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的“新”叶

2018-05-14 14:27夏菁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教学形式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夏菁

【摘要】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一直是教师探索钻研的方向。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和发现,作为教师,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选择,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要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适宜学生发展的方法来进行学习,也要在教学形式、教学资源乃至教学环境上多多琢磨,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现今素质教育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已越来越要求学生具备更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何让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培养,这是陶行知一直倡导的,也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再深入。这就更加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摒除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真正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而有趣的思维、学习和写作上。

一、发现潜能,如水般细腻浸润

每个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作为教师,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每个学生身上的潜在创新能力,对每位学生有所期待,让每个孩子分享学习的快乐。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没有知识,人们的正确观点就难以形成,分析问题无依据,更难有所创新。陶行知还讲道:“仿我者亡,创我者昌。”学生是新时代的创造者,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动脑,主动思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要有创新意识,教师势必先具备创新精神,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

二、挖掘创新,如玉般给予学生浸润与雕琢

(一)“我要一种好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取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教师把握教材以后,要对教材进行钻研,“释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想象的天空自由翱翔,拓宽思维空间。例如我在教学《长江之歌》这一课文时,结合音乐,让学生唱一唱,体验长江的波澜壮阔和气势的雄伟,之后让学生思考长江给予我们的是什么,以这一个问题来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畅所欲言,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这样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恰当地利用了教学内容,也让学生的思维活了起来,对拓宽学生的创新精神起到了很大的功效。

(二)“我能用这个方法教!”

教学内容上,课文的体裁不同,难易度不同;教学对象上,学生的学段不同,程度不同。这些“不同”都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复杂多变的情况。因此教学方法也因这些“不同”而不停改变。一味地追求启发式或单纯条理注入式都会走向极端,所以教师要灵活选用合适的教学内容和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五年级“习作2”时,通过让学生亲自去观察一个小动物,远比欣赏几篇范文更能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感可发。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既走进大自然,开阔了视野,又能很好地完成习作,还多掌握了一些科普知识,一举多得。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不拘一格,随机应变。再如学习《莫泊桑拜师》一文时,我让学生进入课文,通过圈画出课文第7自然段所出现的问好次数,让大家数数、说说,使福楼拜老师循循善诱、悉心教导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火头,及时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打开学生思维的天窗,让火花迸放出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合作,课堂教学就能成为学生的乐园。

(三)“这样的课堂形式真丰富!”

教学是门艺术,因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形式也可以是多样的。陶行知先生说:“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是连续问题的思考,分小组讨论,或者前后对比,品词析句。当然这些教学形式的出现,都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服务的。例如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一课文时,可以抓住关键词语“和善可亲”“至仁至义”等来感受聂荣臻将军的品质,并根据最后一段的内容展开想象:“说一说40年后美穗子来看望聂将军时,情景是怎样的?”然后发动学生讨论,既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可谓一举两得,“活”到了极致。

(四)“教学有多种多样的资源!”

因为一些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在平常的教室中很难提供各种资源。但是,我们可以创造出条件,扩充学习资源。比如教室里的白墙、书橱板、黑板等,设置 “图书角”“雏鹰角”,开辟一系列活动,给学生尽可能创设锻炼思维品质、发展个性和创造性的园地。

(五)“这样的课堂气氛我喜欢!”

陶行知说得好:“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一个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所以语文课堂的氛围一直是和谐融洽的话,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就能积极开展。在讲解《广玉兰》一文时,我通过展示广玉兰花,让学生观看视频,进行先于课文的观察,有了这样的认知,再来学习课文,就能驾轻就熟了。而在《三打白骨精》中,我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场面的精彩激烈,这样一来,学生积极性就被完全调动起来了,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了环境。

三、开拓创新,如园林般沉稳又不乏灵动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把握能力。教师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多、思得深、放得开,深入学生之中,形成一种民主、开放、融洽和互补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才能收效甚大。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之路上,我还需要努力钻研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孙素君.浅谈初中语文创新教学[J]教学实践,2014(5).

[2]朱圣兰.让语文课堂教学“活”在六方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6(2).

[3]杨春锋.优化学校教育环境促进创新教育實施[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1(1).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教学形式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思考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把握教学“三优化”,打造高效率课堂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浅议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