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资源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8-05-14 08:59王思砚李灿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王思砚 李灿

摘要 以土地管理学课程为例,探讨了新形势下我国资源环境与生态国情、城乡国土空间结构与二元土地制度、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等议题对课程改革的要求。从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2个方面阐述了课程体系优化的思路。最后,针对资源管理类课程的特点,提出了问题式教学、能力导向式教学和混合个性化教学。

关键词 课程体系;教学改革;资源管理类课程

中图分类号 S-01;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0-0222-04

Abstract Taking the course of land managemen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requirements for curriculum reform of social new issues, including national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situation, urbanrural spatial structure and dual land system, new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beautiful China. Then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idea of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ining program and curriculum content. Finally, this paper put forward problemoriented teaching, abilityoriented teaching and blended individual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ources management courses.

Key words 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reform;Resource management courses

随着资源环境问题凸显,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我国开始步入深化改革发展时期。在此背景下,国家对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应对当前社会呈现出全方位关注土地问题的态势,加强高校与社会经济的联系,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土地资源严峻形势下的人地矛盾问题,探索城乡二元结构下土地问题的症结所在,培养大学生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推進土地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土地管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交叉学科,在教学中特别强调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上;同时,该课程也是受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制度影响较大的一门课程,其研究内容在不断更新与发展,需要不断充实和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因此,该课程一方面要求教学内容体系传承和深化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新形势下需要将资源环境生态国情、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以及城乡二元体制结构背景等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体系中,增强学生与社会实际问题的联系。同时,鉴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教学要求,需要调整和改善专业课程间的实践教学结构,协调土地管理学理论问题在实践课程教学中的设计与实习,以提高土地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即从专业整体性视角进行课程优化的顶层设计。因此,结合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有必要探索和改革土地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1 土地管理学课程教学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资源环境呈现的严峻形势,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出现了新的特点和问题,为此,国家在土地资源管理领域的政策和制度探索进一步深化,面对新形势和新特点,土地资源管理教育需要及时改革,完善教学内容体系。

1.1 资源环境与生态国情

土地管理主要关注国土资源开发与利用及其存在的问题,但对土地资源的具体承载情况介绍不多。根据我国国土资源利用状况可知,我国地理空间存在一条土地资源利用差异显著的“胡焕庸线”,该线东南半壁占国土面积的43.24%,承载了94.41%的人口;西北半壁占国土面积的56.76%,承载了5.59%的人口,描述了我国人口分布、农业耕作、城镇格局等分布极不平衡的地理特征[1]。对于当前严峻的环境问题(如雾霾、土壤重金属污染、水资源污染、农业化肥过度施用等),教材在这方面知识的涉及明显不足,离开环境问题来讨论土地资源,同样会导致片面的土地资源国情认识。

与此同时,近二十年来的大规模高速发展已经使自然资源的承载面临严重困难,耕地资源被严重过度消耗,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传统优越的农业发展环境已经不复存在,我国东南部优越的水土热资源、耕地资源与人口集聚形成的城镇在空间上高度重合,致使当前耕地资源重心向东北、西北偏移。同时,城镇粗放发展,城镇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10~130 m2,大部分小城镇人均占地面积为200~300 m2,而大规模工业化发展致使我国北方15个省(市)严重缺水。此外,我国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有机污染范围日趋扩大,有毒有害污染不断增加,生态灾害频发,农村和农业环境问题严重。这些都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源环境呈现的新变化。对于资源环境本底和出现的问题,需要及时在课程教学中体现出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土资源和环境生态国情。

1.2 城乡国土空间结构及其二元土地制度

我国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城乡二元的空间与制度结构,在国土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农村与城镇的差异,同时在行政管理上又存在城市与农村户籍管理的制度属性,二元空间环境与二元制度环境已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国情。2014年我国城镇土地面积为8.9万km2,占国土面积的0.92%,其中城市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0.43%,而在我国有54.8%的人口生活在城镇中,只占国土面积0.92%(8.9万km2)的土地承载了7.5亿人口,剩下绝大部分的国土为广大农村地区,只承载了不足全国一半的人口数量。与此同时,我国土地资源管理还赋予了城镇和农村二元管理的土地制度,这种二元土地管理与户籍制度紧密结合,所以我国存在常住人口城镇化和户籍人口城镇化并存的现象。2014年,常住人口测算的城镇化率为54.8%,户籍人口统计的城镇化率为35.9%,二者相差18.9百分点,也就是说存在2.5亿左右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被统计为城镇人口,而这部分人口并没有享受真正的市民待遇。在城乡国土空间差异的现实中,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即农村空心化问题,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农村产业布局无序、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农村日益衰败等问题[2]已成为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最突出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

