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辽宁省农村电商发展的对策分析

2018-05-14 17:05谢兵沈龙胡悦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发展环境农村电商对策

谢兵 沈龙 胡悦

[摘 要]农村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在农村市场的拓展和应用。随着信息化技术推广普及,电子商务在城市发展迅速,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推进相对滞后。几十年来,我国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制度,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供求矛盾多、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在辽宁农村大力发展电商,会为农民带来生活上的便利,农民们足不出户便能得到想要的商品,为农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满足农民的各种需求,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根据目前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提出了针对辽宁省农村电商发展的对策建议,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农村电商;发展环境;对策;人才支撑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

1 农村电商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农村“电商创客”大量涌现,开启了农民创业致富的新路子。“互联网+三农”的发展模式,不仅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业经营水平、推动农民就业多元化,而且为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有效渠道,但农村电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电商人才短缺,营销、技术维护、售后、网页设计等人才尤其缺乏;物流体系不畅,物流公司布局农村网点的积极性不高,冷链物流仓库、运输车辆等配套物流服务滞后;品牌程度化低,缺乏质量标准化管理和品牌的整合培育。

目前辽宁省农村电商的规模不断扩大,交易商品更加广泛,绿色农业特色更加突出,导致了农村电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物流、保鲜、个性消费等各方面的问题,因此农村电商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发展进化,由单纯地依靠公众平台到委托电商平台,到自建平台,再到线下加线上等多方面、深层次的多种销售模式。而农村电商的销售方也从个体走向了合作社集体方式,其中农村生鲜电商的发展轨迹能够清晰地体现这种转变带来的优势,农村生鲜电商由最基本的B2C模式,发展到后来的F2C(农场直供)模式、C2B(消费者定制)模式、C2F(订单农业)模式和CSA(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农村电商的活跃与繁荣极大程度上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繁盛,这也让更多的当地政府鼓励、支持本地电商的发展,并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特点的电商发展模式。

2 辽宁省农村电商多元化发展的相关对策

为发挥行业公约、村规民约的自律作用,进一步提高辽宁省农村电商规范化程度,避免出现恶性的低成本竞争,现提出如下发展对策:

2.1 夯实农村电商发展的环境

2.1.1 优化农村电商发展软环境

农业、交通、国土、人社等部门要加强协调对接,在产业导向、资金扶持、税费优惠、场地使用、人才培养、企业注册、配套服务等方面为农商创业提供必要条件,确保各项电商扶持政策落地生根。

2.1.2 完善农村电商创业投融资环境

将农村电商创业小额信贷纳入自主创业小额贷款政策扶持范围,加大贴息补贴担保力度,加大信贷支持。建立农村青年信用档案,打通农村青年创业融资信用担保的瓶颈。金融机构要强化小微企业信贷功能,创新贷款品种,提高授信额度,优化适合农村“电商创客”需求的授信体制。保险机构要加大农业保险产品创新,适时推出如农作物种植保险、时令果蔬质量保险、农产品物流破损保价保险等新型险种,最大限度降低农村电商的经营风险。

2.1.3 积极搭建产业平台和电商服务平台

电商平台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重要支撑。对农村电商发达的地区,可以加强与全国知名电商平台的合作,如阿里巴巴建设的汇聚地力元素的农产品展示馆,展馆集中展示、销售地力名特优新农产品,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对农村电商欠发达地区,可以依托当地的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培育本土农村电商平台。同时,也可以积极引导专业市场建设网上农批市场,积极发展农产品网上批发、大宗交易和产销对接等电商业务。各地供销社也要依托传统农产品资源优势,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吸纳本地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参与产业园建设。在农产品和物流集聚地,有条件的县城要重点推进特色电商产业基地和电子商务园区建设,引入实力强劲的电商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企业所需要的研发设计、网络营销、信息咨询、法律维权、会计财务等多种服务,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生态。

2.2 强化农村电商人才支撑

2.2.1 培育本土农村电商人才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动员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带头开展电子商务。统筹整合各种培训资源,依托高职院校、电商企业等平台,围绕产品开发、网店设计、运营管理、售后服务等对农村“电商创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打造一批既懂农业又懂电商的本土队伍。鼓励具有电商经验的本地青年回乡创业,吸引大学生及电商人才来本地创业,培育一批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带动农村电商发展。要培养好、用好农村电商领头人。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引导,选送一批头脑灵活、踏实创业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参加政府购买服务的电商创业培训班,及时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的指导。要建好、用好青年“创业军”各级共青团可组织开展青年网商创业行动,培育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发挥其在发展农村电商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当地政府部门亦需加大高层次电商管理团队和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引导电商从业者回乡创业,鼓励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到农村发展。

