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问题和对策探讨

2018-05-14 17:05罗丹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对策

罗丹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力水平也在不断升高,这使得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如何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文章先就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我国经济管理现状进行简要概述,然后分析了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经济管理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策略,希望给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建设;经济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现阶段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在实际中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绩。但是,从实际的建设情况上来看,现阶段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仍旧存在一些非常突出的经济管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对农业现代化建设及发展造成巨大的阻碍。為了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及变革,就需要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处理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问题,以促进农业经济的稳定运作及可持续发展,继而进一步推进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

1 农业现代化建设及经济管理现状

1.1 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提出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并且农村人口数量庞大,这也使得农业成为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为国家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人均可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面临巨大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党的十六大就指出了农业现代建设的理念,将发展农村经济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并且还将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作为21世纪上半年农业经济建设及改革的重点任务。农业现代化建设主要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以及先进的管理方法,其中包含了科技的引入、先进管理方法的使用、市场化机制的引进、应用现代化技术改造与升级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等。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科学、现代并且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现代农业,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指导并且引导农业经济的稳定运作及发展,作用显著。

1.2 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现状

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经济管理提供坚实的保障,发挥着重要的指导及引导作用。随着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以及建设程度的不断加深,针对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研究力度及深度也在持续加大。从概念上分析,农业经济管理主要指的是借助可持续发展的手段,针对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业生产涉及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组织和实施,继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高效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经济管理有非常突出的作用,这为农业现代化实施提供显著的引导及整合价值。

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这也使得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也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在农业生产中,低碳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被渗透到农业现代化经济管理范畴,强调农业生产过程,需借助合理经济管理手段来引导并且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以使现代农业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农业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并且是农业经济发展同地区经济发展目标相符。

2 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的经济管理问题

2.1 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国全面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同传统计划经济的差异显著。然而从现行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上来看,却依旧抱有非常显著的计划经济特征,具体表现为农业的现代化建设过程,国家针对不同区域的经济作物种植以及相关农业产品的种植采取的是定额的制度,这样就使得我国现行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无法同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有效的融合。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我国在二十一世纪初,在每年的农村工作中就强调了加快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制定,但是从十多年的农村经济工作情况来看,实际工作成效不突出,这样与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差异巨大,进而使得现行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无法满足我国农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不合理的农业经济管理也严重制约着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2.2 农业经济管理理念陈旧

虽说我国很早就已经提出了农业经济管理相关概念,同时在之后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中也大力进行推广并取得了一些突出的实践成效。然而从实际的统计及分析情况上来看,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方法仍旧引用传统老旧的模式,农业信息管理水平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仍旧处于落后水平。分析原因,主要是很多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普遍存在落后的经济管理理念,不能充分意识到农业经济管理对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部分管理人员在进行农产品质量控制与检验、农业生产中技术指导、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销售等工作时,常常会受制于自己落后及不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的制约,这样使得实际的工作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非常不利。为此,积极转变农业经济相关管理人员传统的管理观念是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2.3 农业经济管理重量轻质

传统农业的发展过程,常常只关注农业作物的生产数量的增长,忽视农产品质量的提升。传统农业落后的生产理念,对于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非常不利,并且长期在错误理念的引导下,也使得我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将农业产量作为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这样的做法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阶段很好地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提出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如果仍旧沿用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势必会导致我国在农业生产过程一味地追求农产品的产量,且在生产过程中也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这样就对农业土壤生态及区域水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此外,大量农药的使用也使得很多的农产品中残留农药,农药残留超标导致我国农产品的价格要比其他国家同类产品的价格低,这样就会对农民的经济收入造成巨大影响,使得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下降,不利于农业的持续发展。此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分追求数量的提高以及大量引进外来的高产农业物种,也会对区域生态环境平衡造成严重的破坏。

2.4 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到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也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人们生活舒适度以及工作效率,并且还很大程度上的降低了人们的工作量。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信息技术在农业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借助信息化技术为现代农业生产以及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丰富并且及时的信息中。比如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先进的技术指导农业生产,在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再比如可以整合农产品市场行情,了解行业市场产品价格动态变化,以此指导农产品的销售,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可使农业经济管理朝信息化方向发展,进而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从发达国家农业经济管理就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在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比如在美国农业经济管理中就普及了通信技术及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美国农业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这缩小了美国的城乡差距。因此,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中,就需要进一步强化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以有效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3 解决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設中经济管理问题的策略

