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件分析巧解字形

2018-05-14 14:27楼琴孙鹏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0期

楼琴 孙鹏

【摘要】识字是语言沟通和表达的基础,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必备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基于培智学生认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缺陷,识字教学成为培智语文教学的一大待被突破的难点问题。研究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巧用字形利用“部件分析法”对培智高段学生进行识字教学,有效地帮助他们达到了识记生字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培智高段;识字教学策略;部件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缘起

智力发展水平制约了培智学生识字学习能力。文字是记录语言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也是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之一(林绪奖,2017)。当前培智语文识字教学多以教师的直接教学经验为主,未能依据培智儿童的心智特征,导致学生识字兴趣不高,影响阅读和语言交流能力。因此,根据培智学生认知特点,本研究意在探索适合他们的有效识字教学方法。

(一)培智学生自身缺陷与汉字特点的自身难度大

培智学生思维、记忆、认知等方面的缺陷,导致他们各方面能力发展缓慢和不足。他们的思维大多停留在具体的形象思维阶段(刘春玲,江琴娣,2008),由于先天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和接受能力弱,导致其各种学习和接受能力有别于健全学生(孙亚娟,2017)。而汉字本身是字音、字形和字义的统一结合体,数量众多,字形、字音复杂多变,难记难写(陈彦,2013),影响了培智学生识字教学的效果。如,因缺乏直观、形象和具体的感知觉,面对本身整体字形识别困难的汉字,他们以整体图像单位而非笔画单位完成识记。即他们在识字时,不在乎字的笔画多少,字与字的外围轮廓区别越大越好辨认(陈彥,2013),再加之自身的学习缺陷,致使识字学习困难重重,识字难度大。

(二)常规教学难以满足现行语文课标的硬性要求

2016年《生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课标明确提出了生活语文最基础的学习目标标准,是所有培智学校需遵循的课程教学要求,也是培智学生学习语文的硬性规定。而学习汉字是达成课程目标的基础。

培智学生识字是一线语文教学遇到的瓶颈问题,现有的识字教学方法五花八门:注意笔画、笔顺、书写位置,强调抄写、听写的传统识字教学,实物识字教学、图片识字教学(廖红娅,2015)、游戏识字教学、生活化识字教学、情境化识字教学(朱莉莉,2016)以及将字分为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来教学等方法(周家玉,2015)。这些方法虽有一定教学效果,但距达到新课标要求仍有一定距离。

(三)培智学生的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其难以融入社会

家庭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培智学生首先面对的是家庭教育的缺失。这种缺失表现为多种现象:部分培智学生家长对孩子无学业要求,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部分家长不遵循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以自我意愿要求他们;部分持有完全放弃态度的家长,不对孩子花时间和精力。学校教育方面,教师无法改变培智学生识字慢、正确率低的现实。

培智高段学生正面对着社会融入和就业问题,识字是他们生活的一项必备技能和交流工具,它将帮助他们乘坐交通工具、看招聘信息等。但研究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培智高段学生缺少练习和运用生字的机会,制约了他们识字的正确率。因此,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识记生字的能力成为研究者一直思考的问题。研究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部件分析法”,教学生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正确率,促进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

二.“部件分析法”的应用

2007年培智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将培智课程分为一般性和选择性课程。“生活语文”作为一般性课程是所有知识性课程学习的工具课程,其中识字是所有知识性课程学习的基础。2016年培智学校新课程标准更确切地指出了培智学校各年级段识字量的要求与内容。笔者在多年的语文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培智高段学生在低段中段识字的基础上,可有效利用“部件分析法”,提高识字效率进入识字加速度状态。

(一)部件分析的定义与生字材料的选择处理

“部件”是汉字的组成部分,是大于笔画的字形结构单位,它包括笔画群、除部首外的部分偏旁和有构字能力的独体字和合体字。“部件分析法”是一种针对字形的识字教学方法。研究者在教学中发现低中段培智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字量基础,便在高段采用“部件分析”识字教学法,提高培智学生识字效率。故本文将培智高段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培智生活语文教材——《快乐生活》七到九年级中的生字作为材料,运用“部件分析法”进行识字教学研究。

