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大米品牌战略研究

2018-05-14 08:59阮书江孙东海朱会林何懿刘丹陈开亮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大米品牌

阮书江 孙东海 朱会林 何懿 刘丹 陈开亮

摘要 分析了兴化市水稻生产、加工、销售、品牌的优势,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优质稻米生产基地,注重稻米产业开发,强化宣传推介監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措施。

关键词 大米;品牌;兴化

中图分类号 S-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01-0192-03

Abstract The advantages of rice production, processing, sales and brand in Xinghua City were analyz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pointed out.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establish high-quality rice production b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rice industry, strengthen supervision of publicity and promotion, and increase policy support.

Key words Rice;Brand;Xinghua

兴化市是全国闻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1979年兴化以年产粮食92.7万t荣获“全国粮食冠军县”称号,2003—2015年,兴化年年荣获全国十大粮食先进市或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1]。在兴化粮食生产中,水稻产量占70%以上。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提升,稻米营养、质量安全等正引起社会各界关注[2],相比之下,兴化大米品牌建设显得相对滞后,不能与领先的种植水平相匹配,必须推动兴化大米由“好米”变为“名米”,提升兴化大米品牌知名度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1 兴化稻米产业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1.1 兴化水稻生产技术领先,但品质参差不齐

兴化市地势平坦,雨量充沛,温度、光照、湿度非常适宜水稻生产,是全国水稻生产的优势区域。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等技术率先得到推广应用,水稻育秧基质研制应用、机插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面积全省领先。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等一大批专家教授常年在兴化市钓鱼镇建立基地,开展水稻高产攻关和丰产科技工程研究。淮稻5号、南粳9108推广应用面积大,特别是南粳9018从2012年引种、示范、推广以来,面积逐年扩大,2016年面积达4.83万hm2,占全市水稻面积的52.5%,是全省推广面积最大的县(市)。兴化水稻单产水平位居全省前列。2007—2016年,平均单产9 169.5 kg/hm2,单产9 000 kg/hm2以上的有8年,最高的2015年达到9 450 kg/hm2。2015、2016年全市23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水稻平均单产分别为10 992、10 947 kg/hm2,最高的钓鱼镇分别达到11 751.0、11 782.5 kg/hm2。2016年11月,江苏省科技厅组织浙江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委员会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到兴化市钓鱼镇验收,钓鱼镇的6.85 hm2稻麦两熟制下南粳9108钵苗机插优质高产高效精确栽培攻关方,平均单产12 445.5 kg/hm2,比大面积生产高2 700 kg/hm2左右,其中最高产田块达12 687 kg/hm2。6.91 hm2甬优2640钵苗机插精确栽培攻关方,平均单产14 734.5 kg/hm2,其中最高产田块达15 765 kg/hm2,比上年最高产田块单产增加499.5 kg/hm2,产量再创稻麦两熟制条件下全国历史新高。

由于供种市场的全面放开,供种渠道多,特别是水稻良种补贴自2009年取消与种子挂钩后,农技推广部门对主导品种的引导推广能力下降,在南粳9108确立为主推品种之前,兴化市水稻种子存在多、乱、杂现象,2013年全市有水稻品种30多个,水稻供种点多达1 200个,造成农民购种容易购良种难。品种的多乱杂,不利于水稻生产的统一布局与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标准化生产水平低,主推品种不突出。部分田块单纯追求产量,化肥、农药使用过多,少部分合作社面积偏大,管理粗放,影响了大米品质的提升。

1.2 兴化水稻加工销售优势明显,但档次不够

兴化市经济开发区紧扣食品加工业,积极争创国家健康食品产业园区,拥有食品加工企业36家,主要企业有江苏盛洲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伽利林主食产业有限公司、泰州安井食品有限公司等,主要从事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等,年总产值110.84亿元。

