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匠心的对话场景

2018-05-14 09:56林文渊
名家名作 2018年3期
关键词:辫子风波祥林嫂

[摘 要]《风波》以“辫子事件”为线索。通过张勋复辟在小镇引起的一场风波,反映辛亥革命之后尽管剃掉“辫子”但人们依然“心存辫子”的现状。《祝福》叙写作者年底回家过年,见证四叔家的女仆祥林嫂从活脱乐观到最后惨死街头的悲惨结局。通过特殊人物、特殊对话场景,浅析两部作品所共同展现的作者高超的文学功底。

[关 键 词]《风波》;《祝福》;对话场景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8854(2018)03-0039-01

一、同样的独特的人物铺陈

在《风波》当中,鲁迅对主要人物所取的名称代码颇有意思,诸如“九斤老太”“七斤”“七斤嫂”。“九”在传统中国文化当中代表圆满之意,“九斤老太”反映出当时改革之不彻底、不圆满,暗示辛亥革命终将失败。至于“七斤夫妇”则是本文的主线人物,通过两人特殊的对话可以充分展现文本的“对话场景魅力”。在《祝福》当中,同样出现了作者惯用的“数字取名”,诸如“鲁四嫂”“鲁四老爷”。文章当中,这两个人物是直接逼死祥林嫂的“刽子手”,他们代表着封建阶层中自私、顽固的部分。当然,文本中还出现“我”“柳妈”以及文本主人公祥林嫂,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现同样的“对话场景魅力”。

二、同样的特殊的对话设置

(一)《风波》中人物对话场景的特殊性

从叙述视角上看,《风波》属于第三人称小说。由于此类人称相比较于第一人称来说最缺乏“我”的存在,在教育学中称为“具身性”,因此作者往往会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弥补此类缺失。如七斤夫妇首次对话:

七斤慢慢地抬起头来,叹一口气说:“皇帝坐了龙庭了。”

七斤嫂呆了一刻,忽而恍然大悟地道:“这可好了,这不是又要皇恩大赦了么! ”

七斤又叹一口气,说:“我没有辫子。”

“皇帝要辫子么?”

“皇帝要辫子。”

“你怎么知道呢?”七斤嫂有些着急,赶忙地问。

“咸亨酒店里的人,都说要的。”

七斤嫂这时从直觉上觉得事情似乎有些不妙了,因为咸亨酒店是消息灵通的所在。

在这一组对话当中,出现了“抬”“叹”“呆”等外貌描述性动词,似乎在给读者重现对话场景。其中,“说”或与“说”相近的字出现五次(包括“道”“问”)。前面的“说”“道”“问”主要是纯粹性的“对白”性话语,是七斤与七斤嫂关于事件的交流。最后一次“说”通过咸亨酒店的人道出了事件的严重性,也为后文七斤与七斤嫂又一次对话埋下了伏笔。

(二)《祝福》中心境与语境的有机结合

而相隔四年完成的作品《祝福》中同样出现了大量的对话,它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是与《风波》的不同之处,其主要集中在“我”与祥林嫂、“鲁四爷”与“鲁四嫂”、“鲁四嫂”与祥林嫂等人的描写当中。与《风波》不同的是,本文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加入更多的心理描写。

“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

这组内心独白为作者有感而发,两个“仍然”透露出祥林嫂人生的一组动静关系,动的是祥林嫂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静的是鲁镇人依旧麻木、冷漠,突出祥林嫂永远也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

三、同样的对话场景“重复”

在《风波》中,突出的典型化表现在那些显而易见的外部特征,诸如七斤的烟斗、六斤的辫子等。最具代表性的大概要算九斤老太那句重复七次的“ 一代不如一代”。为了避免简单使用这类句子而流于浮泛,鲁迅想方设法地将它们前后贯穿起来。

《祝福》中鲁迅在描述阿毛之死时所用的两段文字都以“我真傻,真的”开头,重复的话语强调的是祥林嫂將悲剧归咎于自己。其实真正杀死祥林嫂的是鲁四爷和鲁四嫂所代表的封建顽固势力。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鲁迅笔下的两篇文章都透过人物的话语留白、话语重复以达到强化情感之作用。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在于人物设置、叙述视角,展现了鲁迅高超的文学功底。

参考文献:

[1]鲁迅.呐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5).

[2] 鲁迅.彷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5).

[3]尉文莹.关于鲁迅小说《风波》的文本分析[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6(6):16-18.

[4]丁菁琳.《祝福》的语言特点及对教学内容的建议[D].上海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林文渊(1994—),男,福建泉州人,福建师范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

猜你喜欢
辫子风波祥林嫂
外婆的辫子
论祥林嫂悲剧人生中的笑与哭
孵蛋风波
改名风波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长辫子老师教认字
《祝福》的女性视角解读
最长辫子
《祝福》中祥林嫂的抗争精神
《妈妈的辫子长又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