2.2.2 积极鼓励妇女和老人参与农村电商

农村留守人口多为妇女和老人,虽然知识技能不高,但劳动力成本低,经过短时间培训,完全可以胜任诸如农产品加工、仓储、打包等简单劳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电商越发展,就越需要重视“谁来种地”的问题,各地各有关部门可抓住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机遇,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职業农民队伍。用好妇女和老年“服务大军”。

老年人对互联网比较陌生,但时间充裕,是打包、发货的熟练者;妇女对网购接触较多、购物欲望较强,既是“大买家”,也是客服、后勤的最佳人选。

2.3 加快推进农村电商的基本服务设施建设

2.3.1 推进农产品的标准化与品牌化

重点发挥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各类“公司+农户”组织的作用,推进农产品的标准化。积极引导技术部门和农村电商龙头企业共同制定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等上市交易标准,全力协助有实力的企业获取相关资质证书或产品认证标签(包括有机认证、绿色认证以及无公害认证,方便消费者识别。依托县域产业链优势和特色农产品产业集群,引导农村电商推行品牌化营销,推动农村电商转型升级。推广网售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农村电商诚信制度,通过“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的标准化管理,加强对电商平台销售产品的监管,形成消费者认可度较高的知名品牌,有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2.3.2 优化农村物流配送体系

改造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建设优质高效的包装、物流和配送体系,降低农产品和农村地区的流通成本。依托邮政在农村快递物流中的主体作用,组建农村物流联盟,打造物流企业共同配送模式,完善县乡配送中心和村级配送点的建设。推广定时、定点、定线的农村物流“货运班线”提高配送效率。加强电商与物流企业的信息对接,形成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高效联动格局。有条件的县域可以建立电商物流园区,建设先进的物流仓储设施和管理信息系统,打造整合性物流发货平台。推进物流技术革新,大力推广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完善产地预冷、销地冷藏和保鲜运输、保险加工等设施,加强温度监控和追溯体系建设,确保食品在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品质可控和安全,用品质赢得销路、赢得市场。

2.3.3 扩大农村电商的适用范围

扩大电子商务在农业农村的应用。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加强互联网技术应用和推广。拓宽农产品、民俗产品、乡村旅游等市场,在促进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下乡的同时,为农产品进城拓展更大空间。加强运用电子商务大数据引导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对辽宁省农村电商发展的建议及对其发展前景的预期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扩大电子商务在农业农村的应用、改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进一步明确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任务,并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主体市场。

2.3.4 营造农村电商产业生态

现代农业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重要基础,要立足农村“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等产业基础,培育一批电子商务特色村、特色镇。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生产基地为重点,积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农村物流、金融和通信基础设施缺乏,农民使用互联网的基础较差,一方面要加快改善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尽早实现宽带普及,加快推进宽带、光纤向自然村延伸,积极推动4G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要实施电子商务进村,着力建设农村电商县级服务中心及村级服务点,加强交通、农业、供销、邮政各部门与电商、快递企业等相关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的共享衔接,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网络,推动第三力配送、共同配送在农村的发展。

2.4 提升农村电商发展的保障力度

解决农民创业初期融资难的问题。要根据农村电商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大对农村电商发展的财政资金、产业发展基金和金融信贷等的政策支持,可以专门针对电商专业村、村级电商服务点和农村电商人才培训进行财政定额补助,促进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拓宽农产品经销渠道,随着我省农民对电商的认可度不断提高,部分农民网商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销售和采购。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服务范围和标准将进一步拓宽和提高。

3 结语

由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起步较晚,目前在辽宁省农村电商专业人才方面存在较大缺口,尤其缺少能够深入农村,开展推广和服务的高素质人才。电商员工返乡可以实现电商企业经营理念和服务管理标准的统一和向下传递,并且,员工利用本地人脉优势便于开展业务,满足当前农村电商发展要求,员工返乡是解决人才问题的有效途径。员工返乡可以和扶贫相联系,优先选择贫困家庭或属于贫困县的员工返乡,组建营业网点。除了员工返乡,电商企业还可以与贫困地区的政府加强合作,在发展农村电商的过程中,实现精准扶贫。

政府部门应健全农村电商市场监管機制,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产地环境和农业投入品监管,健全农产品标识和可追溯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 杨海涛.农村电商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7.

[2] 傅园园.民间推动与政府掌控: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7.

[3] 胡晓杭.完善电商服务体系 满足农村电商多元化发展[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1).

[4] 李雯琦,王勍,郭蓉,何念.近年来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研究综述[J].知识经济,2017(02).

[5] 张丹.农村电商运营系统项目风险管理[D].南京邮电大学,2016.

[6] 汤军.新形势下农村电商物流发展建设研究[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2).

[7] 王倩.我国“互联网+农村”的实现形式与发展思路研究[D].烟台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发展环境农村电商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新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
浅析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激活农村电商生态,创新农村综合服务
贵阳实施精准扶贫之农村电商研究
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