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径

2018-05-14 14:44林宜玉林云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专业发展幼儿教师

林宜玉 林云

摘 要: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大量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人员进入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如何做好自身专业发展是决定他们保教质量的关键,他们应该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方面主动地发展。

关键词: 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8)02-0092-03

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是指正在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又不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中等教育幼师专业毕业的教师。目前,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成为我国很多地方幼儿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

学前教育工作专业性很强,具有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等特点。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要想做好学前教育工作,必须重视自身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的发展,通过学习、培训、实践锻炼,实现从非幼儿教师到幼儿教师的转变,从教学新手到专业型教师的升华。

一、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一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基础知识;二是具有学前教育的专业理论知识;三是具备幼儿教育教学技能。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注意通过适当途径拓展自己有关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知识,包括:幼儿心理学理论、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儿童游戏理论、有关政策法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有关理论、幼儿教育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思潮、幼儿园管理理论等。

(一)在职接受学前教育专业学历教育

我国《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等法规政策都鼓励非学前教育专业人员获得幼儿教师资格,从事幼教工作。但是学前教育是一个特殊的领域,既不是“哄娃娃”的事情,也不能“小学化”地进行工作。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成人高考获得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或者专科的学籍以函授或者夜大学等方式系统地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也可以在国家开放大学以自学考试的方式学习专业知识。只有主动掌握扎实系统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幼教工作才更具有专业性。笔者在深入幼儿园调研、听课、指导实习中发现,在幼儿语言领域与科学领域的教学中,没有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教师往往不去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进行语言课与科学课的教育,而是在语言课中进行了小学化的拼音和10以内的数字加减法教学。若教师有良好的学前教育专业素养,就会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学历补偿教育也非唯一途径,关键在于其是否形成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所以学历教育能否帮助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掌握专业知识往往取决于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自身的价值追求以及专业发展的主动积极性。

(二)主动参加专业培训

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非学历专业培训主要包括园本培训、地方中心幼儿园培训、富有经验的幼儿园教师的引领、同伴互助、地方高校专业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在职继续教育形式。非学历专业培训是提高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其中园本培训是最有效的专业培训方式。园本培训是指“为保障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幼儿园发起组织,幼儿教师、专家等共同构建的园本培训的运行方式和规则体系”[1]。通过园本培训,促进幼儿教师相互学习讨论,共同提高。

现在,很多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在任职前没有经过系统的岗前培训,就职后获得参加培训的机会也非常少,导致这部分幼儿教师的综合专业素养偏低。当务之急就是幼儿园一定要做好在岗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就园本培训而言,目前,一些幼儿园认识不到位,缺乏有效管理,不注重对不同年龄段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进行差异化培训,园本培训成了走过场,很难对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工作带来促进作用。因此,对这些幼儿园来说,建立起完善的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园本培训机制,是促进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适应幼教工作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在育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总和,教师的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2]“教师专业能力主要包括:设计教学的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教学机智、反思评价的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3]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主要包括跳舞、唱歌、绘画、多媒体运用、课件制作、手工、与幼儿交往、幼儿诉求的处理、钢琴、常见游戏的玩法、普通话以及其他技能,也包括幼儿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能力、幼儿教育活动的反思能力以及其他能力。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是幼儿教师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于提升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来说,自主学习、参加培训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幼儿音乐教育能力的发展

幼儿教育很多方面都需要教师会弹唱、伴奏。一首儿歌或者一个故事都有可能需要教师的音乐展示。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一般在任教之前没有得到过正规的音乐知识学习与训练,音乐基础不一定好,甚至不少人对音乐理论和音乐知识一无所知,自身音乐技能没有得到训练,自身音乐能力也没有得到发展和提升,导致音乐教学能力不高。因此,幼儿园应根据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不同需求,开设不同课程、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如专题化培训以及不同样式的工作培训。音乐技能薄弱的教师,可参与音樂方面业务能力培训班,时常练,主动学。音乐技能较强的教师,可适当加强音乐教育理论以及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指出的是,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一定要重视儿歌的表演能力的提升。

