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乡痛”视角下凉山彝族自治州旅游扶贫目标分析

2018-05-14 08:59武克军郭剑英但强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旅游扶贫

武克军 郭剑英 但强

摘要 基于澳大利亚环境哲学家Glenn Albrecht教授提出的“乡痛”(Solastalgia)视角,首次提出了村民乡痛指数和旅游慰藉指数,从村民生产乡痛、村民生活乡痛和村民生态乡痛3个方面来表征村民的乡痛指数,从旅游生产慰藉、旅游生活慰藉和旅游生态慰藉来表征旅游的慰藉指数,并明确了旅游扶贫的终极目标就是减缓村民的乡痛指数。当旅游扶贫减轻、缓解了村民的乡痛指数,即村民的乡痛指数降低了,甚至达到舒适的状态,就可以说旅游扶贫的目标实现了。旅游慰藉指数和村民乡痛指数可以为确定旅游扶贫目标以及评估旅游扶贫绩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旅游扶贫;村民乡痛指数;旅游慰藉指数;凉山彝族自治州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3-0208-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solastalgia” concept proposed by professor Glenn Albrecht which a Australias environment philosopher, this paper first puts forward the villager solastalgia index and tourism solace index, secondly, characterizes the villager solastalgia index with production solastalgia, village life solastalgia and the ecological solastalgia, while tourism solace index including the tourist production solace, solace of life and ecological solace, and third,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slow the villager solastalgia by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When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alleviates, that is, the villager solastalgia index decreases and even reaches a comfortable state,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goal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has been achieved. Tourism solac index and villager solastalgia index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targets and the evaluation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performance.

Key words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Villager solastalgia index;Tourism solace index;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Liangshan

鄉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三农”工作战略部署,意义重大[1],内涵为:产业融合、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消除贫困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工作,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责任[3-5],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内在要求,更是广大村民的迫切需要。为了解决乡村的耕地荒芜、环境退化、青壮年缺失、农业产业停滞和留守人员照顾等[6]问题,2014年四川省在稻城、黑水、雷波3县的各1个贫困村作为旅游扶贫试点村,全面推进“以村带乡”的旅游扶贫实践[7]。2015年四川省旅游发展改革委员会成立“四大片区”(秦巴山片区、乌蒙山片区、高原藏区、大小凉山彝区)旅游扶贫促进中心,推进旅游扶贫工作,初步形成全省旅游扶贫工作格局[8]。

近20多年来,以“旅游扶人”为核心的旅游扶贫研究不断深化[9-11],众多学者分别评估了经济扶贫[12-14]、生态扶贫[15-17]和社会文化扶贫[18-20]等。这些研究不仅完善了旅游扶贫的内容,而且为指导旅游扶贫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案例,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旅游扶贫的伟大实践。诚然,乡村扶贫的核心就是关注贫困村民,尤其是关注这些根在乡村,热爱乡村,仍然坚守在乡村第一线已经被边缘化的村民。因此,这些村民对迫切改变自身贫困的良好愿望,不仅是扶贫的逻辑起点,更是扶贫能否可持续的逻辑终点。那么在城乡发展差距加剧、乡村空心化下,贫困村民除了需要经济扶贫、生态扶贫和文化扶贫之外,发自内心的诉求是什么还需要研究。目前的旅游扶贫,大多只是简单的旅游规划等,很少关注旅游规划后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需求,因此有必要剖析贫困村民内心所期待的美好乡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需求。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北起大渡河与雅安市、甘孜州接壤,南至金沙江与云南省相望,东临云南省昭通市和四川省宜宾市、乐山市,西连甘孜州,处于100°03′~103°52′E、26°03′~29°18′N,面积6.04万km.2。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252万彝族同胞中仍有48万没有脱贫,脱贫任务重,社会关注度高。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访彝族村民,做出指示“人民的美好生活,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为了凉山州彝族同胞的美好生活,有必要针对凉山州的贫困特征以及村民的美好愿望,积极地对凉山州的旅游扶贫具体目标进行有效诊断。

