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楼:奏响农村养老新乐章

2018-05-14 17:05杨舒萌刁斐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农村养老

杨舒萌 刁斐

[摘 要]“在宅基地改革基础上建设幸福楼”的做法使余江县农村养老取得了新突破,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有益补充,对深化农村养老的实践创新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幸福楼;农村养老;宅基地改革

[中图分类号]F313 [文献标识码]A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指出,要推动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达标,在保障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积极为低收入、独居、残疾、失能农村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目前中国农村养老依然面临养老成本高、养老主体单一、老人缺乏精神慰藉等问题。为改变现有农村养老困境,余江县在宅基地改革的背景下,积极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养老新路径,即通过多方合力、多元参与和多重保障推进“幸福楼”建设,使农村孤寡老人真正意义上实现老有所居、老有所乐和老有所养。余江县的这种“幸福楼”养老模式是对传统农村养老体系的有力补充,开创了农村孤寡老人养老的新局面。

1 幸福三部曲,谱养老新篇章

面对农村孤寡老人“养老难”的现实困境,余江县在宅基地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多方合力、多元参与、多重保障,推行幸福楼的建设,谱写了农村养老的新篇章。

1.1 多方合力建新房

余江县各村小组综合了多方主体,在宅基地改革的基础上,筹集资金,集中民智,合力建设幸福楼。一是推宅改,房屋旧换新。入住幸福楼的老人要无偿退出自有宅基地,幸福楼所有权归集体。如平定乡洪万村下万家村小组的幸福楼,就是在退出万河兴、万有祥危旧房屋约600㎡的基础上新建起来的。目前,已入住五保、低保4户,入住户均已经自愿无偿退出原有老宅基地。二是广动员,资金多方筹。幸福楼的资金来源主要为危房改造项目和自筹资金。其中,政府“交钥匙”工程为每位五保户提供3.5万元建房资金,危房改造项目包含分为11500元、14500元、16500元三个等级的补贴资金。如下万家村小组的幸福楼总投资约24万元人民币,涉及3个交钥匙工程、5个危房改造指标共15.4万元,以及自筹资金8.6万元。三是集民智,构造自谋划。根据民政部门的规定,由余江县建设局实地调查并与村小组的成员进行讨论,设计幸福楼图纸,交由该村小组自行建造。如下万家村小组的幸福楼依照实际情况共设计有8套一室一厅一厨一卫套间,每套约56㎡。

1.2 多元参与保入住

余江县在幸福楼的建设中,采取孤弱优先入住的原则以及理事管理与亲友照料相结合的方式来保障老人的日常生活。一是孤弱优先住。各村小组在安排老人入住的时候会选择优先安置低保、五保户和住房困难户。在房间有剩余的情况下,其他老人如家庭存在矛盾的老人也可入住,此类情况需由老人向理事会提出申请,理事会集体讨论决定。二是理事来管理。幸福楼专门留有一间房屋用作理事会的临时办公场所,理事主要负责幸福楼的日常管理、设施维护以及照看老人等工作。如下万家村小组的理事平时不仅会帮老人干一些抬米抬面的重活,还承担着灯泡换装之类的工作。三是亲属勤照料。老人们的亲友多居住在同一村小组,坐落在村小组的幸福楼为亲友们照料老人提供了方便。如居住在下万家村小组幸福楼里的万国华老人说:“现在有了幸福楼,我们也不用跑老远的了,我的外甥、侄子过年过节也常来看我,方便得很。”

1.3 多重保障护安居

自主的生活方式、健全的帮扶体系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使得老人们入住幸福楼后的生活得到了多重保障。一是日常事务自安排。区别于传统敬老院,生活在幸福楼里的老人能够自行安排日常事务和休闲娱乐。如平定乡洪万村洪家村民小组的洪发才老人说道:“住在幸福楼就像住在家里一样,自由得很咧!不像他们住在乡里敬老院,吃饭、出门时间都有限制。”二是医养检查政府帮。幸福楼在建造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地理位置的因素:幸福楼一般都建立在村子的中心位置,靠近村卫生所、小卖部,方便老人的生活。除此之外,乡政府还会定期组织村里的老人进行体检。三是健康广场保健康。余江县现有的每栋幸福楼前面都设置了200㎡左右的空地,计划用于放置健身器材,打造惠及全村的老年人健身中心,便于老人锻炼娱乐。“感谢政府、感谢理事会给我们创造现在这么好的居住环境。”居住在平定乡洪万村下万家村民小组的万国华老人如是说。

2 快乐三重奏,开养老新局面

幸福楼的建设解决了老人的住房问题,满足了老人的精神需求,增加了老人的生活收入,真正做到了让农村孤寡老人老有所居、老有所乐、老有所养,打开了农村养老的新局面。

2.1 老有所居,住房更宜居

余江县各幸福楼建成后,住进幸福楼的孤寡老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老有所居。一是安全化。幸福楼均坐落于每个村小组位置最佳的区域,如下万家村小组的幸福楼距离卫生所仅100米,能够保证在老人身体不适时及时送医。同时,幸福楼周围的村民也在时刻关注着老人的动态,更有理事们不定时地来幸福楼查看,确保老人的安全。二是健康化。幸福楼周围良好的绿化环境方便老人平时散步、活动,即将建成的老年人健身中心也为老人日常锻炼提供了好去处。除此以外,幸福楼的旁边还留有分给老人的几分菜地,平时老人可以自己种菜,满足其基本食用需求。三是卫生化。幸福楼集中为老人供电供水,还有专门的保洁人员定期打扫,每个房间都设置有独立卫生间。居住在下万家村小组幸福楼的潘年花老人说:“现在这个屋子比我们以前那老房子光线好多了,通风也好,厕所也比以前干净得多。”