在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中,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是影响最大的制度安排,城乡二元的土地权利体系、配置方式、收益分配、管制差异等制度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土地财政、城中村、小产权房、高房价、征地冲突、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不匹配等问题。究其原因,这是因为这套制度在城乡之间设置了障碍,限制了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和平等交换。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忽视这些现存问题和制度背景,探讨土地管理的环节、方式和要求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深刻理解我国土地管理的实情。

1.3 新型城镇化建设

当前我国处于快速城镇化发展时期,但是城镇化发展存在城镇化率虚高、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相脱节、大城市过度膨胀、农村空心化严重等一系列突出问题。为此,2013年底国家提出新型城镇化战略,我国城镇化发展开始发生重大转型。新型城镇化强调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即努力推进农民市民化。由于城镇化能够深刻地改变人的社会组织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与旧有城镇化发展方式不同,新型城镇化强调3个方面的内涵:强调民生、强调可持续发展和强调质量[3]。在土地方面,需要改革土地要素制度,从土地制度改革入手,寻找破解“资源—人口—制度”问题的钥匙。因此,由于新型城镇化探索道路上的资源要素改革、二元体制破除、人地资源匹配等问题,所以研究当前土地管理问题离不开时代背景。反观传统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现行土地管理方式成为导致城镇发展过程中投资与需求失衡、资源过度向大城市集聚、城乡发展不平衡、资源能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乡基础设施和福利覆盖不均衡等问题的关键原因,因此土地管理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时代背景紧密相关,土地管理的教学内容体系不能缺少对新型城镇化问题的关注。

1.4 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

鉴于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十八大报告系统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认清资源环境生态基础条件和面临的问题,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形成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鉴于此,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建构全面的生态文明道德意识与伦理观念势在必行。在开展土地管理课程教学时,就需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优化课程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路径、方式渗透到课程教学体系中。在当前土地资源经济价值凸显、土地供需矛盾加剧和土地污染严重的背景下,对土地资源管理的课程讲解不能简单局限于土地资源利用本身,而要置于生态文明理念和建设背景下,阐述土地利用的資源国情与态势、资源环境整体背景、生态建设内容、管理机制与探索改革方向等问题。

建设美丽中国是国家层面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构想和实践目标,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质就是生态导向[4],社会各阶层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天蓝、地绿和水净的美好家园。国土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和重要因素,也是探求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与要求落到实处的物质基础。因此,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导向下,土地管理教学内容体系必然要因应国家发展需求,探索国土资源科技管理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土地管理教学理应成为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载体[5]。

2 课程体系的优化思路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及时应对。土地管理学课程与国家制度方针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实践性特点,需要教研人员不断充实内容与优化课程内容体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2.1 培养方案优化与调整

土地管理学课程在不同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安排上各有不同(表1)。结合各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实际,有的学校将这门课程列为专业学习的入门课程,有的着重强调对我国土地管理体制的系统讲解,安排课时较多,各院校之间各有特色。结合李灿等[6]关于大类招生培养下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认知调查分析来看,公共管理类大类招生模式下土地管理学课程作为公共平台课,被纳入大类培养通识课程,存在课程模块化设置和与专业课程衔接不畅等问题。从专业课程体系来看,土地管理学课程主要介绍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围绕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制度特征,讲授土地权籍管理、利用管理、资产管理和市场管理等内容,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素养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学习的入门课程。因此,该课程适合安排在第2学期或第3学期,同时有必要完善课程实践环节,有条件的高校可结合当地土地管理实际问题,设定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逐渐进入专业知识学习和后续高级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2.2 课程内容充实与完善

对大学专业课程教学而言,应该以专业思维培养为主,理论知识传授为辅,特别是在当前知识信息爆炸和信息传媒手段多样的时代,学生接触专业知识的方式多样、快速、简捷,专业教师的职责应该是帮助学生构建专业知识体系、进行专业思维训练、拓展专业认知视角、鉴别审视专业知识内容,而不是固守传统的知识条目灌输与理论宣讲。在此背景下,对大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授课能力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对教材的编写体系提出了挑战。目前,土地管理学现有的几版教材虽然都是行业内资深专家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探索汇编的成果,也是非常优秀的专业书籍,但教材内容的编写体例、涵盖内容和知识体系均侧重于我国土地管理实践工作环节,许多国土资源部门的规章制度、政策措施、原则规范和工作流程等内容呈现在书本中,而对我国土地资源国情、政策背景形势、体制规制改革等内容介绍不多,对土地管理的原理阐述也只是简单概括,对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问题思维和案例阐释还有待加强。当然,这也与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实践发展的实情有关,毕竟我国现代城乡统一的土地资源管理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时间较短,各种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还有待提升。在知识模块上,结合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国情和紧张的人地关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呈现的新形势,该课程可在资源环境形势、生态文明建设、二元体制背景、资源管理原理、土地管理案例分析、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不断更新和补充相关内容,以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与此同时,国际化视角下土地管理的内容体系还应该放眼于国外的情形,不同国家、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下土地管理的制度与理念等有所不同,了解国际上的最新进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特征。

