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生成”的花,结出智慧的果

2018-05-14 14:27吴妹宁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

吴妹宁

【摘要】教学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的发展。“教育学的关系是沟通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关注课堂生成,彰显生成魅力,是课堂的活力花树。借课堂“生成”的花,结出教育智慧的果,一样是不能拒绝的精彩!

【关键词】生成;《飞夺泸定桥》;《两块银元》;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我们的课堂,就是学生积累知识,掌握本领的舞台和训练场。在这样的课堂,常常会迸射出教师经验的火花和学生智慧的光芒。可有些时候,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案例及其评析】

案例1:《飞夺泸定桥》

师:(投影出示:敌人看到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道:“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请大家读读这段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从中体会到了红军战士很聪明。生2:红军战士必须在仅剩的20多个小时里步行到120公里外的泸定桥,如果和敌人交战的话,即使胜利了,也要花去不少时间,从而赶不到泸定桥,所以,在当时,这个办法是最好的。生3:老师,我有意见。

师:(意外地)请说。

生3:我觉得当时红军这么做是有危险的。当时,红军战士是假装成敌人的同伙,虽然书上说“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只不过是敌人太大意,太笨了。

师:哦。不简单。大家讨论讨论,这位同学说得有道理吗。(经过讨论,大家都觉得这位同学说得很有道理。还有的同学认为,为了不损害共产党和红军的形象,把文中的冒号引号,即直接表述改为不用冒号引号的间接陈述。)

师:这位同学读书真细心。提出修改意见的同学也不错,想得周到。老师要向你们学习。大家都要向他们学习。不迷信书本,书上也有疏忽的地方。“一字不宜疏,句句悟其神。”(板书)

得到充分的肯定甚至老师的引导,同学们学习的劲头更大,咀嚼文字的甜味关注语言的变幻。

评析:

课堂,真是一个思维碰撞的大舞台。那么,教学中,只有允许师与生的这种碰撞的存在,学生才有进步,才有创新。这种碰撞,就是教学“生成”的火花,蕴含着求异的火花。对学生的这种举动,教师除运用丰富的应变经验之外,还应该站在智者和德者的立场,像呵护叶尖上的露珠那样细心谨慎且宽容开放。肯定这一创意的 发现后,鼓励全体学生都这样读书,我个人认为,这是又一成功之处——把个别经验个人行为推广为普遍行为肯定为读书态度,这是应变之举,更是正确之举。让“生成”变为创新,是课堂的活力和生命力。创新,质疑,质疑,创新,我们能将它拒之门外吗?

教师正确的选择了关注“生成”,于是产生了精彩的教学结果。

案例2:《两块银元》

老师正在教学《两块银元》。一位男生举起了手:“刘司令员和邓政委真小气,一把茶壶才赔两块银元。”教室顿时起了波澜。

师:嗯,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老师,昨天,我爷爷要我陪他一起去买了一把茶壶,要二十几元。刘司令和邓政委才赔两块银元,不是太少了吗?难怪孙老汉不肯收?

师(有些不知所措。又镇定下来):你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很好。但我要告诉你,当时的两块银元,不是现在的两元钱,已经不是小数目了,知道吗?

生:哦。(仍旧一脸茫然)

老师继续上课。刚才所发生的小事被熟练的处理,一切又恢复平静。

评析:

每一堂课,都是老师与学生互动的舞台。如果只有老师的教授,没有学生的回应,它只能是没有生命力的枯树。

课堂的生成就是鲜活的教学资源。可是,这一堂课,却与“生成”擦肩而过,该有的火花,没有勃发,早已凋零。

“刘司令员和邓政委真小气,一把茶壶才赔两块银元”是学生生活经验和文本对话的“成果”。这种理解,正是教师该珍视和尊重的。它是有价值的生成,它蕴藏着许多有益的信息。表面上,学生不了解两块银元的价值,以为两块银元就是两元钱。实际上,因为不了解两块银元的价值,而淡看了军民鱼水情。这些信息都应该是本课背景和目标。它们的缺失将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巧妙的是,学生把教学目标通过质疑暗示出来,这是多好的教学资源,又是多好的教学切入点。它即将造就的是一堂好课的“课眼”,只是因为它躲藏在不起眼的甚至招人白眼的“生成”中, 案例中那位教师坐失了出彩的机会。

【比照】

两则案例,引人思索。

面对学生的质疑,一扬一抑,一重一轻,有因生成而轻松恰当引导学习的,有失去生成而遗憾的缺失教学人文目标的,可见,把握课堂生成,避免教学尴尬,细微中求精彩,不可小视。

【设计】

面对生成的学情,不妨如此设计《两块银元》:

1.“兑”银元,算价值,显珍贵。

(1)一块银元到底值多少人民币?

(2)两块银元就是200元人民币,远远超过一把茶壶的价值。

2.“花”银元,估价值,更珍贵。

(1)当时老百姓和解放军的生活条件怎样?

(2)出示资料:看看当时的物价水平。(一块银元可买180多个馒头)

(3)用上这两块银元,孙老汉可干些什么?解放军又可做那些事?

(4)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孙老汉和解放军需要这两块银元吗?双方又是怎样对待这两块银元的呢?

(5)为什么要相互推让?(初步引出“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条心”)

3.“思”银元,解价值,永珍贵。

(1)几经周折,银元还是到了孙老汉手上,他热泪盈眶,用你理解的感情朗读。

(2)面对银元,老汉做出哪个动作?为什么“捧”?银元重吗?是什么重?(刘司令员和邓政委对老百姓的情谊重)

【反思】

一、“生成”是活力

传统的课程评价往往过分地强调预设教学目的达成,往往过分地拘泥于教学思路与程序的精巧,要求教学过程环环相扣,逻辑有序,紧紧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并引导其到达认知彼岸。这种教学的最大优点就是能高效传授知识,而最大缺点就是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的刺激,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不到最好培养。显然,它是失去生命力的方式,而关注课堂生成,彰显生成魅力,是课堂的活力花树。

二、“生成”是超越

面对随机出现的超出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的行为,不采取回避的态度,不“纠正”学生的“越轨”,而是敏锐地发现蕴含其中的价值,因势利导,调整预设,促成生成,在断裂之处绽放出思维的花朵,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积极地参与进去,教师与学生共享教学的愉悦,其中必定不乏高水平的思维与智力加工及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情感高峰。这样灵动、智慧、自主、个性、创造性的课堂,为什么要拒绝呢?

由此可见,新课程把生成看作课堂教学价值的追求,是课堂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重复走向创造的超越。

三、“生成”是机会

教学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的发展。“教育学的关系是沟通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

新课程特别关注学生的地位提升,关注教学的“生成性”,把教学看成是一个个活的、流动的进程,一个充满人的情感、有着审美要求以及不完全在“预料之中”的探险过程。所以,生成是机会,是给予学生探险的机会,是給予教师审美的机会,是教学双方教与学、主导与主体互动的达到认知彼岸的机会,是升华为教育智慧的机会。

借课堂“生成”的花,结出教育智慧的果,一样是不能拒绝的精彩!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淳,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周俊文.让生成之花绽放[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34).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
谈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后浪&前浪 艺术史上的师生关系
小议良好师生关系对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刍议班主任工作中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生成性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改善的几点策略
浅谈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方法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在硕士点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氛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