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枝莲不同采收期质量综合评价

2018-05-14 08:59张洪坤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36期
关键词:采收期

张洪坤等

摘要  [目的]以多成分含量為指标,掌握半枝莲不同采收期质量变化规律,确定半枝莲药材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采收期半枝莲中总黄酮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野黄芩苷、野黄芩素、木犀草素、芹菜素等多成分的含量,并以水溶性、醇溶性浸出物为评价指标。[结果]不同采收期总黄酮、野黄芩苷的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7月、9月、5月,不同生长期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开花期、开花前、果实期。其他多成分指标中,野黄芩苷及浸出物含量均以7月开花期采收的半枝莲最高,而木犀草素、芹菜素含量则表现不同的规律。[结论]不同采收期半枝莲中质量差异明显,建议应以7月开花期为半枝莲最佳采收期。

关键词   半枝莲;采收期;多成分

中图分类号R28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8)36-0172-04

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Don)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的干燥全草[1],夏、秋两季茎叶茂盛时采挖,味辛、苦,寒,归肺、肝、肾经,具有清热解毒、化瘀利尿的功效。近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半枝莲具有抗肿瘤、抗病原、抑菌、解热、保肝等活性,临床用于治疗各种癌症、肝炎、疔疮肿毒、咽喉肿痛、跌扑伤痛、水肿、黄疸、毒蛇咬伤等,疗效确切[2-5]。半枝莲生于海拔2 000 m以下的水田边和溪边或湿润草地上[6],为多年生草本,一次种植可连续采收,一年可收割3~4次[7]。为掌握不同采收期半枝莲质量变化规律,笔者以半枝莲药材中野黄芩苷等多成分含量为指标,监测不同采收期质量变化情况,以期为半枝莲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供试验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试材。半枝莲分别于2017年5、7、9月期间采自安徽寿县半枝莲基地,均经广州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连林生高级工程师鉴定为唇形科黄芩属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Don)的干燥地上部分。采样时要求所有样品均从同一种植区域采集,共分三茬采样,尽量保证每批样品均匀。不同采收期(开花前、开花中、结果期)视半枝莲生长情况而定(开花前及结果期采样时间大约间隔7 d,分别采收2批次,开花期即采收时每隔4 d采收,开花期共采收5批次)。并对每批次样品进行统一方法加工,加工方式如下:收获时用刀齐地割取全株,除去杂草、泥沙及枯萎的枝叶等杂质,将鲜品半枝莲均匀平铺,晒干或阴干至水分合格即可(≤13.0%)。

1.1.2仪器。RHP-100型高速多功能粉碎机(浙江永康市荣浩工贸有限公司);XS204型电子天平(d=0.1 mg,Mettler Toledo);电热套(500 mL,海宁市新华医疗器械厂);HWS-26型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DHG-9245A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TU-1901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Agilent-12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YMC Hydrospher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

1.1.3试剂。甲醇(色谱纯,Merck);甲醇(AR,170212-1,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无水乙醇(AR,161004-1,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石油醚(60~90 ℃)(AR,20160801-2,广州化学试剂厂);磷酸(色谱纯,阿拉丁);醋酸(AR,20150601-2,广州化学试剂厂);野黄芩苷(110842-201508,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含量以91.3%计);野黄芩素(MUST-1602204,成都曼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木犀草素(111520-201605,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含量以99.6%计);芹菜素(MUST-1606130,成都曼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浸出物含量测定。

1.2.1.1水溶性浸出物。取各半枝莲样品粗粉约4 g,精密称定,置250 mL锥形瓶中,精密加水100 mL,密塞,称定重量,静置1 h后,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微沸1 h。放冷后,取下锥形瓶,密塞,再称定重量,用水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滤液25 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105 ℃干燥3 h,置干燥器中冷却30 min,迅速精密称定重量,计算供试品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

1.2.1.2醇溶性浸出物。取各半枝莲样品粗粉约2 g,精密称定,置100 mL锥形瓶中,精密加稀乙醇50 mL,密塞,称定重量,静置1 h后,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微沸1 h。放冷后,取下锥形瓶,密塞,再称定重量,用稀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滤液25 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105 ℃干燥3 h,置干燥器中冷却30 min,迅速精密称定重量,计算供试品中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