2.2 老有所乐,生活更逸乐

幸福楼不仅保障了老人的住有所居,还保证了老人住得开心,过得充实。一是更便捷。幸福楼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房间设施为老人的出行和生活提供了便捷,集中居住的环境也让老人与村民们能够更加方便地交流。比如午飯后,洪家村小组幸福楼的阴凉处常有老人们聚集着谈天说笑,十分惬意。二是更自由。居住在幸福楼里的老人生活不会受到拘束。“要是去了乡里的敬老院,吃饭出门都要被管着,也没有村子里面熟人多,都是实在没有办法,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才会去那里。”下万家村小组理事会的副理事长如是说。三是更和谐。幸福楼就像是一面弘扬爱老、敬老良好风尚的旗帜,带动了越来越多的村民传递关爱老人的正能量,也使得农村风气越发和谐。洪家村小组的村民洪新昌说:“每每看到幸福楼,大家越来越知道要尊敬和爱护老人,前一阵我们村还评比出了孝敬父母和公婆的先进个人呢。”

2.3 老有所养,关怀更多元

在实现农村孤寡老人老有所居、老有所乐的基础上,余江县各村小组还真正做到了让老人老有所养,得到了多元化的关怀。一是政府关注。入住的老人不仅能够得到政府为其提供的新农保、低保和五保等补贴,还会得到政府给予的一些其他的关怀和照顾。如平定乡洪万村洪家村小组的洪发才老人说道:“多亏了政府,我们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乡镇和村里的干部也都很为我们着想,他们还会为我们介绍村里的零活儿。”二是亲友帮助。居住在幸福楼里的许多孤寡老人虽然没有子女,但是仍有兄弟姐妹在村,子侄辈也都会经常来看望老人。如洪发才老人有4个兄弟姐妹,平时他的侄子们会为其送米送油,当老人身体不适的时候也会来照料老人。三是社会帮扶。除了政府补贴与亲友帮助,乡贤们还捐资在村中成立了基金会,过年过节的时候他们会去慰问老人。如洪家村小组成立的乡贤基金会,在2016年春节的时候就为村里的老人们每户送去了20斤大米、1壶油和100元的现金。

3 悦动四音符,创养老新方式

余江县幸福楼的建设以宅基地改革为基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种新型模式促进了农村养老体系的完善,也使得我国的养老事业得到了长足有效的发展。

3.1 宅基地改革为“幸福楼”的建设铺平了道路

农村有很多宅基地超标、一户多宅的情况,也有很多历史留下的无人居住的老宅基地。面对宅基地浪费情况严重的现状,政府提出的关于宅基地有序退出的系列政策,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在宅基地有序退出的过程中,余江县创新性地提出了“以宅基地换养老”的方式:由住户无偿退出宅基地,并在退出的宅基地基础上,结合危房改造项目和自筹资金建造“幸福楼”,用于接纳农村的孤寡老人。这种方式大大降低了养老场所的建造成本,对于探索新型农村养老模式具有深刻意义。

3.2 多元主体合力共建是建設“幸福楼”的必要条件

在幸福楼的建设过程中,不仅有政府的扶持,村民理事会的组织和带领,还有乡贤团体的无偿捐助。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才使得幸福楼的建设得以顺利进行,新型养老模式得以长久维持。借助政府、乡村和社会等多个平台,多个主体共同助力幸福楼的建设,有效地推动了村庄养老的新进程,为村庄养老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其他地区养老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借鉴,使得该模式能够得到长远发展和广泛推广。

3.3 “离家不离村”是幸福楼养老模式的一大亮点

余江县以“村小组”为单位推行幸福楼的建设,使得本村组的孤寡老人不用离开原村组就能得到有效的养老保障。余江县幸福楼最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就近、方便、经济,老人的生活需求和精神慰藉都能得到满足。在余江县幸福楼的建设过程中,各村民理事会将“村情”与“亲情”进行了有机结合,推行村居养老与精神养老,构建养老共同体,有效补充了传统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的不足,实现了老人物质与精神的双向满足。

3.4 “幸福楼”是促成农村“造血式”养老的有益探索

随着农村老龄化程度加剧,农村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强。面临亟待解决的农村养老问题,需要各地方结合当地农村和农民的实际情况探索最佳的养老服务模式。区别于传统的“输血式”养老模式,“幸福楼”的养老模式激发了村庄养老的内生动力和“造血”能力:不仅解决了孤寡老人无子女照料、少收入来源、缺生活保障的困境,还避免了老人离乡离亲、精神孤单的问题。这种“造血式”的养老模式是对居家养老、政府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 龚文君.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保障问题研究[J].西北人口,2007(01).

[2] 刘美萍.社区养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主导模式[J].行政与法,2010(01).

[3] 李明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存在问题与对策[J].理论前沿,2009(11).

[4] 成海军.中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与前瞻[J].广东社会科学,2000(03).

[5] 雷继明.家庭、社区与国家:农村多元养老机制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农村养老
新形势下农村养老模式选择研究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盐城市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流动社会中的农村养老的真问题与政策变革
农村社会工作介入“老人农业”问题的空间与对策
农村养老方式的区域差异与观念嬗变
“教育养老”的新视域:老年教育与农村养老的互动
论农村养老中的政府责任及其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