大金融创新与引进、培养金融人才的力度增强自身实力。另外,根据国外的成功经验来看,政府的支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最有利“推手”,对河北、天津发展较落后的地区采取差别化管理政策与倾斜性的信贷政策,这对落后地区的经济金融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进而缩小区域间经济金融发展差距,实现区域金融男协同发展。京津冀三地因地制宜,取长补短,积极合作,才能共同促进区域金融协同发展。

(3)完善區域征信体系,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区域金融的协同发展需要良好的金融环境,而信用信息对降低金融风险、规避行政壁垒以及推进区域间金融合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借鉴长三角地区积极建立征信体系的经验,京津冀三地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京津冀信用信息平台。完善京津冀三地的企业、个人的信用信息,做到信息透明度高、信息跨区域共享、信用评级规范可靠,这样高效的、有价值的信用信息可以很大程度上规避金融风险、信息不对称等弊端,有利于三地区域间金融合作,促进资金扩区域流动,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另外,针对企业或个人信用评级以及信用奖惩要逐步完善,并且在京津冀三地采取统一的标准,这样公开、公平的统一标准有利于保障三地的区域金融合作与金融保障体系。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区域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分割区域
擦桌子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发展篇
协同软件市场的演进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