1.2.2总黄酮含量测定。

1.2.2.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野黄芩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0.2 mg/mL的溶液,即得。

1.2.2.2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4、0.8、1.2、1.6、2.0 mL分别置25 m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以甲醇为空白,按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15年版《中国药典》 四部 通则0401),在335 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2.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3号筛)约1 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60~90 ℃)提取至无色,弃去醚液,药渣挥去石油醚,加甲醇继续提取至无色,转移至10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 mL,置5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1.2.2.4測定法。取供试品溶液,按照“1.2.2.2”方法,自“以甲醇为空白”起,依法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野黄芩苷的重量(mg),计算,即得。

1.2.3多成分含量测定。

1.2.3.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色谱柱:YMC Hydrosphere C18(250 mm×4.6 mm,5μm);检测器:UV检测器(335 nm);以甲醇为流动相A,以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表1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30 ℃;流速 1 mL/min。

1.2.3.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野黄芩苷、野黄芩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野黄芩苷60 μg、野黄芩素4 μg、木犀草素5 μg、芹菜素8 μg的混合对照品溶液。

1.2.3.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本品粉末(3号筛)0.2 g,置100 mL锥形瓶中,加70%乙醇25 mL,立即加热回流15 min,冷却至室温。过滤,取滤液转移于50 mL容量瓶中,重复提取1次,合并滤液,加70%乙醇至刻度,用0.45 μm微孔滤膜滤过,即得。

1.2.3.4线性关系的考察。取混合对照品溶液,按“1.2.3.1”色谱条件,分别吸取0.5、1.0、3.0、5.0、7.0、10.0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以峰面积(Y)为横坐标、进样量(X)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进行线性回归。

1.2.3.5

精密度试验。取混合对照品溶液,按“1.2.3.1”色谱条件,重复进样6次,记录峰面积RSD。

1.2.3.6

稳定性试验。取同一份供试品溶液分别于配制0、2、4、6、8、10、12、16、20、24 h进行测定,记录峰面积RSD。

1.2.3.7

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批次样品,按“1.2.3.3”方法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精密进样10 μL,计算各多成分的平均质量分数和RSD。

1.2.3.8

加样回收率试验。精密称取同一批次已知含量的样品0.1 g,共6份,按1∶1加入野黄芩苷、野黄芩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对照品适量,按“1.2.3.3”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1.2.3.1”色谱条件进样10 μL,记录峰面积,计算加样回收率。

1.2.3.9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2结果与分析

2.1方法学考察

2.1.1

对照品与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峰图。从图1可以看出,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样品在对照品相同出峰时间中均有相应一个峰出现,且该条件下样品中的目标峰与相邻峰的分离度较大,空白无干扰,说明此条件适合测定半枝莲中野黄芩苷、野黄芩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含量。

2.1.2线性关系的考察。以峰面积(Y)为横坐标、进样量(X)为纵坐标,分别绘制标准曲线,进行线性回归,具体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野黄芩苷、野黄芩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在相应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1.3精密度试验。按照“1.2.3.5”方法操作,结果发现,野黄芩苷、野黄芩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峰面积RSD分别为0.1%、0.1%、0.1%、0.3%,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1.4稳定性试验。按照“1.2.3.6”方法操作,结果发现,野黄芩苷、野黄芩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峰面积RSD分别为0.5%、2.1%、1.4%、0.8%,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

2.1.5重复性试验。按照“1.2.3.7”方法操作,结果发现,野黄芩苷、野黄芩素、木犀草素、芹菜素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775%、0.035%、0.063%、0.103%,RSD分别为1.1%、2.0%、1.7%、1.3%,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2.1.6加样回收率试验。从表3可以看出,野黄芩苷、野黄芩素、木犀草素、芹菜素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8%、95.3%、95.2%和92.1%,RSD分别为1.7%、1.2%、1.5%、1.4%,表明该方法回收率较好,方法可行。

