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依托“晨诵、午读、暮省”开展阅读教学的调查

2018-05-14 14:27王亮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1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

王亮

【摘要】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既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也能熏陶学生个人的情操,打造具有浓郁的书香氛围的

校园,使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起来。有效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对学生及其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晨诵;午读;暮省;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为了打造“书香校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让学生在阅读中做最好的自己,养成终生阅读的好习惯。同时促进教师语文素养的发展,制订近期阅读计划,丰富教师的阅读量,提高教师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指导水平。该课题组依托“晨诵、午读、暮省”开展阅读教学,我们在2018年9月,对实验小学六年级一班60名学生和太平小学五年级17名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现状、能力及开展‘晨诵、午读、暮醒”活动调查,具体进行了以下的调查研究:

一、对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能力的调查

(一)学生阅读自主性方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升课外阅读兴趣对开阔视野、丰富见识具有很大作用,但是太平小学五年级只有5%的学生读书欲望高,52%的同学能够自己主动利用休息时间阅读课外书籍,接近一半的同学是在老师、家长的强制要求下被迫阅读,并且阅读兴趣不高。但是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读课外书的主动需求性还是比较强的。

(二)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

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背景,促进其兴趣爱好的全面发展。从阅读书目类型调查多项选择调查结果看,太平小学五年级53%的学生在选择经常看的书籍一栏时选择了学习辅导类,82%的同学选择了故事类书籍,没有一位同学对经典诗词感兴趣。这说明五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注重书的故事趣味性,喜欢简单有趣的故事而并不注重写作方面的提升,并且自主阅读书、选择书目时仍然倾向于完成学习任务。

实验小学从读书类型的书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最喜欢看的是以文字为主,配有插图的故事书;其次是科普类、学习辅导类及其他;喜欢看动画卡通类的学生较少,而诗歌类、语文课本和全是文字或。图画为主,很少文字、全是图画的则没有人喜欢。

(三)家庭阅读氛围、学生阅读习惯方面

从阅读习惯养成调查结果来看,太平小学五年级学生主要阅读来源是学校的图书馆,属于个人的书都在20本以下,家庭藏书量较少,在家读物的匮乏是学生课外阅读提升的一大障碍。本班35%的同学能够及时摘抄好词好句,做好读书感受的及时记录,说明本班学生的阅读习惯还要进一步强化。

实验小学学生的读书习惯较好。大部分学生在读书时喜欢精读和圈圈点点、摘抄好词佳句;阅读时能做到有时出声或不出声;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时大部分同学选择查工具书或问父母、老师; 阅读的途径大部分学生选择购买或到图书馆看。也有少数学生不喜欢读书,只把读书当作一种随意的活动。

(四)课外阅读的时间方面

固定的课外阅读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调查显示,五年级全班同学阅读时间都在20—40分钟以内。70%的学生平常阅读是在周末双休日,只有17%的学生能坚持在每日午休时或晚上睡觉前读一段时间课外书。学生没有从课外书籍中汲取足够的“营养”,他们只是进行了“任务式”阅读。究其原因,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不重视,王者荣耀、绝地求生等网络游戏对学生看课外书的兴趣爱好培养都有极大的影响。

(五)“晨诵、午读、暮醒”活动调查

调查显示,太平小学根据学生实际开展了“晨诵、午读、暮省”阅读教学模式,并经常性组织阅读成果展示活动,重点培养学生每日讀书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从本次调查结果可知,94%的同学喜欢参与学校的“晨诵、午读、暮省”活动,认为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对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较大帮助,但绝大部分同学对读书笔记的作用认识不深,只有极个别同学愿意天天坚持写读书心得。这就表明学生能认识到读书的作用,但不愿意与他人进行交流、共享读书成果,需要培养学生的胆量,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与创作,把从课外书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

二、存在的问题

1.两个实验班学生在课外阅读兴趣,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家庭阅读氛围、学生阅读习惯,课外阅读的时间,晨诵、午读、暮醒活动的认识和参与度方面的差异都较大。

