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类图画书早期阅读指导策略

2018-05-14 14:44郭雨欣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早期阅读指导策略图画

郭雨欣

摘 要:故事类图画书中,图画不仅仅是书中的插图,同时也承担着叙事功能,表达着故事的整体性与完整性。因此,故事类图画书早期阅读指导中,首先应对故事类图画书进行读本分析,然后注重整体导入,充分利用图画中的关键信息,挖掘故事内涵,注重分析图画的艺术表现性,从而实现对幼儿早期阅读的有效指导。

关键词:故事类图画书;图画;早期阅读;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8)02-0095-04

目前,“早期阅读”已是我国学前教育界关注的一个重点领域。专家们从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性出发,认为“早期阅读教育”包括学前阅读、学前识字、学前书写三个方面,希望通过“阅读”,帮助学前儿童由口头语言实现向书面语言过渡,获得学前阅读、学前识字、学前书写的兴趣、习惯、知识与技能[1]。这些建议赋予了“早期阅读教育”的历史使命,有利于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学前儿童阅读经验,培养学前儿童热爱图书与阅读的情感,为学前儿童入学正式学习书面语言做好准备,最终实现学前儿童语言、思维、审美、个性等和谐发展。

图画书是“早期阅读“的重要媒介。顾名思义,图画书是一种适合低龄幼儿童阅读的,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完全没有文字而全是图画的书籍。彭懿老师在《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一书中指出:“图画书是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故事,是图文合奏。说得抽象一点,它是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2]可见,在儿童图画书中,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图画成为0-6岁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信息,他们往往是通过对图画信息(单页、多页、跨页、单幅、多幅)的获取以及对整体图画书的总体印象来完成对故事的体验、理解和评价等[3]。因此,早期阅读指导中,应善于把握故事类图画书中的图画信息,加强对幼儿阅读的指导,逐步培养幼儿对阅读的热情和兴趣。

一、故事类图画书中图画特点分析

图画是故事类图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展现故事内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来说,故事类图画书中图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叙事性

故事类图画书中的图画与一般书中的插图不一样,一般书中的插图只是使事物更形象直观的辅助手段,而故事类图画书中的图画如前所述,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画的主体、图书的生命。这里的图画借由线条、构图、造型、色彩等媒介,创造角色的表情姿态和拓展空间,吸引幼儿进入故事情境,同时也承担着叙事抒情、表情达意的任务。然后,再利用翻页的功能,引导幼儿把每一页图像在脑海中整合,形成完整而生动的故事[4]。

以中班故事书《小蓝和小黄》为例,在该图画中,小蓝和小黄(实际上是一个蓝色块和一个黄色块)因拥抱而融合成一个绿色块(如图1所示)。而这一故事情节的叙述,正是利用色彩相融而变化的特征,展示故事类图画书中图画的叙事功能,而单纯的文字是难以表达这样的故事情节的。

(二)整体性与连续性

好的故事类图画书,每一幅画面都必须具有连续感,一环扣一环,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相反,一幅幅无结构的装饰画,即使排列得再精致,也不能称之为故事类图画书。故事类图画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不是作为一个整体。

故事类图画书作为一个整体,通常包括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和封底。封面往往是最能突出故事主题、最能传达故事情趣的,一般是图画表现力最强的那一幅画面。而封底设计巧妙的封底图案,能让人产生意猶未尽、回味无穷的感觉。图画是图书的生命还在于图画具有动态感,动态感是指连续展开的情节以及人物表情的动作感。

二、故事类图画书早期阅读指导现状

故事类图画书早期阅读指导有利于带领幼儿走进图画书,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打开他们认知世界的窗口。但目前在早期阅读指导中,部分指导老师经验不足,未能结合图画书和幼儿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体把握不足,指导方式单一

为提高故事类图画书早期阅读指导效果,引导幼儿更好走进图画书,阅读指导中应该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对故事类图画书有详细和全面认识。但目前很多指导老师对该问题未能足够重视,而是遵循“看封面(主要了解故事的名字)→读正文→讲授故事深层涵义”的步骤,甚至着急为学生讲解正文或翻页,忽视封面、环衬、扉页等细节把握,从而制约了故事类图画书早期阅读指导效果的提升。