位于兴化市戴窑镇粮食交易市场是全国最大的粮食交易市场之一,创建于1991年。市场全长近15 km,面积50多万m2,拥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大米加工企业52家,资产投入近2.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65亿元,年加工能力300万t,2016年交易量达220万t,交易额达55亿元。重点品牌有“兴化大米”“贤人”“板桥”“典级”“祥兴”“田秀秀”“中庆”“仙莲”“天堂雪”。14家企业获得“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称号,其中“粮食市场”“贤人”“板桥”“祥兴”牌大米获得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贤人”大米、“祥兴”大米获省著名商标称号,列入泰州市放心粮油企业,4家企业获得省级龙头企业,8家企业获得泰州市龙头企业,市场内产品畅销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福建等10多个省市。2016年被评为江苏省服务业名牌、江苏省重点物流基地。市场立足建设兴化大米稻米科技产业园、粮食加工集中区、省级重点物流园区,争创国家级龙头企业,推动科技创新,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但是兴化大米加工企业规模偏小,缺少大型骨干龙头企业的引领,加工水平不高,在稻谷烘干、抛光处理、大米贮藏、包装印刷上还存在制约因素,加之米业公司较多,存在各自为战、恶性竞争的现象。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基地,收购稻谷时混收混放,既浪费了优质原料,又造成品质的不一致。企业之间存在买卖合同,以向大学食堂、超市销售散米为主,高档米欠缺的现象,兴化大米沦为卖散米,或为知名品牌“贴牌”的窘境。

1.3 拥有区域公用品牌,但市场占有率差

近年来,兴化市高度重视大米品牌建设,扎实推进“三品”认证,全市共认定无公害、绿色、有机大米品牌分别为36、64、4个,企业个数分别为36、37、4个,“三品”认定总量35.69万t,建成5.33万hm2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兴化大米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注册为集体商标,荣获第十六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和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兴化大米被央视推荐为2014年度全国最具魅力农产品,荣获2016年“中国十大区域公用品牌”、洁香河有机大米荣获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并成功举办第二届CCTV魅力嘉年华兴化之夜、兴化大米南京专场展销会、“问稻中国”等大型活动,推销兴化大米。

但是兴化大米目前的市场占有率不高,与“东北大米”“五常大米”等知名品牌无法比,甚至在江苏省乃至长三角地区也叫不响,与江苏省内的“苏垦”“隆元”“双兔”“射阳”大米相比也有差距[2]。原因是多方面,企业多用自己品牌,不愿使用兴化大米公用品牌。部分乡镇为完成任务,要求企业申报“三品”认证,部分企业重申报轻使用,即使使用了品牌,销量也十分有限。大米销售模式单一,传统销售为主,电商销售亟待加强。品牌跟风模仿现象严重,打假保护迫在眉睫。

2 兴化大米品牌战略

今后3~5年,大力实施兴化大米品牌战略,遵循政府推动部门协作、企业主导、市场运行的模式,立足合作社标准化生产、企业产业化经营、品牌优质化运作、政府政策化扶持4个方面,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强力开拓市场,加快推动兴化大米由“好米”变为“名米”,实现大米产业的提质增效,确保实现近期在“长三角”出名、长期与“五常大米”齐名的目标。

2.1 突出区域比较优势,建立优质稻米基地

一是引进筛选优质品种,在做好现有水稻主推品种南粳9108推广的同时,强化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协作,引进、筛选具有替代南粳9108的优质水稻新品种1~2个,坚持良种良法相配套,不断提升兴化大米品质。二是制定生产技术规程,立足兴化农业生态环境,围绕主推品种、主推技术、主推模式,加快制定兴化大米生产技术规程,创新水稻绿色高产创建活动,强化宣传、培训,提升興化大米种植的标准化水平。三是推广生态种植模式,推广“稻渔共作”“稻鸭共作”“稻蛙共作”等生态种养结合和“水稻+西红柿”“水稻+洋葱”“水稻+西瓜(草莓)”等“水稻+N”高效种植模式,实现农药肥料使用的减量化,提高有机、绿色稻米种植的比例。“十三五”期间,兴化“三品”水稻种植面积达到5.33万hm2。四是开展技术攻关。依托张洪程院士兴化工作站及水稻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校地服务中心、省农科院种子繁育基地,开展高产攻关、品质提升研究,从兴化大米的外在感观、理化指标、安全要求等方面,制定兴化大米产品统一标准,提升兴化大米品质。

2.2 突出稻米产业开发,延长精深加工链条

一是组建兴化大米加工联盟,依托健康食品产业园和戴窑粮食交易市场,分别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中,优选出江苏贤人米业有限公司、江苏光明天成米业有限公司等6家粮食龙头加工企业,确定为兴化大米定点加工主体,统一使用兴化大米品牌,建立保证金制度,防止企业无序竞争。加大扶持力度,参加企业优先申报农业产业化项目,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提升稻米加工现代化水平,形成分工明确、相互衔接、协同发展的产业链[3]。

二是推广订单生产,推进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将企业生产基地向功能区集中,向绿色原料基地集中。鼓励加盟核心企业,实施订单生产,按照统一供种、统一栽培技术、统一植保、统一施肥、统一收购的全产业链监管模式,建立稳固、安全的水稻生产基地,推动加工企业、电商平台、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的融合发展。

