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耕地流转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8-05-14 17:05周艳吴杨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农地流转制约因素对策

周艳 吴杨

[摘 要]农村耕地流转,从分散经营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转变,有利于破解农地撂荒,配合户籍制度改革,但目前流转农户收益不高、意愿不强,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农户社会保障问题,土地流转市场不完善等问题亟需解决。

[关键词]农地流转;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1 农村耕地流转的意义

习总书记在小岗村座谈时指出中国七成居民是农民,农民富裕,中国才富裕。农村中青年劳动力“上有老,下有小”,进城务工,呈现“613899部队”,即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留守农村,空心村严重。耕地流转,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包装、农机具等发展,加快了产品仓储服务、运输服务等农村服务业的发展。还可破解农产品供求不平衡,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 制约农村耕地流转的因素

2.1 农地撂荒严重,农户收益不高

农地撂荒严重,农户收益不高,一是从事农业生产, 投资回收周期长,农户靠天吃飯;二是农村承包土地规模小,土地经营碎片化分散化,生产成本增加,难产业化;三是农村中青年劳动力“上有老,下有小”,面临子女教育成本高,老人医疗成本高,自己年老保障少,农地耕作收益不高,农民不得已进城务工,形成大量空也村;四是农业劳动力不足,粗放经营,土壤变差,肥力下降,产量下降。

2.2 农户耕地流转意愿不强

农户耕地流转意愿不强,一是虽国家实行种粮补贴、免除农业税、新农合等惠农政策,但耕地撂荒反而有补贴;二是“农忙回乡务农,农闲进城务工”的兼营,入城有收入,又能保留耕地;三是流转中截留、挪用、隐瞒土地收益或暗箱操作;四是农户存强烈的念土情结,“离乡不离土”和“离土不离乡”,把土地看成生存保障。

2.3 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

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主要是生活和就业问题。在生活上,其住所不稳定、卫生医疗缺乏保障、子女入学难、社会保障缺失等,在城市被边缘化。

就业上,机会欠缺,待遇较低,就业服务较少,农民工职业培训供需不平衡、内容不匹配。外出务工农业劳动力文化水平低,一般从事脏、累、险等低产出工作,在高空、高温、高噪音等相对恶劣环境下作业,从事制造业、建筑业、采矿业等行业,成为职业病高危人群,故需妥善解决。

2.4 农户社会保障问题

农民工虽是城镇经济和建设的巨大贡献者,但严格的城市户籍制度,导致其无法获得城市户籍,一是无法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子女就学、城市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和福利;二是城市的社保覆盖面较广,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险,而农村仅有医疗和养老保险;三是城市社保缴纳费用多,享受的福利好;四是城市住房公积金制度造成农民工贷款难;五是土地流转,红利小,无法解决其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2.5 土地流转市场不完善,流转效率低

我国农地流转的专业服务机构匮缺,缺少成熟的市场。农地价格评估机构匮乏,体系不完善,流转各方信息不对称,流转成本高;流转法务机构缺失,流转专业指导不足;流转后监督机构缺少,纠纷处理机构寥寥无几。

3 提高农村耕地流转的对策

3.1 提高农土流转的收益

成立农村土地交易所,启动地票交易试点,复垦宅基地生成的地票按纯收益一定的比例分配给农户和集体组织;兼营的农民工专营化,随着经验、技能熟练,收入增加。

通过整治复垦农地,加快相关联的非农发展。探索和创新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前沿的生产技术,大数据下的市场信息促进了农业生产和电子商务销售。农村投资多元化,建立现代农业园区,通过租金、薪金、股金多渠道增收。

3.2 多措施提高农户流转意愿

在思想上多宣传;在制度上流转阳光化。政府应维护农民利益,确保土地收益得到合理分配,提高农户收入,增加购房优惠,多措施提高农户流转意愿。

3.3 提供农业劳动力的就业渠道

加强各地就业局对农民工各类培训组织,增加其“知识信息溢出”及“技术正向外部性”。通过“技能培训+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就地创业”,探索特色产品和项目。增加农业园区就业;开启农家店和电商服务,促进其网络就业创业。

3.4 提高农户保障

我国各城市逐步构建与农户相匹配的城市住房与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增强其劳动权益保护,改善其就业环境、居住环境,子女城市义务教育环境;大力建造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配套建立相应的学校,解决农住房问题;健全城市住房公积金异地存取机制,扩大公积金使用范围,将其纳入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保障的衔接和统一。

3.5 多模式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农民集体所有的农地要转变为国家所有的城市土地,必须经政府统一审批。可采取转让、转包、出租、信托、地票交易、股份制、承包地换社保、代耕代种、委托流转、建立产权交易所、采用“政府+农户+企业+经济组织+龙头”等,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合作经营等多方式并存模式。促进特色种养产业发展。据地理和天气状况,可外包种植菇,平原种植葡萄、柚子等各类水果,雨水丰富处可养殖鱼、蛙等,与莲藕混种,发展农家乐和旅游。

[参考文献]

[1] 郭沛,肖亦天.中国农业农村改革四十年:回顾发展与展望未来[J].经济研究,2018(06).

[2] 张雷.土地流转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7(06).

猜你喜欢
农地流转制约因素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国外农地制度与农地流转的经验与借鉴
襄阳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地确权、农地流转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