(二)未能把握阅读的关键信息画面

把握关键信息画面是早期阅读指导的重要任务。事实上,故事类图画书中的画面不仅叙述故事,同时也有着深层次含义,指导中应善于把握这些信息,传递出故事类图画书的内涵与情感。而部分指导老师忽视对关键信息的把握,也没有认真梳理书中的重要细节画面与关键信息,导致幼儿在阅读时难以把握故事的主要人物与内容,无法深入理解故事的主题内涵。

(三)忽视分析图画的艺术表现性

故事类图画书中的图画不仅在讲述故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同时也拥有自身的艺术内涵。因此,早期阅读指导中应该加强图画分析,把握图画的艺术特征。但许多指导老师不注重分析图画的艺术表现性,未能引导幼儿在阅读中感悟与欣赏图画美。

三、故事类图画书早期阅读指导策略

为提高故事类图画书早期阅读指导效果,引导幼儿更好欣赏和阅读故事类图画书,根据存在的不足,指导过程中应把握以下要点。

(一)整体入手,突破常规

以前任课教师在故事类图画书阅读教学时,会遵循“看封面(主要了解故事的名字)→读正文→讲授故事深层涵义”这样的顺序。事实上,这种阅读指导方式是不正确的。为弥补这些不足,指导中可利用故事类图画书的图画整体性特点,不急着讲正文、翻页,而是放慢脚步,让幼儿仔细看图画,从精心设计的版式到封面、环衬、扉页,再到正文和封底,引导幼儿在看图中读懂故事,发现细节,感悟内涵[5]。以中班故事《没有不方便》为例,指导中应把握以下要点:

首先让幼儿看封面,页面的四周涂上了绿色,图画是用一个绿色的边框框出,画面里出现一个拄着拐杖的小男孩开心地与同伴们在草地上玩球,从球飞出去的方向推测出这个球正是拄着拐杖的小男孩踢的(如图2所示);然后看封底,封底也是封面上那个拄着拐杖的小男孩。把封面与封底联合起来,让幼儿们思考:拄着拐杖的小男孩究竟是谁?拄着拐杖与小朋友们一起玩球,没有不方便吗?图画的封面、封底清楚地抛出了故事的主人公和将要叙述的事情。

其次,从封面往后翻一页,浅浅的绿豆色成为环衬的背景色彩,在这样的环衬中画着几朵小花,飞出了一只蝴蝶,看到这一页,教师引导幼儿联想: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是公园?草地?还是操场上?

最后,在环衬的下一页就是扉页,书中的扉页,绿色的边框里面有一个小朋友站在讲台上,对着下面的小朋友,伸出一根手指头,指着黑板上三個字“王阿明”,讲台下的小朋友们高兴地为他们鼓掌。如果环衬中我们还在猜测故事发生的地点,那这一扉页就清晰地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发生在学校。这本故事的扉页也与众不同,在扉页里,开始了故事。

总之,阅读故事类图画书,充分抓住图画,打破常规阅读方式,联合封面与封底,迅速梳理故事的主要人物、角色与事件,仔细品味环衬里的寓意,观察扉页,然后才开始正文阅读。

(二)利用故事内涵,充分把握阅读的关键信息画面

一本好的图画书,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孩子仅看图画也能“读”出大意。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把书籍中的文字内容进行视觉形象化的描述,它还将读者在文字中所感觉到的形象、情节乃至情感主题,都通过画面非常明确、直接地表现出来。毫无例外,故事类图画书隐藏着幼儿发展的教育语言,即深层次概念与主题内涵,以往许多老师都靠着“说教”的方式展现在幼儿面前,只求一个标准化的阅读结果,得出一个统一的“中心思想”,使得幼儿的阅读成为一种灌输式、填鸭式的阅读。我们发现,好的故事类图画书的图画就能传递出这本书的主题内涵与情感。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幼儿梳理出理解故事主要内容的关键信息或重要细节的画面[6]。

