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音乐表象与文化内涵

2018-05-14 08:59方贤君
北方音乐 2018年15期
关键词:文化内涵

【摘要】被誉为“东方小夜曲”的小河淌水是一首久唱不衰,有着中国文化象征意义的云南民歌。它最早流传于云南弥渡地区,起源于弥渡山歌调子,如今被世界认识,成为世界音乐中最具东方魅力的“中国旋律”。本文从《小河淌水》的音乐特征出发,从音乐表象探及其音乐的文化内涵,期于更好地理解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文化背景与音乐审美,感受和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魄力。

【关键词】小河淌水;云南民歌;音乐表象;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J642.22 【文獻标识码】A

一、《小河淌水》的来源

云南地处富饶边疆,是一个有着26个民族居住的多民族省份。民族的多样性造就了云南民歌的多样性风格,使云南民歌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景象。

《小河淌水》来源于云南弥渡山歌调子,是当时的云南大学学生尹宜公在云南弥渡山歌调子《放羊调》和《月亮出来亮汪汪》的基础上整理改编,并填词而成。后来我国著名的音乐家黎英海先生又对其进行再次的编配,将《小河淌水》以艺术歌曲的形式进行呈现。如今,它以不同体裁、不同风格在世界各地进行传唱和演绎,呈多元化的风格而不断发展。

二、《小河淌水》的音乐表象

(一)自由延长音的运用

在《小河淌水》中,乐曲便以自由延长音“哎”作为整首歌曲的开始,从而在起先便表现一种“呼唤”的语气。此后,歌曲中又依然大量地在每一个时值超过四分音符的音上使用了这种自由延长的处理方式,它是一种自由情绪的展现,也体现了一种语调的自然走向。这属于典型的山歌风格,自由延长音的处理有一种语重心长、情意无尽的感觉,是一种引申与加强,在歌词语言不能够完全表达情意的情况下对旋律做了绵延和补充,丰富了节奏上的变化,使其表现出无限的意境和诗意。

(二)切分音的使用

《小河淌水》在旋律中广泛采用了切分音与自由延长音,起初整理改编者尹宜公只是在弥渡山歌《月亮出来亮汪汪》的基础上进行整理,但作者感觉到,此时改编出来的旋律虽优美,但没有太多的变化起伏,因此而略显单调。偶然的机会,作者无意间听闻了云南山歌《放羊调》,作者发现《放羊调》的旋律悠扬苍劲,跌宕起伏,大量使用了切分音节奏类型,并把切分音进行无限延长。这种切分结合自由延长的处理手法的山歌处理方式深深地启发了作者。于是,尹宜公便在《小河淌水》中也巧妙地注入了自由延长和切分音的使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三)旋律的风格

《小河淌水的》全曲为羽调式,旋律清新优美,绵延起伏。歌曲围绕“la、do、re、mi”与“la、sol、mi、re”进行五声音阶上下级进,并且结合了从“la-re”以及“re-la”的四度跳进的旋律表现手法。歌曲的每一乐句都从调式主音“羽”开始,使得乐句与乐句之间联系更为紧密,跌宕而起伏,并张驰有节,如同潺潺的小河淌水,绵绵不绝地在流淌。

(四)结构的布局

在《小河淌水》的引子部分,从“哎”开始,用一种“呼唤”的语气引入主题,这种“呼唤”的语气在全曲中总共运用了三次,感情也一次比一次强烈,最终把歌曲推向高潮。这是一种诚挚的感情的表现,是姑娘深情的一种抒发。歌曲的整体从速度和力度上由慢及快,再由快及慢,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变化,它是一种情绪的表现。在结尾处当情绪逐渐平静时,旋律也很自然地终止在主音上,完整地刻画出非常鲜明的音乐形象,令人回味无穷。整首歌曲的旋律主要以“la、do、re、mi”这四个音为基本材料,以“la、do、re、mi”为第一乐句,又将这四个音颠倒过来并加以延长的重复一次就构成了第二乐句,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结合这样便形成了第一个乐段,结构为A+B。这种结构属于歌曲中最为简单基本的结构形式。每两个乐句形成一个乐段,上下两个乐句之间保持着对称或呼应的关系,一般后一句是前一句的补充呈现、解答或对比,而下一个乐段又是对上一个乐段的模仿。几乎乐段中采用的材料是同样的,甚至是重复的,在重复中又做了某些变化。这样在音乐情感上就有了矛盾与解决,有了统一与变化。