2.目前学生课外阅读面整体来说比较狭窄,接触的书籍多为作文书,对中西方名著接触较少。

3.学生无固定阅读时间,家庭内部缺乏读书氛围,以致无法促使读书习惯的养成。另外,图书的借阅渠道不顺畅。

4.学生的阅读仅停留在走马观花读懂文章的层面,阅读理解能力及做读书笔记的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

5.由于科技发展,信息的传递渠道多元化,学生更愿意接受电视、网络、手机等现代化工具与媒体所传达的直观信息。这些信息具有新鲜刺激的特点,相对于比较平淡的课外阅读来说,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课外阅读的时间受到侵占。

三、对策措施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用兴趣来牵引习惯的形成

1.阅读的内容要和学生的年龄相匹配,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要一味追求阅读的“意义”而推荐与学生年龄不相符的读物。在班里,老师抽时间给学生介绍一些书籍内容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并开展好书推荐会,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目,喜欢的原因,向大家推荐。

2.读书的习惯是可以相互传染的。一个热爱读书的老师,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爱上读书,带领学生遨游书海。俗话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有着良好阅读习惯并且知识面很宽泛的老师,能够以其本身的魅力熏陶感染学生。教师在平时要多阅读文学名品,汲取其中的精华传递分享给学生,同时也要多阅读学生喜欢的儿童作品,用不同的眼光和角度带领学生重新领悟书中的知识,让自己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领路人。

3.积极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热情。良好的氛围是行动的催化剂。在学习园地里,张贴“书香班级”“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等热爱读书的名言警句和宣传标语;在班级中,创办图书角、读书乐园等,这些带着书香气息的氛围再次点燃了学生读书的热情。

(二)固定读书时间

好习惯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为了能够给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保证学生有时间阅读,其次要形成固定的阅读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对时间进行合理安排。阅读时间不可频繁变动,如果经常变动,会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有种局促的感觉,不利于习惯养成。每天中午到校后20分钟用来阅读,学生和老师共同选择每日的阅读内容,将这20分钟有效利用。

另外,合理安排家庭作业,把课外阅读作为每天的必做作业,每次规定至少半小时,每次阅读的内容还要求做简单记录。

(三)有计划地开展晨诵、午读、暮省活动

晨诵时,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诵、一起感受、一起陶醉、一起鼓励,让教师、学生、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午读,并不局限在中午这一特定时间——整天的课间、课余及家庭,倡导亲子共读,班级共读。学生每天在完成学业后,能够思考与反省自己一天的生活,并且用随笔、日记等形式记录下来,同时教师与学生也可以用日记记录自己的成长,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用词语相互激励,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

(四)亲子共读

通过班级QQ群、电话家访、家长会等方式吸引家长参与到亲子共读的活动中。教师需要指导家长进行亲子共读,选择安静的环境,排除电脑、手机、电视等具有声光干扰的电子器具,可以给孩子设立单独的书房,让孩子能够专心阅读。

(五)教师注重课外阅读的指导

一是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在阅读一些描写比较精美的散文时,可以采取有效朗读的形式,把感情融入作品中,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对一些特别美丽的辞藻可以鼓励学生做一个摘抄本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便于写作文的时候运用。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老师可结合阅读内容引入一些相關的传说故事等,让阅读充满趣味性。二是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不是简单地浏览过去、走马观花,更重要的是从阅读内容中学到知识,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摘抄、批注、写读后感等。把课外阅读同课内写作、阅读理解联系起来。三是阅读形式多样化。学生阅读后,可以举行相关的活动,运用辩论赛、故事会、情景剧表演等活动,让大家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四是检查落实。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进展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对学生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使学生养成习惯,并且及时表扬先进,扩大影响。

总之,《依托“晨诵、午读、暮醒”开展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是小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思想所带来的效应远远不是我们单纯的语文教学所能达到的。因此,希望老师、家长共同合作,通过“晨诵——午读——暮省”引领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打好人生底色,让师生共同成长在阅读中,共同沐浴在快乐的阅读中,让学生在享受阅读中茁壮成长。

附    注

本文系陕西省安康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依托“晨诵、午读、暮醒”开展阅读教学研究;课题编号:GHKT2018093)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应拒绝“伪问题讨论”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