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CARAH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试验初报

2018-05-14 11:32范金华牛力立朱江樊祖立唐兴发曹家洪
南方农业·上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晚疫病侵染预警系统

范金华 牛力立 朱江 樊祖立 唐兴发 曹家洪

摘 要 于2016年在贵州省安顺市开展了采用比利时CARAH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试验。初步结果:该预警系统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和指导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和防治。在馬铃薯出苗时,设置马铃薯晚疫病监测期,监测的起、止时间分别是马铃薯出苗期、收获期。CARAH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显示第三代第1次侵染时,可在田间发现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此时进行第一次喷药防治,其后在系统显示每代第1次侵染时进行喷药防治,连续防治4次,相对于其他防治方法来说,能够获得一个显著的防治效果,且能够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关键词 比利时CARAH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喷药防治;产量;病情指数;贵州省安顺市

中图分类号:S435.3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3.005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De Bary]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是目前危害马铃薯生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晚疫病的发病机理受品种、气候、土壤等因素影响较大,一旦发病扩散速度快,防治效果差,因此,晚疫病的“防”重于“治”。由于防治最佳时期难以确定,防治效果较差,导致马铃薯晚疫病大面积爆发,给马铃薯生产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比利时CARAH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基于气象条件(温度、湿度)和致病疫霉病菌生长特点而建立形成,此系统所需的气象参数易得且模型简单,在比利时成功地应用了近20年,并在我国部分地区应用后取得较好效果。为做好马铃薯晚疫病预警与防控工作,及时准确预报晚疫病防治适期,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量和成本,笔者于2016年在贵州省安顺市开展了采用CARAH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用种薯为费乌瑞它脱毒种薯,要求大小均匀,无病虫害,无破损,整薯播种。试验用药剂为先正达生产的杀毒矾(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深圳诺普信生产的安法利(8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美国杜邦生产的克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1.2 试验仪器

CARAH马铃薯预警系统,喷雾器,直尺,0.01 g精度天平等。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A1、A2、A3、A4、A5、A6六个处理:A1. 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显示第三代第1次侵染时开始喷药防治,其后系统显示每代第1次侵染分值达到5~6分时进行喷药防治,连续喷药4次;A2. 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显示第三代第1次侵染时开始喷药,其后系统显示每代第2次侵染分值达到5~6分时进行喷药防治,连续喷药4次;A3. 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显示第三代第1次侵染时开始喷药,其后系统显示每代第3次侵染分值达到5~6分时进行喷药防治,连续喷药4次;A4. 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显示第三代第1次侵染时开始喷药防治,其后每4 d喷1次药,连续喷药4次;A5. 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显示第三代第1次侵染时开始喷药防治,其后每7 d喷1次药,连续喷药4次;A6. 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显示第三代第1次侵染时开始喷药防治,其后每10 d喷1次药,连续喷药4次。

药剂配方为:杀毒矾1 000倍液+克露1 000倍液+安法利1 000倍液。

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18个小区。每个小区大小为3.6 m×4.5 m=16.2 m2。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间不设走道,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四周走道宽50 cm。小区田间排列位置如图1所示。

每个处理的用药量为每667 m2喷3桶药,每桶15 kg,叶正面、背面均匀喷雾。喷药后若遇雨,补喷1次。第一次喷药前调查病情,每次喷药后第3天调查病情,最后一次喷药后的第3天、第7天和第12天调查病情。按株距28 cm、行距120 cm,起20~25 cm的高垄,采用大垄双行覆膜的栽培模式,整薯播种。

1.4 试验田间管理

1.4.1 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设在安顺市农业科学院内,海拔1 397 m,纬度26°15′,经度105°55′,地势平坦,地面平整,前作玉米,肥力中等。播前机耕、机耙,3月中旬播种。

1.4.2 播种及田间管理

按试验方案进行播种,667 m2施腐熟的有机肥2 000 kg、复合肥(氮、磷、钾含量比为15∶15∶15)30 kg作底肥,播后覆膜。出苗后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现蕾时,结合2次中耕除草,每667 m2追施复合肥10~15 kg、硫酸钾10~15 kg、尿素5~10 kg,追施尿素要看苗情长势,长势好的少施或不施,长势差的适当多施。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清理残枝落叶。栽培管理措施要求一致,同一管理措施在同一天内完成。