注:a.对照品;b.供试品;c.空白对照;1.野黄芩苷;2.野黄芩素;3.木犀草素;4.芹菜素

Note:a.Standard;b.Sample;c.Blank control;1.Scutellarin;2.Scutellarein;3.Luteolin;4.Apigenin

2.2含量测定方法确定并验证后,取不同采收期半枝莲样品进行各指标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表4),总黄酮含量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要求,可见该产地采收期内半枝莲总黄酮含量符合要求,其中7月采收期含量显著高于5月、9月采收期,5月与9月采收期含量差别不大,从大到小总体表现为7月、9月、5月;多成分含量测定中,7月、9月采收期野黄芩苷含量均显著高于5月采收期,而野黄芩素、木犀草素含量比较中,9月采收的则明显高于5月、7月,5月与7月间无显著差异;而芹菜素的含量则相反,5月采收的则明显高于7月、9月。浸出物含量比较中,无论是水溶性浸出物还是醇溶性浸出物,7月采收期与另外2者均有显著性差异,含量显著高于5月、9月采收期。按生长期比较,不同月份采收期中,开花期各指标综合含量均较开花前、结果期高,开花前与结果期则均差别不大。

3讨论

半枝莲为多年生草本,生长过程中几乎无病害发生,易种易管,一次种植可连续采收,一年可收割3~4次,而由于2018年安徽寿县半枝莲基地入冬早,雨水不充足,第四茬半枝莲生长速度放缓,长势矮小,茎枝细小,产量降低,因此并未采收比较。据统计,半枝莲不同采收期中第一茬生长期长,枝叶最为粗壮,产量最高,占全年产量的50%。二茬产量占30%,三茬四茬产量在20%。

通过分析比较发现,药典规定指标中,不同采收期总黄酮的含量从大到小总体依次为7月、9月、5月,不同生长期含量从大到小总体依次为开花期、开花前、果实期。其他多成分指标中,野黄芩苷及浸出物含量均以7月开花期采收的半枝莲最高,而木犀草素、芹菜素含量则表现不同的规律,其中木犀草素随着月份的增加,含量明显增高,芹菜素含量则相反,头茬半枝莲含量最高,但与7月采收期均差别不大。可见3个采收时间的半枝莲以7月开花期的综合质量最高,该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8-10],这可能与植物的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有关,该时期阳光、雨水均充足,茎叶最为茂盛,而不同生长期比较中,开花期期间茎叶最为茂盛,有效成分较为丰富。因此建议于各茬开花期期间采收半枝莲。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18.

[2] 郭姗姗,时宇静,高英杰,等.半枝莲总黄酮抗副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J].药学学报,2009,44(12):1348-1352.

[3] 曾莉萍,林明宝,舒虹.复方半枝莲胶囊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46(3):46-48.

[4] 杨培芬,李钧敏,邵红.半枝莲的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测定与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J].四川中医,2005,23(11):35-36.

[5] 冯德富,李小沙.复方半枝莲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實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2):72-75.

[6]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上册[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79.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7[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10-212.

[8] 邹箴蕾,吴启南.HPLC测定不同采收时间半枝莲中的野黄芩苷含量[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5,19(2):45-46.

[9] 李洁.不同采收期半枝莲中总黄酮含量的比较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8,14(5):99,112.

[10] 范菊娣,覃容贵,李相陵,等.不同采收期半枝莲中黄酮含量比较[J].医药导报,2016,35(9):987-990.

猜你喜欢
采收期
不同采收期对油桃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采收期对新梨7 号果实冷藏期间品质及耐贮性的影响*
采收期、干燥方式对生脉注射液中麦冬品质的影响
早实核桃不同采收期果实品质变化动态研究
采收期对‘红心’番石榴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
采收成熟度对桃溪蜜柚贮藏品质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厚朴叶营养成分随不同采收期的变化分析
5个采收期女贞子中5种成分的动态变化
HPLC法同时测定5个采收期蛇莓中5种黄酮成分
当归适宜采收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