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习:阅读思考胜过盲目做题

2018-05-14 14:27刘长成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1期

刘长成

【摘要】高中语文的阅读理解是学生求知过程中触动思维发散,夯实语文记忆的关键环节,对语文的思考由浅入深,理解愈发透彻,遇到疑难杂问也能够迎刃而解,阅读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从来不畏惧语文的难点羁绊,而经常盲目答题、不断强化训练却不总结文本规律,摸索文本深层次思想的学生,在语文求知过程中屡屡碰壁,可见阅读思考胜过盲目做题,高中语文必须要通过思维能力的提高强化学生的语文自我学习水平。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阅读思考;盲目做题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需要积累一定的文学知识,养成语文的感知能力,不必大量做题,分析问题中贵精而不贵量,语文也不是死记硬背来记忆的。机械化去套用语文的答题模板,遇到复杂的问题,学生也容易走进认知的误区。高考的准备环节,教师应传递学生语文的阅读技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可从认知层面出发,导入典型的阅读案例进行思维牵引,针对不同的阅读题型理解语文,结合阅读理解的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解方式,剔除以往疲惫式的被动化做题学习模式,以更为轻松自在的语文学习氛围,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一、阅读思考的重要性

阅读理解是语文高考中必要的一环,同时以宏观的视角出发,语文的阅读理解对于学生未来的生活生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我们人生中必然要掌握的一项能力。部分高中生坚信“勤能补拙”,语文能力较弱,就不断给自己安排背诵与练习的任务,长此以往不仅感到身心俱疲,且遇到开放性的问题时,学生的思维受到桎梏,背诵的内容与之契合度不高,仍旧处于语文学习滞后的状态中。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不仅传递给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也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语文求知观念,鼓励学生多思考、多体验、多感受、多观察,利用原本大量盲目的练习时间分析问题。例如将以往的做题答题改成有感而发的记录,思考的过程不仅不会占用较多的时间,且学生在此期间潜移默化地强化了思维能力,遇到拗口文言文等也能够轻松地通过自己的理解去记忆,是促成学生阶段化进步的必要途径。

二、阅读思考的内容

(一)认识上的思考

学生之间有着较强的个体差异,同一个问题,学生阅读后的理解不同,有的学生就能够一针见血提炼文本的关键点,有的学生理解有失偏颇,甚至与文本思想背道而驰。教师应帮助学生走出认知的误区,明确学生的优势与劣势,及时地帮助学生查缺补漏。例如阅读苏教版《一个人的遭遇》后,学生大多围绕战争与和平来思考问题,也有的学生围绕主人公的性格,阐述了对其坚强意志的敬佩之情。在这样开放性的问题上,虽然答案已经显而易见,但还有的学生答非所问,教师此时可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文章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性格?”此时原本答非所问的学生有些支支吾吾,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反馈明白,原来学生并没有细致阅读,而是在长篇累牍下囫囵吞枣、敷衍了事了,教师可询问学生:“你阅读用了多长时间?文章讲述了什么故事,以什么线索为故事的推進?”学生此时必然语塞,这种阅读中大致浏览,导致情感认知不强,文本理解不明晰的情况在高中生中很常见,只要提出有关的质疑,了解学生阅读出现错误的诱因,也就便于其认知思维的纠正,从而推动学生走上正确的理解之路。

(二)操作上的思考

阅读理解按照题目的区别划分为多种答题形式,有的能够从原文找到答案,有的可结合因果关系,寻找语言中的逻辑,有的可利用文本中的关键词进行延伸分析,从问题的表象看本质,通过文本中一些转折性语言、段落等,扫清认知的障碍。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可以去了解文本的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与写作特点,以后遇到该作者的阅读内容,也能够更充分去理解。高中阶段总结的阅读理解经验有几种,例如首尾呼应的故事性阅读内容可梳理文本的发生过程,转折与递进的变化,并提炼出情感表述的语句进行分析,重点倾向性理解,缩减时间。再比如描绘较为详细的情境类文章,可结合问题从原文对应的段落中探究结果,而后结合整体文本思考内涵。

(三)模拟中的思考

阅读理解可通过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摸索阅读理解的规律。例如阅读《六国论》时,受到时间与空间的制约,学生难以设身处地地进行理解,那么就需要结合生活中对历史的认知理解,学生记忆中的视频情节等,构建虚拟的阅读理解空间,将自己置身于六国之中,代入自身的经历情感去体会,可利用多媒体等设备帮助学生延伸想象空间,激发阅读灵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那么教师应明确阅读思考的重要性,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阅读基础素养与理解差异化,尊重学生的想法,预留时间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地表述独立的阅读观点,使得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文本意境下获得思维的迁移,延伸文本的知识点引发情感的共鸣。

参考文献

[1]吴云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确定的多维思考读语文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有感[J].课程教育研究,2013(21).

[2]吴成钦.还原高中语文及其高考的本真怎样轻松应对语文学习及其高考[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8).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