基于此,笔者以对贫困(Poverty)的理解作为起点,借鉴澳大利亚环境哲学家Glenn Albrecht教授2005年提出的“乡痛”(Solastalgia)概念,探讨并发展这个概念在乡村旅游扶贫的应用,结合凉山州的贫困现状以及村民对脱贫的美好期待,诊断凉山州旅游扶贫的核心目标,从而为明确旅游扶贫目标提供新思路。

1 贫困的再理解

贫困在词典的基本解释为:贫苦,穷困。贫,就是收入少,生活困难;困,就是陷在艰难痛苦或无法摆脱的环境中[21]。维基百科中,贫困分为绝对贫困(absolute poverty)和相对贫困(relative poverty)。绝对贫困是指绝对贫困、极端贫困或赤贫,指完全缺乏满足基本个人需要的手段,如食物、衣服和住所[22]。 相对贫困是指当生活在某一国家的人与该国其他人口相比,没有享受到一定的最低生活水平时,就会出现相对贫困[23]。维基词典中的基本解释为:①贫穷或非常贫穷的现状或性质;缺乏金钱;②缺乏任何必须的、或渴望的、或维持富裕的基本元素和资源[24]。

由此可知:①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②绝对贫困者,没有钱没食物,无家可归,可谓“一贫如洗”,表现为“流浪者”;③相对贫困者(不包括因重大灾害事故引起的暂时贫困者)是指长期因缺乏维持富裕的基本要素和资源,和本地区其他人群相比,尤其是与本地区城市人群的发展相比较,巨大的城乡差异所导致的心理贫困;④导致贫困的因素有很多,但是,长期缺乏维持富裕的资源和基本要素是根本原因。

2 “乡痛”概念

“乡痛”概念是由澳大利亚环境哲学家Albrecht[25-27]在分析澳大利亚南部的山谷和干旱地区的环境变化中提出来的。它描述了人们在家中失去家园的感觉,“是一种因失去或缺乏安慰而引起的痛苦或疾病,是一种孤立感,与一个人目前的家园相联系”,是一个人还在家时的“乡愁”[25-27]。“乡痛”(solastalgia)根源于乡愁(nostalgia)和“慰藉”(solace)这2个词,是经历居住之地(家乡)荒凉之后的一种痛苦,表现为家乡归属感或地方身份认同感的退化[28]。“乡痛”是因缺乏某种环境所提供的安慰而引起的疾病[29-30]。

乡愁作为“乡痛”的核心概念,它描述人们对家乡的忧郁[29-30]。从地理空间而言,它指的是人们目前所处的地方与我们曾经所处的地方或者人们曾将想去的地方之间的空间差异[30]。“乡痛”中“乡”,对长期远离家园的人们而言,或许它只是“故乡”或“故土”,而对长期坚守乡村生产生活第一线的村民而言,它不仅仅指代“家乡”或“家园”,更指代的是他们长期维系精神稳定的根本。离开家乡的人们对故乡的思念和忧郁就是乡愁,而坚守家园的人们面对生活压力因素(如边缘化、偏远和城乡发展差异)所产生的对家园的焦虑就是乡痛。

“乡痛”中“慰藉”,就是安慰、抚慰。维基词典中“慰藉”的基本解释为:①给予安慰;舒适;欢欣鼓舞;②减轻或缓解[31]。基于此,“乡痛”也可以描述如下:作为一种痛苦或疾病,需要通过安慰进行减轻或缓解,得到舒适或鼓舞。

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中,生产资料的长期缺少、生活质量的变化缓慢、生态环境的退化和城乡发展的巨大差异,可能是村民产生痛苦的根源,而更确切地说,就是长期焦虑和被边缘化所导致的一种暂时性破裂感、背叛感和衰退感[32]。因此,为了“真心旅游扶人”,就有必要通过旅游产业开发优美的乡村旅游资源,减轻、缓解并抚慰给村民带来“乡痛”的乡村生产、乡村生活和乡村生态,从而解决乡村振兴中乡村人才短缺、乡村资金短缺、村民增收难的三大难题[33]。