三是组织产品开发,针对兴化大米所赋予的板桥文化、垛田农业文化遗产、水乡特色、资源、技术优势,口感、营养特质等,邀请知名设计单位,设计出形象统一、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制产品系列包装,并加大兴化糯米、胚芽米、糙米及糖尿病人专用米等特色、功能米的开发力度,满足不同消费需求。

2.3 强化宣传推介监管,提升市场占有份额

一是强化宣传造势。加强兴化大米宣传推介,围绕兴化市生态环境、全国粮食主产区优势、大米内在品质以及历史文化,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做好系列报道宣传;利用兴化有影响力的“菜花节”“板桥艺术节”等活动做好重点推介;进一步加大与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的合作力度,创新宣传方式。鼓励和引导多元主体加大品牌宣传投入,提升兴化大米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建设销售平台,鼓励大米加工龙头企业在长三角城市、北上广等地建立兴化大米品牌店;推动有机、绿色兴化大米在有影响力的大型超市进行展销;鼓励大米加工企业利用网络平台开办“网上米店”,鼓励在淘宝网、京东商城、1号店等网络平台,开设兴化大米专卖店,并借助于兴化大闸蟹网上销售渠道,拓展兴化大米电子商务销售渠道,“十三五”期间,建立兴化大米品牌店、直营店30家以上。组织兴化大米参加境内外各种展销活动。三是培育大米品牌。实施“区域品牌+产品品牌”的“双品牌”战略,推动大米品牌整合,鼓励企业在加强自身产品品牌建设的同时规范使用兴化大米品牌。强化品牌规范使用,充分发挥协会职能作用,制定兴化大米集体商标地理标志品牌使用管理办法,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品牌信誉,推动兴化大米创建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加强大米品牌监督管理,加大监管力度,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侵犯兴化大米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四是强化质量监管。规范投入品使用,从源头上把关。引进上海等地稻米信息采集管理方法,建立健全质量追溯管理制度。建立大米质量检测中心,提升检验监测能力和水平,及时排查稻米收购、贮藏、加工、销售等环节中存在的质量隐患,为兴化大米提供“身份证”。

2.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大米品牌运作联席会议制度,组建兴化大米营运中心。建立三大公共服务平台,稻米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平台,稻米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稻米产品交易服务平台[4-6]。兴化市农业局等17个单位为成员单位,定期研究兴化大米品牌建设政策,制定完善品牌建设考核办法,组织开展兴化大米品牌建设和推介活动,推动兴化大米品牌规范管理和使用。二是强化基础保障。以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为契机,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及资金,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市推进工程,从2017年起,预算总投资22亿元,用3年时间,按单位面积投资3万~6万元/hm2的标准,建成3.67万hm2高标准农田,达到“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通畅、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三是出台奖励办法。在出台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獎励办法中,加大兴化大米品牌培育的比重,对兴化大米种植基地、技术推广、精深加工、质量管理、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在项目申报上优先给予支持。对相关部门的工作和市场主体进行考核奖励。建立兴化大米品牌建设基金,重点支持兴化大米直营店、电子商务销售、宣传推介、品牌提升、人才队伍培养等环节。四是实施信贷保险。2017年新增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1亿元,发放支农“阳光再贷”8亿元以上,其中40%用于水稻生产。实施农业大灾保险,动员种粮大户参加保险,使水稻保险金额达到16 500元/hm2。

参考文献

[1] 朱会林.关于推进兴化市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07(2):58-60.

[2] 高巍.江苏省稻米加工产业发展调查与思考[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5(1):26-28.

[3] 刘芳清,周克艳,刘宇.加快发展湖南优质稻产业的战略思考[J].农学学报,2011(10):55-59.

[4] 覃世明.发展湖南稻米产业的思考[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1,36(1):7-8.

[5] 李军民,朱有志,唐浩.关于湖南省发展优质稻米产业链的几点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20-23.

[6] 唐浩,李军民,宋维平,等.提升湖南省稻米产业竞争力的战略思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23(3):61-65.

猜你喜欢
大米品牌
恩典皮具品牌发展战略研究
品牌包装设计中的色彩研究
从电影到品牌:看黄渤的“品牌化”之路
球类运动易伤膝关节记住“大米”原则
电子商务环境下品牌建立探讨
瑞丽市大米重金属污染调查与安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