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主职业能力培养

2018-05-14 08:59钱明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机制

钱明

摘要 阐述了泰州市《家庭农场工商注册登记办法》中家庭农场认定产业规模标准,通过问卷、走访、统计分析等方法,重点分析了1 050个家庭农场和37家省级示范性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基本情况,形成职业能力培养六大模块,包括农业生产能力、农场和农业生产全程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农产品营销能力、对外合作能力、自我提升发展能力。就职业能力培养提出教育培训、经费保障、信息服务、产学研结合四大机制。

关键词 家庭农场主;职业能力;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 S-0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01-0227-05

Abstract The standard of industrial scale of family farm in the Household Farm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Registration Regulations in Taizhou was describe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1050 family farms and 37 provincial demonstration grain planting family farms was analyzed by questionnaires, interviews,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he six modules of vocational ability training are formed, includ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apacity, farm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rocess management ability,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bi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ing ability, foreign cooperation ability, self promotion development ability. Four mechanisms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und guarantee,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study and research were put forward to cultivat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Key words Family farmers; Professional ability; Cultivation; Mechanism

2013年4月泰州市在江苏省率先出台了《家庭农场工商注册登记办法》,明确了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无常年雇工或常年雇工数量不超过家庭务农人员数量),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以家庭农场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占80%以上),具有农村户籍的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主职业化趋势明显。为了解其职业能力,笔者通过问卷、走访、统计分析等方法,形成职业能力培养六大模块,并就职业能力培养提出教育培训、经费保障、信息服务、产学研结合四大机制。

在诸多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泰州市家庭农场发展迅速。截至2016年12月,全市家庭农场数量已经超过5 000家,其中工商登记的家庭农场4 058家(经营土地面积8.1万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7%),省级示范家庭农场86个[2]。

1 家庭农场认定产业规模标准

泰州市《家庭农场工商注册登记办法》对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规模进行了规定(表1),产业规模符合其中一条标准即可认定为家庭农场。

2 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基本情况

以土地流转、劳动力人数、经营效益等为指标,对其中1 050个家庭农场和37家省级示范性粮食种植家庭农场进行重點分析。受访家庭农场的来源、类别见表2。

从家庭农场土地流转(面积、年限)、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经济效益、机械作业率、良种使用率和种植模式等方面对家庭农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3。

3 家庭农场主日益职业化

调研发现,与生产满足于自我消费的传统农民相比,家庭农场主具有较为明显职业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据为调查结果平均数)。

3.1 家庭农场主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或从事与生产有直接联系活动时间长 数据统计结果表明,2016年家庭农场主实际从事农业生产时间达255.7 d,已经超过国家同年法定劳动时间4.7 d[3],是传统兼业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时间(年均45 d)的5.68倍;日均劳动时间为7.1 h,已接近国家法定日均劳动时间。农业生产成为农场主一年里的主要活动,土地成为其主要劳动对象和生产要素。

3.2 家庭农场主收入高且主要来源于农业 目前,泰州地区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的土地面积平均为14.62 hm2,按照泰州地区“每户家庭平均5人、人均耕地0.7亩(1 hm2=15亩)”[3]标准,计算传统家庭土地面积0.23 hm2。家庭农场经营土地面积是传统农户的62.66倍。

由于家庭农场具有规模优势,经济效益明显高于传统农户,单位面积纯收入是传统农民的1.125倍。 此外调查发现,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经济效益、普遍较好,单位面积纯收入是一般性家庭农场的2.22倍。农场经营收入正逐步成为家庭农场主及其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示范性家庭农场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乐观的心态,热爱农业,熟悉农业生产过程,有一定的农业生产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生产、管理、学习、营销和一定的创新能力[5]。

3.3 家庭农场主正向农业职业人才、专业人才方向发展

3.3.1 农场主品牌意识日益增强,生产日趋标准化。受访家庭农场中,建有标准化制度的占67.4%,有标准化生产规程的占77.8%,开展绿色、有机认证的占23.1%。

3.3.2 农场主市场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围绕市场需求进行标准化生产、注册商标、调整生产计划和结构,有效满足市场需求,化解经营风险,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这已成为家庭农场的首要选择。受访家庭农场中,开展农产品深加工的有12家、对农产品进行绿色有机认证的有24家、申请专利和商标的有15家(其中专利3家、商标12家)、组织参与农产品推介活动的有34家。

