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

2018-05-14 17:05骆革新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4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骆革新

[摘 要]国家取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对地方应用型综合性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在此背景下,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分析了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未充分利用地方本科院校的优势、师资缺乏、实习基地建设滞后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740-4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职业资格证书曾经是地方应用型综合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及实施实践性教学计划的重要参考依据。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理论型人才,第二类是应用型人才,第三类是理论与应用兼备的管理决策型人才。综合考虑地理位置、资源、师资、生源等因素,着力培养管理决策型国贸人才是众多地方应用型综合本科院校的现实选择。管理决策型国贸人才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熟知国际贸易规则、有较强的决策能力以及熟练的操作能力。许多地方应用型综合本科院校把考取国贸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评价其实践性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也作为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当职业资格证书取消之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较大的影响。根据笔者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国贸14、国贸15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将近53%的学生在一系列准入资格证书,如报关员、报检员等取消之后,显得无所适从,学习动力明显下降。职业资格证书被取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不能满足企业及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显得尤为紧迫。如何改革實践性教学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地方应用型综合本科院校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议题。文章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对上述问题进行阐述,以期为地方应用型综合性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提供思路与方向。

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遵循以系统掌握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模拟训练和专业岗位实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由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实训组成。以2015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例,校内实训内容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报关报检实务、国际商务函电、专业英语、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贸实训和会计实务8门实习课程。校外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专业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两项内容。校内实训以课堂练习实训和模拟软件实训来完成。

2.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未充分利用地方应用型综合本科院校的优势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地方应用型综合本科院校的最大优势是拥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专业。地方应用型综合本科院校在理论学科上无法与重点院校竞争,但特定的应用领域具有自己的竞争优势,如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石油化工专业在珠三角地区就拥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还未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拓展国贸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2.2.2 师资不能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要。地方应用型综合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师大多具有较高的学历,具有扎实的国际经济、贸易理论修养,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但缺乏外贸工作的实际经历,这导致师资力量不能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要。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在7名专任教师中,只有一名教师具有外贸工作经历。这样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倾向于用教材的理论知识去指导学生,而实际工作往往与理论有较大的偏差。一些实务性很强的课程经常只由一名教师担任,任课教师很难应对90多名学生。在认识实习过程中,一名指导教师要指导10名左右的学生,教师精力有限,认识实习的效果难以保证。

师资力量缺乏的另一表现是,教师的英文水平不能适应国贸专业发展的需要。不同于重点本科院校国贸专业的教师,地方应用型综合本科院校国贸专业的教师往往没有海外留学的经历,他们的英语阅读或写作能力可能很强,但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欠缺。这导致大部分专业课程用汉语讲授,只有外贸函电和专业英语两门课程由外语系的教师用英语讲授,学生即使过了英语四级或六级,还是哑巴英语。

2.2.3 实习基地建设滞后。大多地方应用型综合本科院校国贸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不能满足学生认识实习和毕业的需求。地方应用型综合本科院校所在地,在地理位置上没有优势,经济发展水平大多不高,企业数量本来就相对少,涉外企业就更少且盈利状况不佳,更降低了接收未毕业学生实习的意愿。国贸专业学生人数较多,很难在本地安排完实习,而去外地实习面临诸多人身安全风险和法律风险,以及巨额实习经费没有保证。从企业方面来看,企业缺少接收未毕业学生实习的动机,因为会扰乱企业正常的经营,即使接收,也不太可能让学生接触实质性的业务,因为涉及商业秘密。因此,大多数情况下,认识实习成了走过场,学生到实习单位后,只能通过参观大致感受一下实习单位的外贸气氛,很难达到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目的。而毕业实习实际上已脱离学校的控制,由于学生大多在外地实习,实习指导教师不能有效监督学生,其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觉程度。

3 地方应用型综合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方案

3.1 选修特色专业课程,拓展实践应用能力

应用型地方综合性都有自己的特色优势专业,应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专业的优势,考虑让国贸专业学生保选修一到两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在完成理论教学之后,发挥综合本科院校的优势,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的便利,培养既具有较强的国贸专业实践能力,又具有一定非本专业理论及应用知识的复合型外贸人才,从而形成学生就业的差异化优势。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专业,如石油化工、石油仪表仪器,可作为国贸专业的选修课,充分利用特色专业的实习基地,提升国贸专业学生非专业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培养具有工科专业特色的国贸人才。

3.2 培养“双师型”人才,加强师资力量培养

国贸专业师资力量缺乏是地方应用型综合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那些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或学历,且在外贸企业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选择企业而不是高校,从经济学上来看,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而那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但缺少高学历的外贸从业人员,又难以进入看重学历的高校。因此,从社会上引入专职教师的方式不太可行。

选拔现有的国贸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培养“双师型”教师可能是解决地方应用型综合本科院校国贸专业师资力量缺乏的可行选择。过去专任教师不愿去企业挂职,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经济待遇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第二是挂职可能对职称评审有不利影响。现在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自主性已大大增强,职称评审权已下放。地方本科院校应从经济上和职称评审上出台鼓励国贸专业教师去企业挂职的政策,只有如此,才可能解决国贸专业师资缺乏的问题。同样,在解决经济和职称评审问题上的担忧之后,可考虑选派国贸专业教师去国内或国外进修,以解决教师英语水平不能适应专业发展的问题。

3.3 校企合作,提升实习效果

对于地方应用型综合本科院校而言,名义上增加实习基地的数量并不能解决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一种合理的选择是校企合作,聘请外贸企业的专业人员作为固定兼职教师,为国贸专业学生讲授实务性很强的课程,解决通过实训软件平台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实训平台更新不及时,场景缺乏真实性。当然,聘请外贸企业的专业人员做兼职教师需要解决经费的问题,这往往不是二级学院能决定的事项,这需要地方应用型综合本科院校校级主管部门的支持。相对于工科专业动辄几千万的经费投入,文科类型专业的经费投入很少,但费效比可能更高,因此这需要地方应用型综合本科院校重视国贸专业经费投入。

[参考文献]

[1] 方丽,毛小明.地方综合性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5(03).

[2] 陈桂芳.论应用型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革新[J].当代经济,2014(21).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