3 村民“乡痛”指数与旅游慰藉指数

村民“乡痛”指数就是指村民在面对乡村的生产凋敝、生活落败和环境退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深层次的生产绝望、生活忧郁和生态焦虑的程度。旅游慰藉指数是指旅游扶贫过程中对村民这3个乡痛的减轻和缓解程度。在生产方面,乡痛的根本原因就是维持村民富裕的基本生产要素的缺少,而这些生产要素就是指土地、劳动力和农业技术。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而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生活方面,乡痛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巨大的城乡差异和乡村的被边缘化所产生的被抛弃感和破裂感;在生态方面,乡痛的根本原因就是乡村资源的丢弃、环境的退化和污染的加剧所产生的焦虑感。

基于产生乡痛的根源,旅游扶贫的目标就是在这3个方面通过减轻和缓解措施来产生慰藉。由此可逐级分解次一级目标体系,最后可分为4个层次共计18个三级目标体系(表1)。村民乡痛指数和旅游慰藉指数就是乡村振兴旅游扶贫的2个方面,当乡痛指数逐渐降低,从而村民达到舒适愉悦的程度,说明旅游扶贫实现了目标,表明旅游扶贫达到最佳状态。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重新认识了影响贫困的因素。

从贫困基本定义出发,分析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直接原因。绝对贫困的产生,就是因为维持村民在乡村生产和乡村生活过程中基本要素和资源的缺失,以及村民面对生态环境退化的忧郁。相对贫困的直接原因,就是城乡发展的不均衡所带来的巨大的城乡差异,以及被城市边缘化所导致的焦虑。

4.1.2 首次提出了村民乡痛指数和旅游慰藉指数。

从澳大利亚环境哲学家Albrecht 2005年提出的“乡痛”概念出发,结合凉山州村民贫困的根本原因,首次提出了村民乡痛指数和旅游慰藉指数。同时,阐述了村民的乡痛,具体表现在生产、生活和生态3个方面,因此旅游扶贫目标的实现就需要从这3个方面进行慰藉。这2个指数不仅能够为贫困特征的诊断以及扶贫措施的落实提供新思路,而且还能够真实指导旅游扶贫实践活动。

4.1.3 明确了旅游扶贫绩效与村民乡痛指数的关系。

村民鄉痛指数体现了“扶贫以人为本”的理念,旅游扶贫的目标就是评估减轻、缓解村民的乡痛指数,尤其是村民的生产乡痛、生活乡痛和生态乡痛。只有当村民的乡痛指数降低了,才能说明旅游扶贫实现了目标。

4.2 讨论

旅游扶贫的目标确定涉及心理学、生态学、管理学、旅游学、社会学、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等众多学科。该研究从“乡痛”概念出发,探索性提出了村民乡痛指数和旅游慰藉指数,由于受到专业背景和凉山州贫困资料的约束,村民乡痛指数和旅游慰藉指数的量化有待于进一步细化。

旅游扶贫作为凉山州彝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当前脱贫攻坚的主要工作,相关扶贫目标的诊断还需要在不断地实践中进行调整,如何更加科学地评估村民的乡痛指数,甄别乡痛指数的影响因子,以及如何确保旅游扶贫目标的可持续等问题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璐,沈静文.【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必然[EB/OL].(2017-11-08)[2018-04-20].http://news.cnr.cn/theory/gc/20171108/t20171108_524016440.shtml.

[2] 朱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7(12):32-36.

[3]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17年10月24 日通过)[EB/OL].[2018-04-20].http://www.12371.cn/special/zggcdzc/zggcdzcqw/.

[4] 辛闻.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EB/OL].(2015-02-16)[2018-04-20].http://news.china.com.cn/2015-02/16/content_34842118_2.htm.

[5] 新华社评论员.携手担当脱贫攻坚的时代重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重要讲话[EB/OL].(2016-07-22)[2018-04-20].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7/22/c_129167408.htm.

