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升级期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路径研究

2018-05-14 17:05刘海燕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路径高职

刘海燕

[摘 要]高职专业设置必须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服务区域经济为专业发展目标。本文通过对长沙市高职院校专业开设情况调研,分析了当前长沙市高职院校专业开设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最后从高职院校这一微观层面提出了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路径对策。

[关键词]专业结构调整;优化路径;高职;产业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特色。随着我国经济和产业的转型升级,涌现出一大批新型的职业岗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体系,最终形成适应产业结构的专业结构。

1 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职专业结构布局的关联性分析

1.1 产业转型升级对高职专业结构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

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驱使产业转型升级,从而使得行业发展方向、行业标准、职业岗位群、用人标准等都发生了变化。这对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人才的高职院校来说,提出了新的挑战。

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是指产业之间的升级,即通过产业间比例关系的调整,使得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在调整的过程中,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产生了许多新兴的职业岗位群,迫切需要一些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来服务这些产业发展。同时,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是指产业内的升级,即通过产业技术升级促使产业的纵深化发展。伴随着产业内的升级,许多职业岗位在技术层面上不断分化,使得岗位的技术层次高移,从而对劳动人员的技术要求也明显高移。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人才的专业结构和培养质量必须要满足产业和市场人才需求的要求,这也促使了高职专业设置和专业内涵建设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1.2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成效作用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高职院校一直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努力通过专业建设为地方产业发展培養合格的人才。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高职人才培养需要2-3年的时间,导致高职专业建设往往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关注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找准人才培养的重点和方向,指导专业调整和优化,积极作用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 长沙市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职专业设置现状分析

2.1 长沙市产业结构和经济转型升级的现状

近年来,长沙市经济增长迅速,经济总量跃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2016年,全市实现GDP9323.7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0.95 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513.23 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439.52亿元。全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调整为4.0:48.4:47.6,产业结构由第二和第三产业主要支撑,并且进入逐步向第三产业过渡的后工业化阶段。

虽然,长沙市经济稳中有进,经济结构逐步调整优化、但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没有明显改观,各大产业的生产后劲不足,缺乏创新动力,服务业发展滞后,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长沙市提出了推进智能制造行动,传统产业升级行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行动,互联网+行动,助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未来,长沙市将大力推进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信息网络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服务、休闲旅游业、健康养老服务业、现代农业等现代服务产业。

2.2 长沙市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

本文通过对长沙市33所高职院校专业开设情况的调查分析,至2016年,长沙市高职院校专业覆盖《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中19个专业大类的 19个,覆盖专业目录中99个二级专业的 75 个,覆盖专业目录中747个专业中的262个。专业数最多的是财经商贸大类,布点数为144个;其次电子信息大类, 布点数为99个;排名第三位的是装备制造大类,布点数为89个,排名最后的是水利大类,开设专业只有5个。

调查结果显示,长沙市高职院校设点最多的前三位专业分别是:会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同时,排名前十位的专业都是对接第三产业的。通过调查还发现,目前对接长沙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产业的对应专业还没有学校开设,对接文化创意产业的动漫制作艺术专业只有3所学校开设、对接信息网络技术产业的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只有2所学校开设。另外,对接健康养老服务业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只有1所学校开设。

为了进一步分析长沙市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本文将长沙市2016年三大产业所占的生产比重与各专业所占百分比进行了对比分析,具体见表1所示。与第一产业对应的专业平均占比为1.54%,这与长沙市第一产业所占生产总值比例基本一致。与第二产业对应的专业平均占比为27.3%,相对第二产业所占生产总值比例,第二产业对应的专业开设比例还是偏小,随着长沙市朝着新型工业化迈进,未来第二产业人才需求也尤为迫切。与第三产业对应的专业平均占比为71.14%,相对第三产业所占生产总值比例,第三产业对应的专业开设比例偏大,显然未来与第三产业对接的专业还需要进行大幅度调整,减少传统通用型专业,加大现代服务业的专业设置比例。

3 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路径构建

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必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特征和区域产业结构布局,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优势,构建“主动整合、积极拓展、适时开发、重新组建”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路径。

3.1 主动整合专业,淘汰弱势专业

高职教育主要是培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必须紧跟区域产业发展趋势,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变化,了解人才需求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形成专业动态淘汰机制,不断调整完善专业结构。专业建设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开展专业调研,尊重原有的专业基础,找准专业调整和社会需求的对接口,对于一些招生情况好,市场需求趋于饱和,专业布点数多的通用性专业,应该主动整合到相近专业,减少专业设置数量,集中精力办好几个精品专业。而一些与区域产业结构对接度不高、招生情况差、就业率低的专业,应该直接取消招生,从而提高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对接度。比如,长沙市高职院校设点最多的前三位专业分别是:会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长沙市过半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这些传统通用型专业,虽然这些专业招生情况良好,但是这些专业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专业定位缺乏针对性和发展性,因此有必要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对这些专业进行重新整合定位,淘汰一些弱势专业,增强专业建设的成效。

3.2 积极拓展专业方向,改造旧专业

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区域产业内部的不断转型升级,了解不同行业职业岗位的需求变化,准确把握每个专业的发展趋势,积极拓展专业方向,为社会培养多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根据调研,长沙市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方向为262个,占总专业数的35.07%,专业方向拓展潜力巨大。未来,长沙市将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经济为抓手,大力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业领域的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业态。因此,长沙市高职院校应该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应该将信息技术专业与原有专业进行深度融合,一些原来开设有传统专业的院校,应该根据产业链,朝着信息技术运用方向来拓展专业方向,完善原有的专业链。

3.3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开发新的专业

根据长沙市高职院校专业开设情况,目前对接长沙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产业的对应专业还没有学校开设,对接文化创意产业的动漫制作艺术专业只有3所学校开设、对接生物产业的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也只有2所学校开设,对接信息网络技术产业的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只有2所学校开设。另外,对接长沙市房地产业的物业管理专业只有2所学校开设,对接健康养老服务业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只有1所学校开设。随着长沙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目标,未来,这些领域的人才需求量会十分迫切,因此,长沙市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办学优势,积极开设一些对接新兴产业的新专业,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

3.4 依据区域产业集群,组建优势专业群

目前,长沙市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还不完善,往往就是对自身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和组合而已,缺乏实际市场调研,专业群建设与产业链岗位群脱节,专业群建设效果不明显。未来,长沙市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崛起,积极培育形成新材料、工程机械、烟草食品、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旅游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根据调研,長沙市高职院校并未完成与此对接的专业群建设。因此,长沙市高职院校应该准确把握这一发展趋势,根据自身办学优势,选择产学联系紧密,社会适应面广,就业前景好,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专业、特色专业,进而围绕这些主体专业来构建新材料、工程机械、烟草食品、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旅游专业群。各高职院校应该立足实际,根据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自身的办学优势,构建合理的专业群体系,促进各专业的协调发展,切实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周鸣阳.产业调整视阈下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的路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2(04).

[2] 周开俊,曹洪其,谢玥,王璐.基于产业调整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的研究[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4(01).

[3] 曹玉春,陈海艳,王政伟.经济转型升级期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路径[J].大学教育,2015(04).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路径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促进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与物流园区联动关系分析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服务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