(二)幼儿舞蹈教育能力的发展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幼儿舞蹈是幼儿在音乐伴奏下,以动作来表现音乐内容的活动,是发展幼儿动作,培养和训练节奏感,为幼儿所喜欢的一种教学活动,良好的舞蹈教育对幼儿的发展与成长具有重要意义。”[4]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舞蹈占据着及其重要的位置,它可以帮助幼儿正确地理解、认识世界;有助于幼儿协调肢体、陶冶情操;有助于幼儿分析、处理问题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提高幼儿对节奏的整体感知,是细致、耐心、长期的工作。

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应清楚认识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它既不同于舞蹈专业院校的舞蹈教学,又有别于业余舞蹈教学。因为学前教育舞蹈不可能教授的太难,这就成为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技能的核心。在歌曲的选择和舞蹈的编排上教师应充分结合幼儿自身的实际情况,创造出简便大方,既能达到教育目的,又易于幼儿接受的舞蹈教育方式。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要想舞蹈教育得心应手,必须认真补习,提升这一专业技能。

(三)幼儿美术教育技能的发展

艺术教育是幼儿全面综合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不能替代的部分,而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高度重视。幼儿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初步培养幼儿对大自然对社会生活的欣赏力和表现力,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发展其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初步熟悉并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及用法,以及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自由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5]

在美术教育中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最初的启蒙者,能否设计、组织好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实现美术教育的价值和意義,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幼儿教师虽然并不是专业性很强的美术家,但一定要做个懂行的幼儿美术教育教师。幼儿美术教育能否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主要在于教师,这就需要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首先要具备创造意识,从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开始,自觉地提高自己的美术素质。同时,还要培育科学、系统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美术教育教学能力。

三、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情意的发展

教师的专业情意具体表现为“专业理想、专业情操和专业性向。”[6]教师专业情意是教师专业发展非常关键的因素,因为教师专业情意直接决定教师愿不愿意“教”的问题。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的很多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应具备亲近社会、施利他人和关爱幼儿的专业情操。然而,现实中一些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缺失,主要表现为:(一)对幼教工作敷衍了事,认为幼教工作简单,不写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不认真组织幼儿的常规和游戏活动;不按时完成教案,对幼儿的情绪变化和生活状况不闻、不问、不思考、不研究;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低下,语言粗俗,有时还对幼儿大声呵斥,有些幼儿教师甚至在工作中穿着不得体。(二)利用工作便利谋取个人利益,接受幼儿家长邀请吃饭,收受礼品。(三)不关爱幼儿。由于幼教工作的复杂性,每天做着重复的工作,个别教师难免会感到厌烦,也必然会导致她们对幼儿失去爱心,甚至不少幼儿教师把工作中的压力转移到幼儿身上,面对幼儿的一丁点儿过错,态度粗暴、生硬,给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严重伤害。每个幼儿的心灵都很脆弱,所以教师在与幼儿交流时要多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是否合理、亲切,是否能提起幼儿的积极性。如果与幼儿交谈时面带微笑,语言亲切,那么幼儿就会很大胆地与教师一起游戏一起分享他的想法,很乐意与教师沟通,幼儿就会变得积极、乐观,相反,如果教师总是一副冷若冰霜的样子,就会给幼儿一种距离感,让幼儿不敢靠近,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变得内向、孤僻、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同时也会阻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教师不能给幼儿的心灵世界蒙上一层阴霾,不能毁了他们美好的童年,要给他们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情意发展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需要社会的监督、支持,还需要幼儿家长的配合,尤其是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以先进的科学理念和高尚的思想品德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要时常与身边品德高尚的优秀幼儿教师交流学习,以此来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并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献身幼教事业的崇高理想;要干一行爱一行,做到敬业乐业,坚守诚信理念,培养信用精神,不断学习进步。

总之,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加培训学习,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政府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地方高校、幼儿园、其他幼教机构也应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出现的这一个特殊群体的专业发展与培训工作。

参考文献:

[1]柳国梁.学前教育教师发展:取向与路径[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143.

[2]李丽娟.偏远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某市第三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为例[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3]马爱民.论教师专业化[J].当代教育论坛,2002 (11):83-84.

[4]魏静.浅谈舞蹈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J].山东教育,2008(Z3):125.

[5]林琳,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74-76.

[6]袁仕勋,吴永忠.教育学新编[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89.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