3.3.3 注重专业技能提升。随着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复杂程度的不断提升,家庭农场主对农业专业知识、技能的需求日益强烈。调查结果表明,家庭农场主的科技需要、对市场、信息等的关注度远远高于传统农户。家庭农场主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断增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采用率不断提升。

3.3.4 农产品销售多元化、专业化。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家庭农场主已不满足于等待粮食经纪人、粮食加工企业上门收购这一传统粮食销售方式,为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家庭农场主主动走出去,积极面对市场,积极学习、运用电商平台等方式进行产品销售。

4 家庭农场主职业能力

调查发现,在家庭农场主日趋职业化的趋势下,其职业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家庭农场的成败、经济效益的好坏。通过对示范性家庭农场的分析发现,成功的家庭农场主一般具备以下能力(表7)。

4.1 农业生产能力 家庭农场主能运用农场现有条件、资源,能高效生产出具有市场前景的安全、优质农产品。这一能力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观察能力、农业计算能力、病虫害诊断与防治能力、农机具的使用和维修能力、试验与推广能力。

4.2 农场和农业生产全程管理能力 家庭农场主能有效进行生产过程和农场内部日常管理,实现资源合理、高效利用,有效控制生产成本。这一能力主要包括田间管理能力、生产组织能力、规划能力、成本核算能力。

4.3 信息处理能力 家庭农场主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信息收集、研判,并根据研判结果及时调整生产、经营、加工策略。

4.4 农产品营销能力 家庭农场主能有效利用各种销售手段进行农产品营销,实现家庭农场经济利益最大化。这一能力主要包括沟通能力、谈判能力、市场调研能力、品控能力、营销能力、储运能力、加工能力。

4.5 对外合作能力 家庭农场主能通过合适的方式实现与其他生产、经营主体,与二、三产业的有效联合、协作,以扩大生产、加工、销售规模,提升粮食品质和农场经济效益。对外合作能力包括自我分析能力和联合能力。

4.6 自我提升发展能力 家庭农场主能主动了解、运用国家产业政策;能率先使用农业生产新技术、新模式;能主动进行总结,形成符合自身实际、具有自身特色、运行质态良好的家庭农场发展模式。自我提升发展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总结能力、创新能力。

5 家庭农场主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

实现家庭农場主能力提升,需要建立4种机制:

5.1 建立完善家庭农场主教育培训机制 教育培训是家庭农场主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家庭农场主的知识、技能的培训,可以提高家庭农场主的知识能力、文化能力、科技获取和应用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家庭农场主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因此,建立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是当前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

5.2 创新家庭农场主能力培养的资金投入机制 家庭农场主能力培养是以一定资金的投入为前提,没有充足的资金保障,提高家庭农场主能力只能是一句空话。家庭农场主能力培养资金来源单纯依赖家庭农场主自身或政府都是不行的,必须创新家庭农场主能力培养资金的投入机制:一是加大财政投入;二是建立农户自立能力建设项目小额信贷制度。三是建立家庭农场主能力建设的社会资本融资机制。

5.3 着力建设家庭农场主信息服务机制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农场主面对的是国际化大市场,要提高家庭农场主的竞争能力,必须提高家庭农场主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因此,加强家庭农场主信息服务机制建设是家庭农场主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实施好家庭农场主致富上网工程,增强家庭农场主网上获取信息能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网上销售成交额。具体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宣传和培训;二是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5.4 夯实家庭农场主科技需求有效供给机制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也是家庭农场主赢得市场优势的主要法宝之一。必须把农业科技有效供给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解决科技与生产脱节问题;强化农技推广服务,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意见,2014.

[2] 泰州农委.泰州市20家家庭农场拟被认定为2017年省示范家庭农场[EB/OL].(2017-05-26)[2017-10-11].http:∥www.taizhou.gov.cn/art/2017/5/26/art_27_1138125.html.

[3] 泰州市统计局.2016年统计数据[Z].2016.

[4] 国家统计局泰州调查队.2016年泰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0%[EB/OL].(2017-02-09)[2017-10-11].http:∥www.taizhou.gov.cn/art/2017/2/9/art_27_820511.html.

[5]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江苏省示范性家庭农场名录[Z].2016.

[6] 李凯.论建设家庭农场专项信息服务机制的必要性[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33):32.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培养机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