研究者观察、总结、歸类了研究材料中的所有生字,并按照“插入式”“替代式”“组合式”三种“部件分析法”编入生字归类表。

(二)识字教学策略的实践操作

在分类汇总生字后,对照“生字归类表”研究者根据每个汉字的“部件分析”法进行课堂识字教学。现将三种“部件分析法”举例介绍如下:

1.“插入式部件分析”,即一个汉字是由某个部件插入另外一个或者多个部件所构成的。如:将部件“衣”拆分,中间插入部件“果”,就构成了“裹”字。

2.“替代式部件分析”,即一个汉字是由另一个汉字组成部件中的某个或者多个部件被其他部件替换所成。如:“晴”字的部件“日”被替换成“目”则形成了新字“睛”。

3.“组合式部件分析”,顾名思义,是指一个汉字由几个“部件”组合而成。如:“洁”字是由部件“氵”“士”“口”组合而成。

巧妙地拆分字形成各个“部件”,在培智学生已有的生字“部件”基础上组合新的生字,充分利用知识学习螺旋式上升的原理,避开培智学生认知速度慢,短时记忆转化成长时记忆时的信息保留困难缺陷问题,显著提升了高段学生的识字效率。“部件分析法”在具体使用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掌握的“部件”基础,进行灵活应用。如“乖”可拆分成“千”和“北”,或者拆分成“丿”“十”“北”。

三、“部件分析法”识字教学效果

为验证“部件分析法”识字教学的教学效果,研究者将其与使用最多的传统笔画识字教学法加以比较。研究者采用《快乐生活》七上教材,以每个主题单元为单位。第一、二主题单元中的生字采用传统的笔画识字教学法,即按照每个汉字的笔画顺序进行教学;三、四单元中的生字采用“部件分析”识字教学法,即按照部件分析的三种方法将一个汉字分解为多个“部件”关系进行教学,以“每课一听”即每上完一篇课文就听写一次的形式收集了班级学生的听写正确率数据,结果显示如下:

1. 两种识字教学方法差异比较

2.配对样本T检验图

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p<0.01(t(9)=-9.634),笔画识字教学和部件分析识字教学正确率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且部件分析识字教学方法的正确率显著高于笔画识字教学法。

四、讨论与反思

(一)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培智高段识字教学采用部件分析法,学生识记生字的正确率明显高于传统识字教学方法,即该教学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实施了“部件分析”识字教学法后不仅达到了识字的知识目标,也训练了一定的拆字技能目标。研究者通过两年的识字教学发现,被试能够巧妙地将这种拆字的方法泛化于其他生字的识记,并能够切实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其他途径的识字(如利用互联网识字),并在生活实操中巩固所学。

识字教学包括字音、字形、字义教学,而字音、字形的學习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记忆、理解和思维能力,这正是培智学生的短板之一。 汉字数量虽多且字形各异,但是字与字之间在字形结构上互相关联,具有系统性。(周家玉,2015)字形又属于符号记忆中的一种,这正好符合培智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学习记忆倾向于符号记忆的认知特点。因此,针对字形的部分分析识字教学法符合培智学生认知特点,在提高他们识字能力上取得显著成效。

(二)研究反思

“部件分析法”识字教学法能够取得成效的关键是培智高段学生已经储备了足够的“部件”,这也成了本方法适用范围的限定因素,即这种方法并不适合所有年级段的培智学生。对缺少“部件”积累的低段培智学生,研究者不建议用该方法;对中段培智学生而言,任课教师可根据学生能力和认知发展水平,选择性地采用该方法。

此外,本研究只针对字形识字教学,而未涉及字音和字义,这也是研究者今后的研究方向。后续研究将围绕字音和字义教学或是将字音、字形、字义三者有机结合,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生字更全面地识认、理解并运用于生活。

参考文献

[1]威廉.L.休厄德.特殊儿童——特殊教育导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劳拉.E.贝克. 儿童发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林绪奖.根据智障学生认知特点,采取有效识字教学策略[J].现代特殊教育,2017(2).

[4]刘春玲,江琴娣.特殊教育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孙亚娟.情境教学法在培智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2017(2).

[6]廖红娅.智障儿童识字教学策略探讨[J].习得攻略,2009(6).

[7]朱莉莉.智障儿童的有效识字教学策略探究[J].基础与成长研究,2016(4).

[8]周家玉.多管齐下,提高培智学校识字教学的有效性[J].教材教法,2015(19).

(编辑:李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