三、《小河淌水》的文化内涵

(一)主题思想的表达

《小河淌水》演绎的是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描写一个少女在月下对情郎的思念之情。女主人公为了兑现一句承诺,愿用一生的时间来守候她的阿哥,这是一份矢志不渝的爱,仿佛在银色的月光之下,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聪慧的阿妹在潺潺的溪水边,满怀深情地思念着远方的情哥哥。歌曲的首句便是一声“哎——”的长音作为全曲的引子,好似从遥远的天边飘来的一声呼唤。演唱的时候要在平静的气息上用较高的位置慢慢地、轻巧地把这句“哎”表达出来 ;后面一句“月亮出来亮汪汪”需要与前一句“哎”保持一个平稳和循序渐进的衔接,连贯并且灵动地表现出宁静的夜晚上空,阿妹把无限的思念寄托在月亮之上,想念着阿哥的意境。

(二)意境之美的构建

中国的古典诗歌艺术,往往会蕴含着一种意境的构建,成为中国诗歌一种特有的风格体现。而《小河淌水》,同样以一种客观之景作为主观意象的象征来体现一种“意境”之美。中国诗歌讲究“兴”的作用,见象立意。《小河淌水》中“月亮”,更是作为“思念”这一主观意象的象征物被利用,“山坡”“深山”等是思念的自然载体。这样的处理是典型的睹物思人,下行音阶的使用体现出少女淡淡的思愁,而音阶的渐行则是思念之情的沸涌。结尾处的平稳旋律走向则是少女内心归复平静的表现。“你可听见阿妹叫阿哥?”这样的设问结束方式是语气的加重表达,将思念之情溢于言表。整首歌曲是一个故事的讲述,构建了一幅少女月下思情郎的幽怨画面。

(三)人文环境的影响

《小河淌水》来源于云南弥渡山歌调子,拿《小河淌水》与弥渡民间流传着的很多山歌、调子的曲调和唱词做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小河淌水》与《放羊调》《月亮出来亮汪汪》《田埂调》《月亮出来照山岩》、彝族《过山调》《密祉山歌》等云南民歌在调式、旋律和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是一脉相通的。《小河淌水》留存了以上民歌的许多“原汁”,在歌词用语中的“亮汪汪”“清悠悠”“你可听见”“我尼”都是弥渡方言。“亮汪汪”是形容“亮”的口语,“清悠悠”是弥渡方言中形容“清澈”的口语,“阿妹”是在云南白族中常用的对于年轻女性的称呼,“哥”和“郎”便是对于年轻男性的亲切称呼。“你可听见”,在弥渡方言中意为“你听没听见?”,表现的是一种疑问的语气。《小河淌水》整首歌词无不体现着云南弥渡语言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四)美学感受的探究

中国美学对于艺术作品的品鉴是有层次感的,《小河淌水》宛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歌词中的“哎”,“啊”好似水墨的留白,衬托出天空的明月,“河水”流淌的意境,表现思念如流水一样绵绵不绝。这种整体的画面是一种质朴本真的美,给人一种自然无雕刻的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付会明.论中国民歌的艺术特征[J].艺术教育,2006(03).

[2]高淑琴.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演释风格辨析[J].民族艺术研究,2012(01).

[3]尹宜公.《小河淌水》溯源[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02).

作者简介:方贤君(1986—),女,汉族,安徽人,云南民族大学,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演唱。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文化内涵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与价值体现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浅议蛙崇拜及其文化内涵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