[6] 刘锐,阳云云.空心村问题再认识——农民主位的视角[J].社会科学研究,2013(3):102-108.

[7] 李羽佳,赵长轶.精准扶贫背景下四川偏远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决策咨询,2018(2):39-41.

[8] 四川省人民政府.解读四川旅游扶贫:1443个贫困村适合发展旅游[EB/OL].(2016-06-30)[2018-04-20].http://www.sc.gov.cn/104 62/11855/11871/11901/2016/6/30/10386307.shtml.

[9] 郭剑英.旅游精准扶贫研究综述[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4):57-60.

[10] 邢慧斌.国内旅游扶贫绩效评估研究述评[J].商业经济研究,2015(33):127-129.

[11] 邢慧斌.国内旅游扶贫绩效评估理论及方法研究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17(7):47-53.

[12] 向延平.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经济绩效评价研究:以湖南省永顺县为例[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6):58-60.

[13] 黄梅芳,于春玉.民族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实证研究[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4,34(2):406-410.

[14] 陈菁,贺达水.经济增长与农村扶贫绩效的区域差异[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5,8(4):120-126.

[15] 向延平.基于CVM法的凤凰古城旅游扶贫生态绩效评价[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10):234-236.

[16] 向延平.武陵山区旅游扶贫生态绩效模糊分析:以湘鄂渝黔6个市州为例[J].湖南农业科学,2012(13):131-133.

[17] 吴国琴.大别山区旅游扶贫生态绩效的实证分析:以豫南4个旅游扶贫村为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9(3):376-380.

[18] 熊正贤.特色文化产业扶贫的特征分析与绩效问题研究:以武陵山区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4(4):108-115.

[19] 向延平.基于WTP法的旅游扶贫社会绩效评价研究:以德夯苗寨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29(1):71-73.

[20] 陈友莲.“旅游飞地”对旅游扶贫绩效的影响及其防范[J].市场论坛,2011(12):39-40.

[21] 汉典,贫困[K/OL].[2018-04-20].http://www.zdic.net/z/25/js/8D2B.htm.

[22] Poverty |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EB/OL].(2015-11-04)[2018-04-20].http://www.unesco.org/new/en/socialandhumansciences/themes/international-migration/glossary/poverty/.

[23] SABATES R.The impact of lifelong learning on poverty reduction[J].ACIEE,2008,32:1085-1087.

[24] 維基词典,Poverty[K/OL].[2018-04-20].https://en.wiktionary.org/wiki/poverty.

[25] ALBRECHT G.‘Solastalgia:A new concept in health and identity[J].Philosophy activism nature,2005(3):41-55.

[26] ALBRECHT G.Solastalgia[J].Alternatives journal,2006,32(4/5):34-36.

[27] ALBRECHT G,SARTORE G M,CONNOR L,et al.Solastalgia:The distress caused by environmental change[J].Australasian psychiatry,2007,15(S1):95-98.

[28] ASKLAND H H,BUNN M.Lived experience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Solastalgia,power and place[J].Emotion,space and society,2018,27:16-22.

[29] BONNETT A.The geography of nostalgia:Global and local perspectives on modernity and loss[M].New York:Routledge,Taylor & Francis Group,2016.

[30] CONNELL J.The geography of nostalgia.Global and local perspectives on modernity and loss[J].Geographical review,2018,108(2):331-333.

[31] 維基词典,慰藉(solace)[K/OL].[2018-04-20].https://en.wiktionary.org/wiki/solace.

[32] LEVISTON Z,WALKER I,GREEN M,et al.Linkages between ecosystem services and human wellbeing:A Nexus Webs approach[J].Ecological indicators,2018,93:658-668.

[33] 旅游运营网.专家聚焦:县域乡村振兴落地路径[EB/OL].[2018-06-05].http://www.lwcj.com/w/152816673324705.html.

猜你喜欢
旅游扶贫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旅游扶贫发展战略研究
关于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助力平山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广西各地区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时间演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