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精湛对话艺术的语用分析

2018-05-14 14:27耿若璇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语用分析红楼梦

耿若璇

【摘要】对《红楼梦》中的精湛对话艺术进行语用分析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刻的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本文分别从以言行事行为、言外之力、会话合作原则在《红楼梦》人物对话中的体现三个角度探讨了其中的隐含之意和文学价值。希望这些观点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交际中去。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对话;语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其中含有大量的对日常对话的白话描写。从语用分析的角度对《红楼梦》中的对话进行探讨,能够帮助读者精确的把握人物的特性和情节的发展。

一、以言行事行为在《红楼梦》人物对话中的体现

以言行事行为也成为“语旨行为”,是指通过语句来完成某种行为的言语行为。《红楼梦》中以言行事的对话行为主要为表述类、指令类、承诺类和表态类。表述类言语行为的目的在于以言指事、以言叙事,具有真假之分;指令类言语行为,是指说话者试图指 挥某人或某个群体去做某事,无须使用动词就可以表达“有所为之言”,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阶级性;承诺类言语行为,包含“许诺”“保证”“发誓”等形式,指说话者遵守某种约定和责任去做某事,并无真假之分,只有是否恰当,是否真诚,是否明智之分;表态类言语行为,是指说话者通过某一言语表达自身的态度和情绪。表态类言语行为能够与表述类言语行为进行相互渗透和融合,这一现象在《红楼梦》中也较为常见。例如在二十一回中,袭人见到宝玉在黛玉和湘云房中梳洗,独自回到房中之后与宝钗之间的对话。“忽见宝钗走来,因问道:‘宝兄弟哪去了?袭人含笑道:‘宝兄弟哪里还有在家的工夫!宝钗听说,心中明白。又听袭人叹道:‘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看似无关的话语却表现了袭人与宝钗心照不宣的事实:宝玉不在屋里自然去了黛玉的居所。此外,“宝兄弟”是宝钗对宝玉的称呼,此时袭人顺着宝钗称宝玉为“宝兄弟”以及后续抱怨的话语,也隐晦地表达了袭人对黛玉、湘云的不满和对宝钗的投诚之意。

二、言外之力在《红楼梦》人物对话中的体现

言外之力,是指通过谓语、词序、语调、重音等形式表述说话者的心理状态和隐含之意,从而使得同一语言样式表现出不同的目的和意图,重视言外之力与具体语言语境的结合,能够有效帮助读者理解人物之间的对话。《红楼梦》中的言外之力在语气词、副词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例如,书中的第七十二回,“贾琏垂头含笑想了一想,拍手道:‘我如今竟糊涂了!丢三忘四,惹人抱怨,竟大不像先了。鸳鸯笑道:‘也怨不得。事情又多,口舌又杂,你再喝上两杯酒,哪里清楚的许多。一面说,一面就起身要去。”贾琏口中的“竟”字体现了其自责自嘲意义,与第十六回赵嬷对贾琏抱怨相对应,与此同时,也将贾琏的神态动作通过这一副词生动的体现了出来。

三、会话合作原则在《红楼梦》的人物对话中的体现

对话双方遵循合作原则,能够保障对话的顺利开展。首先,质量原则是指双方的交谈应当合情合理,话语真实且有依据;其次,关联原则是指交谈双方的语句能够前后顺畅相连,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再次,数量原则是指交谈者能够提供给双方充足的信息含量;最后,方式原則是指交谈双方使用的言语组织形式贴切准确,避免使用具有歧义或相对晦涩难懂的词语。这四项原则并非相互独立的,在对话中,说话者可以将其进行自由组合,以表达相应的含义。但是,当字面意义无法真实确切地表现说话者的交际意图时,说话者就会故意违反绘画合作的原则,以凸显其言语之下的深层含义,以达到其隐含目的。值得注意的是,违反会话合作原则的说话者,并不是为了中断彼此的交谈,而是为了进一步传递信息。在《红楼梦》中,这样的交谈往往是小说进入高潮的标志。例如《红楼梦》中的第三回宝玉与黛玉的初见。“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便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在这宝玉与黛玉的对话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宝玉违反的关联原则,其询问黛玉的话语前后不照应,因而“众人不解其语”。实际上宝玉之所以这样询问黛玉,是由于他自身是衔玉而生的,当他看到黛玉之后,就认为黛玉也是与众不同的。因此,宝玉问黛玉是否有玉,是表达了其对黛玉的欣赏与喜爱之意。此外,说话者也会出于礼貌性的缘故在对话中故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以避免周围人的尴尬,以调节周围气氛。

三、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现代语用学理论对《红楼梦》人物对话的分析,能够在帮助读者更有效地理解说话者的隐含意图的同时,促进读者人际交往能力的增长。

参考文献

[1]连超锋.一穴得气,全脉贯通——《红楼梦》从二十一回到二十四回中的“阴阳对话”[J].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2017.

[2]刘明妍.浅谈以典故为语用预设的作用——以《红楼梦》中的对话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6).

(编辑:李艳松)

猜你喜欢
语用分析红楼梦
《红楼梦》处处都是慈悲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角度对《初秋》会话含义的语用分析
别样解读《红楼梦》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
The Pragmatic Analysis on Offensive Words
冲突性话语回应策略与权势的语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