1.4.3 收获测产

当茎叶落黄、干枯时,晴天收获,测产。

1.5 调查内容及调查方法

1.5.1 气象资料记录

在马铃薯生育期内随时关注气象数据动态变化,并结合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预测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及时发现晚疫病中心病株,做好调查记录。

1.5.2 病情严重度调查

在每个小区以对角线法5点取样,每点调查5株马铃薯全部叶片(不包括生长后期枯黄叶片),记录病叶发病级数。

马铃薯晚疫病的叶片分级方法:0级,无病;1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数的1/4以下;2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数的1/4~1/2;3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数的1/2~3/4;4级,全株叶片几乎都有病斑,大部分叶片枯死,甚至茎部也枯死。

1.5.3 病情指数调查

病情指数= ×100

防治效果= ×100

病情指数、防治效果的单位均为%。

1.5.4 马铃薯植株生长状态调查

在调查病情严重度的同时,调查马铃薯植株的株高、叶宽、叶长和茎粗。取植株最大的1片叶测量叶宽、叶长;茎粗在茎中段进行测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结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折合667 m2产量A1最高,为1 402.35 kg,其次是A4、A5,A3最低,只有818.93 kg,比A1少583.42 kg。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α=0.01显著水平下,F=26.446>F0.01(5,12)=5.064,P=0.000<0.01,即不同防治时期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有极显著差异。

采用最小二乘法(LSD)对处理产量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2。

从表中可以看出,A1、A4和A5相对于其他处理来说,能够极显著地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2.2 晚疫病防治效果

从表3可以看出,A1的病情指数变化幅度最小,晚疫病发生为害最轻,其次是A4、A5,A3的病情指数变化幅度最大,晚疫病发生为害最重。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α=0.01显著水平下,F=16.786>F0.01(5,12)=5.064,P=0.000<0.01,即不同防治时期对马铃薯晚疫病病情指数的影响有极显著差异。

采用最小二乘法(LSD)对马铃薯晚疫病病情指數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4。

从表中可以看出,A3(防治效果最差)与A2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其他处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A1(防治效果最好)与A4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其他处理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2.3 马铃薯植株性状观察

从表5中可以看出,各处理对马铃薯植株性状的影响差异不明显。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针对马铃薯植株高度而言,在α=0.05显著水平下,F=1.8100.05,即不同防治时期对马铃薯植株高度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2)针对马铃薯植株叶宽而言,在α=0.05显著水平下,F=0.1540.05,即不同防治时期对马铃薯植株叶宽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3)针对马铃薯植株叶长而言,在α=0.05显著水平下,F=1.2300.05,即不同防治时期对马铃薯植株叶长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4)针对马铃薯植株茎粗而言,在α=0.05显著水平下,F=1.1320.05,即不同防治时期对马铃薯植株茎粗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不同防治时期对马铃薯植株的株高、叶宽、叶长和茎粗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3 小结

本试验初步结果表明,比利时CARAH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和指导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和防治。在马铃薯出苗时,设置马铃薯晚疫病监测期,监测的起、止时间分别是马铃薯出苗期、收获期。CARAH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显示第三代第1次侵染时,可在田间发现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此时进行第一次喷药防治,其后在系统显示每代第1次侵染时进行喷药防治,连续防治4次,相对于其他防治方法来说,能够获得一个显著的防治效果,且能够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本试验是在马铃薯品种、水肥同等因素条件下,采用比利时CARAH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研究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影响,且只是针对易感病品种费乌瑞它而实施的试验,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情形将会复杂得多,因此尚有待于各地开展大量试验来丰富数据。 (责任编辑:丁志祥)

猜你喜欢
晚疫病侵染预警系统
学校肺结核流行趋势控制及预警系统监测分析
揭示晚疫病菌负调控植物免疫的新机制(2020.8.1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河北承德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技术要点
俄太空预警系统探测到64枚导弹发射
枯萎镰刀病菌侵染西瓜幼苗的过程特征
试论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进展与综合防治
AM真菌对甘草侵染及生长的影响
引种滨梅菌根侵染特性研究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小麦幼苗侵染及生物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