指导幼儿“读图”过程中,教师碰到的情况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情况,幼儿阅读单页时,画面出现众多人物、场景,幼儿无法抓住故事的主要人物与内容;第二种情况,即使单页中没有众多角色、画面,但要幼儿把一幅幅单页联合起来形成连续的画面,展开故事,也是难点。此时,应充分结合故事主题内涵,挖掘出能表达故事主题的关键画面与细节。

以小班故事《蛇偷吃了我的蛋》为例,该故事的关键画面由一系列鸡妈妈的形象变化表现出来,一幅幅鸡妈妈形象映射出故事的发展。第2-3页的鸡妈妈在草堆上孵蛋,觉得腿酸,到河边悠然自得地在散步(如图3所示)。突然,发现吞了蛋的蛇,风风火火地跑去找鸭妈妈,第4-5页的鸡妈妈一双紧握住地的爪子,飞起来的翅膀,显现出鸡妈妈的性急与热情。等到发现丢的可能是自己家的蛋之后,又大惊失色地叫嚷着,这不,第18-19页的鸡妈妈双腿张开,一屁股坐在地上,环抱自己的蛋,紧张又担忧,数一个念一个数字还扇动一下翅膀,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手口一一点数的动态场景。最后,大家跑到河边,把蛇抓起来又捉又扭,好不容易鸡蛋挤出来,小鸡出来了。第21-22页上鸡妈妈低着身子,张开翅膀,温柔地看着自己的孩子。

(三)注重分析图画的艺术表现性

图画和纯艺术绘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绘画中各种表现手法几乎都可以应用到儿童图画故事的创作中来。因此,任课老师在分析故事类图画书的图画时,也应从绘画的材料、笔触、色彩与造型、

构图以及图画书外在的开本与装帧[7] 着手。

例如,小班故事《蛇偷吃了我的蛋》运用彩铅呈现画面,看似线条简单,笔触粗犷,却能为幼儿呈现出一幅幅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与自然风景。颜色以绿色为基调,凸显春天的季节特点,色彩的运用与故事内容十分贴切(如图4所示)——大大咧咧的鸡妈妈发现蛇偷吃了蛋,帮助鸭妈妈、鹅妈妈、乌龟妈妈找蛋,结果却出乎意料地发现,原来被偷吃的是自己的蛋。故事的结果令人哭笑不得,平和、快乐的绿色表现画面,也可以使令幼儿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进行阅读。

除了绿色的基调,图画根据生活中动物的形象逼真地塑造各种动物。如鸡妈妈黄色的羽毛、红色的冠子、尾巴以及彩色的翅膀,寓意着鸡妈妈外向、开朗、热情的性格。为了让小朋友明显感受鸭与鹅的区别,作者贴近生活,鸭妈妈运用灰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与脚蹼;鹅妈妈运用白色的羽毛,红色的嘴巴与脚蹼。

24K的开本与跨页的装帧,既有利于幼儿的方便阅读又可以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丽风光,鲜明、逼真的角色形象以及紧张而有趣的故事情节。分析故事类图画书的图画艺术表现,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与欣赏图画的美,这也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途径之一。

四、结语

故事类图画书早期阅读指导中,应该摒弃传统教育教学模式,首先对故事类图画书进行读本分析,把握图画信息,然后注重整体导入,充分利用图画中的关键信息,挖掘故事内涵,分析图画的艺术表现性,从而实现对幼儿早期阅读的有效指导。

参考文献:

[1]彭懿.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北京:接力出版社,2011:22-23.

[2]彭懿.图画书应该这样读[M].北京:接力出版社,2012:30-31.

[3]李亦程,颜蓉仙.“真正”的图画书——从叙事手段角度看图画书的本质艺术特征[J].台州学院学报, 2017(01):36-41.

[4]闫中.高职院校“社会班”学生的教学现状及应对措施研究——以B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3):136-138.

[5]周龙影.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15(12):63-66,85.

[6]陈婷婷.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1):70-72.

[7]韩映虹,刘妮娜.学前儿童图画书阅读的眼动研究综述[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01):75-80.

猜你喜欢
早期阅读指导策略图画
全语言教育理念下的幼儿早期阅读
幼儿早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
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图画捉迷藏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