3 课程教学模式优化探索

3.1 问题式教学

土地管理学是与我国土地管理实践紧密相关的一门课程,而当前正处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改革的深水期,许多有关土地方面的社会问题呈现出来,正好成为研究土地管理问题和当前土地制度改革的鲜活素材。问题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基于探究、综合性、合作性、反复性的学习,问题探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借助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究的兴趣,并激活学生与此主题相关的已有知识与相关经验,还能帮助学生发现重要的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是西方高等教育中颇为流行的教学模式[7]。土地管理讲授的内容很多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如城中村、小产权房、农村宅基地、征地、城市更新、房地产等),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整理相关知识点的社会问题素材,知识讲解通过问题方式呈现,以情境认知的方式,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识别、界定、分析与解决过程,推动知识不断建构与再建构的过程,不断巩固知识来源,并不断发现新的知识,从而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

3.2 能力导向式教学

能力导向式学习强调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和专业问题分析素养锻炼。能力导向不仅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更关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自觉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依靠自身能力来理解、掌握知识并发现问题,从而构建自身的知識体系[8]。在土地管理学课程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引导学生,而且要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见解。学生能力的提升是通过不断的积累和锻炼推动的,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组成课题研讨小组,通过互动研讨与深入探索,学生会发现自身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欠缺与不足,主动去搜寻解决问题的知识、方法和思路,借助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充分利用各自的聪明才智,在个人观点表达和集体思维分享的过程中,不断重构知识体系,产生指向问题的新的知识结构和分析能力,使知识的架构转变成合作的成果。如此反复,这种学习模式的效果远远好于传统教学模式,也能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使知识体系的构建更加全面和稳固。

3.3 混合式个性化教学

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不断推动了教学实践模式改革,这已成为当前教学模式多样化探索的一种新思路[9]。随着数字网络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影响,各种媒介工具在教学中得到应用,开放教育资源遍布各个领域和各种网络媒介,如可汗学院、网易公开课、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的兴起与传播,极大地促进了学习资源的共享和个性化学习,这些新兴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实践方式,并由此引发了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一方面,网络环境下的共享学习可以有效配合和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其灵活便捷多样的模式很好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环境。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学习环境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课堂学习,欠缺教师的参与,只会导致学生学习方向错乱和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将传统学习方式和网络学习(E-learning)结合起来,并兼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与兴趣,在分析学生需要、教学内容和实际教学环境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知效果。在土地管理学课程教学中,需要教师兼顾课程组织、素材整理、个性辅导等多重角色,利用数字网络媒介,分解课程授课内容,建立网络课程素材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过程包括明确需求、学习定制、内容选择、方式选择、检测评价等环节。比如,把教学任务分解为2块任务——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明确课堂学习的内容,再根据学生的需求,把课外学习内容分解为不同的任务模式和内容要求,再根据教师的指引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在学习中完成检测和评价。

4 结语

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呈现新的变化形势,这些变化均不同程度地与土地管理相关,与此同时,社会上呈现全方位关注土地问题的态势,在此背景下需要重新梳理社会发展对土地管理课程教学的需求,补充完善土地管理知识体系,优化教学培养方案,同时,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如问题式教学、能力导向式教学和混合式个性化教学等),通过探索新的教学改革,不断总结经验,提升土地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笔者以土地管理学课程为例,通过其新形势背景下面临

的问题分析、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优化分析,在教学改革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同类型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陈明星,李扬,龚颖华,等.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分布与城镇化格局趋势:尝试回答李克强总理之问[J].地理学报,2016,71(2):179-193.

[2] 龙花楼.论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J].地理学报,2013,68(8):1019-1028.

[3] 单卓然,黄亚平.“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3(2):16-22.

[4] 王晓广.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美丽中国建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9-25.

[5] 李灿,王思砚.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林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育特色与改革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15(6):87-90.

[6] 李灿,王思砚,邹静琴.大类招生模式下公共管理类学生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认知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2016(1):87-92.

[7] 连莲.国外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26-133.

[8] 周秀慧.论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6(15):81-83.

[9] 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9):18-24.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英国大学课程体系特色借鉴
法国高校课程体系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