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学习者动机衰竭因素的调查研究

2018-05-14 14:44黄晓琼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黄晓琼

摘 要:为了深入探究大学英语学习者在第二外语课堂上动机衰竭的行为与表现以及导致动机衰竭的影响因子,对300名大学英语学习者进行实证调查,借助SPSS20.0软件对35个题项的问卷调查表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实验数据表明:导致学习者动机衰竭的因子主要有8个,其中外部因素“缺乏用英语交流的机会”“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内部因素“学习失败”最具影响值。此研究成果将有利于帮助教师找到增强学习动机的方法,有效指导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大学英语学习者;动机衰竭;实证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8)02-0026-04

一、研究背景

动机衰竭(demotivation)指的是“由于某种外部力量的影响,某种行为的动力逐步减少或逐渐丧失”(Dornyei)[2]。从定义上看,Dornyei认定动机衰竭的现象是由外部力量造成的。Chambers(1993)、Oxford(1998)、Ushioda(1998)等在第二语言学习动机衰竭的研究中也认定动机衰竭的现象主要由外部因素(尤其是与教师相关的因素)引起。日本学者Ikeno(2002)、Hasegawa(2004)、Arai(2004)的研究结果指向第二语言学习者动机减弱的重要因素是由与教师相关的外部因素[3]构成的。然而,部分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Falout、J & Maruyama(2004)的研究成果就显示第二语言学习者动机衰竭的主要因素是内部因素(自信心不足)。在中国,李艳辉(2004)、王天发与 Malderez(2006)、张哲(2007),等对动机衰竭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动机衰竭的最主要因素中,外部因素所占比重最大。本研究将兼顾内外因素,针对学习失败,学习兴趣等动机衰竭的内在因素进行实证调查。

二、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

此实验将根据中国高校英语学习者的实际情况,结合以往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调查大学英语学习者动机衰竭的过程。研究目标是:1. 探究高校大学英语学习者动机衰竭的主要因子;2. 提出减少动机衰竭的建议和举措。

(二)实验对象

此实验受试者是来自于安徽省某高校非英语专业大一和大二的300名学生,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共计292份。

(三)实验工具

此实验工具为问卷调查表,由3部分组成。第1部分是受试者匿名填写基本信息。第2部分是受试者对英语学习动机变化状况的选择,目的是归纳受试者的动机衰竭程度。第3部分是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的问卷题目①,35题项的设计力争涉及尽可能多的内外动机衰竭因素。在正式实验之前,进行三次问卷预测,之后对问卷题目加以修改和删除,最终确定了35个题项。预测的整体信度值(Cronbachs alpha)为0.827。

(四)数据收集

第一步,收集问卷第2部分数据,分析出动机衰竭程度。第二步,通过SPSS20.0首先对问卷第3部分题目进行有效信度分析,再使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找出受试者英语学习动机衰竭的主要因子。

三、分析与讨论

(一)92.1%的大学英语学习者承认动机衰竭

表1的数据显示,仅7.9%的受试者表示英语学习动机没有减退;92.1%的受试者表示英语学习动机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其中30.1%的受试者表示英语学习动机严重减退)。

(二)大学英语学习者动机衰竭的影响因子

问卷分析显示,数据适宜于进行因子分析(KM=0.816 > 0.7; Bartletts球型检定结果显著p=0.000<0.01)。通过主成分因子分析法(principal axis factor analysis)得出8个影响因子,信度区间为0.657---0.841,信度系数较高且内在一致性较好(见表2)。

正交旋转后因子负荷量高于0.4的有29个题项,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抽出8个因子。由主成分特征根和贡献率可知,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3.117%,即覆盖了大部分信息。主成分因子分析的结果较好。这8个因子定名为:因子1——学习失败;因子2——教师的能力与风格;因子3——不完善的教学设备;因子4——内在兴趣缺失;因子5——学习材料和内容;因子6——缺乏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因子7——学习环境;因子8——教师的教学方法。(见表3)。

(三)最主要的动机衰竭因素

8个因子的均值和标准差结果显示,因子6所含题项的均值最高,为3.8314。其次是因子8,为3.2106。第三是因子1,为3.1455。实验结果表明:大学英语学习者动机衰竭的主要因素有学习失败、缺乏用英语交流的机会、教师的教学方法等。(见表4)

(四)实验讨论

从内外因素的构成来看,8个因子中,“学习失败”“内在兴趣缺失”归属为动机衰竭的内在因素;而“教师的能力与风格”“不完善的教学设备”“学习材料和内容”“缺乏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学习环境”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归属于动机衰竭的外在因素。引发大学英语学习者动机衰竭的因素是以外在因素为主。通过与国内外相关实证研究比较,本次实验结果显示以下新特征:(1)动机衰竭的主要因素发生了变化。“缺乏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变成了最重要因素。(2)“教师的教学方法”成为主要因素,而“教师的能力与风格”影响值较小,已不再是主要因素。说明与教师相关的因素在动机衰竭因素中所占比重下降,(3)学习失败(内在因素)是动机衰竭的主要因素,说明内在因素在动机衰竭因素中所占比重逐步上升。

四、建议

第一,大学英语课堂上应实施全英文教学,给学生创造用英语交流的机会。课后,学校和老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主题活动,营造轻松氛围,鼓励广大英语学习者积极参加英语主题活动。加强与其他学校合作,适时与其他院校的英语俱乐部进行交流。

第二,“教师的教学方法”成为动机衰竭的主要因子,表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环境。近几年,一些新型教学模式,如“对分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传统模式正逐渐被淘汰或替代。大学英语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第三,大学英语教师应适当加强对学习者的归因训练,将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放在首位。将学习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不足无法促进未来学习的成功[4]。适度的归因训练有助于大学英语学习者获得正面的反馈信息,鼓励学习者脱离以往的學习失败经历,让学习者知道努力是有回报的。同时,大学英语学习者以此来剖析自己失败的原因,从自身出发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自信。

注释:

① Likert Scale, 即要求受试对每一个题项表明其同意或不同意的态度,按照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不确定,基本符合,完全符合的程度,每个选项的分值依次为5、4、3、2、1。

参考文献:

[1]周慈波,王文斌.大学英语学习者负动机影响因子调查研究[J].中国外语,2012(1):48-55.

[2]Dornyei, Z.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Motivation [M].Harlow:Longman,2001.

[3]李绍鹏,田成泉.国外二语习得动机衰竭研究现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9-73.

[4]秦晓晴.动机理论研究及其对外语学习的意义[J].外语研究,2002(4):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