3.1 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为了保证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发展,推动农业经济的稳步增长,就需要进一步发挥农业经济管理的作用。而农业经济管理作用的发挥,就需强调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建设的重要性,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与进步。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方法上,首先需要做的是积极转变农业经济管理的模式,转变传统计划经济时代下以为追求农产品产量的管理模式,从“重量轻质”转变到“重量重质”,努力转型成绿色、低碳、环保且可循环发展的现代农业管理模式,以为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是需要进一步加快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的创新力度,不断拓宽技术型农产品销售领域与销售市场,结合农产品市场需求,构建出多元化、多层次及多方向的农业产业链结构体系。再次是需要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积极创新新型的农业科技,以不断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及竞争水平。科学作为第一生产力,需要将科学融入到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中,以提高管理体制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最后,需要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安全及健康,强调农业经济管理的构成,需要关注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的食品安全问题,以保证农产品的价格及销售,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3.2 强化农业信息化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传统的农业也逐渐朝着信息化农业的方向变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诸多要素进行智能化、精确化及科学化的控制,以显著提高农业的收益。为此,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农业信息化建设,以促进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上,第一是要转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理念,提高相关人员的农业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度,以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帮助。在理念转变及认识提升方法上,可采取举办各种形式培训班的方式来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及接受度。第二是应加大自己的投入,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经济保障,基于互联网的农业信息化属高投入的建设内容,在前期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信息化基础项目的建设,因而需要相关地区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极大社会自己的募集,以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

3.3 增加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科技投入

农业现代化的建设,需要先进科学技术作为支撑,通过对传统农业进行升级与改造,使得传统农业逐渐朝现代农业转变,同时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建设速度。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科学技术手段也可以起到促进农产品产量及质量提升的目的,这样为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提供巨大的帮助。针对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科技投入,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需要进一步加快农业经济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使得农业现代化及社会及管理人才的科技素养提高,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提高农产品产量与质量中的作用,进而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增长。第二,农业经济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大科学技术的研发力度,做到产学研结合,强化理论与实践,并且借助新技术、新理论与新产品的培育及推广,为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与发展提供巨大帮助。

3.4 加强农业经济管理数据库的建设

为了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效率,需要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而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科技硬件基础设施及经济数据库。尤其是数据库的建设,可为农业经济管理提供大量有用的信息内容,这样就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同时对农业的生产以及农产品的销售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农业经济管理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为经济管理分析提供基础,基础数据库中的数据可来源于于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及农产品销售数据,这使得数据库可反映出在各个时间段中农业发展情况,同时为相关的农业企业生产计划、农户生产计划提供重要的参考,并且准确的农业经济数据库还可以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为此,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就需要强化数据库的建设,具体建设上,可设立相关部门对农业数据进行搜集并录入到农业数据库,且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数据库分析及整理部门,对于搜集的大量农业数据做系统的分析,进而为农业经济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3.5 做好农业产业化建设工作

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当前我国的农业显露出各区域发展不协调、农业整体发展不平衡、农业发展同农村发展脱节等问题。农业产业化建设作为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可解决上述农业发展问题。农业产业化强调以市场作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作为中心,将主导产业、产品作为重点,针对各区域中具备的诸多生产药物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构建出合理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

农业产业化建设上,需建设市场化农业,以贴近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使得农业产业化稳定发展。市场化农业建设需要以农业经济作为引导,比如借助农业经济管理对农业进行产业化的引导,以农业经济管理为导向合理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借助农业产业化引导使农业生产按市场需求方向转变。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将信息技术、科学技术融入到经济管理中,以更好地发挥农业经济管理的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进而推动农业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玉蕾.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问题与对策思考[J].农业经济,2016(06).

[2] 曹俊杰,刘丽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 2014(10).

[3] 林小莉,邓雪霜,骆东奇,等.重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02).

[4] 王学峰.基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开发与培养[J].农业经济, 2015(12).

[5] 王博,韩静,臧笑磊.农业信息化在推广中的问题与对策浅析[J].农业经济,2016(4).

[6] 张友华.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16(16).

[7] 周绪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南方农业,2017(05).

[8] 周小花.试论农业现代化建设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财会学习, 2017(13).

[9] 曹彦萍.贺兰县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 2017(11).

[10] 李艳娇,李文辉,李志兴,等.基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管理:全文版,2016(07).

猜你喜欢
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中小水电站集控系统建设改造对策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