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视角下非物质文化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分析

2018-05-14 08:59岳悦
北方音乐 2018年20期
关键词:保护与传承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

岳悦

【摘要】民间音乐是我国音乐方面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然而,在社会迅速发展的现今时代,尽管民间音乐依然在传承与发展,但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在逐渐淡化。因此,加强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特点,分析了我国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的生存现状,探讨了文化产业视角下非物质文化民间音乐保护与传承的策略。

【关键词】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分析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民间传统音乐指的是在我国民间大量盛行的器乐曲、歌曲、民间的舞蹈音乐、戏曲音乐,展现了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与民族艺术风格。民间音乐是我国文化产业中音乐方面的非遗产业形式,近年来,我国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西方音乐文化不断在国内渗透,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下,有效地保护与传承民间音乐文化产业成为相关人员共同探讨的课题。

一、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特点

第一,我国民间的音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通常情况下,音乐属于现场演奏的艺术,“余音绕梁”仅仅留在众多人的回忆中,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同时,在传承民间音乐的时候,音乐遗产自身也容易发生变化,就算利用音像与谱面进行记录,也很难全部再现音乐的本色,这样,长此以往,很可能造成我国传统民间音乐文化资源的流失。第二,民间音乐以独特的形式存在与发展。 民间的音乐通常是当场临时性的表演,需要依托于表演者,而非乐谱来传承与发扬光大。第三,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具有个性化特点。民间音乐与传承人具有密切的关系,不同传承者的表演势必让音乐彰显不一样的风格。而我国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主要在于它可以在群众中表现了个性化特色。

二、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企业的经济结构、生产模式、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审美观点等皆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给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直接的影响。例如,在我国农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部分人将精力投入经济发展,而忽略了民间艺术、绝技的传承与保护,使得我国民间音乐文化产业呈现空前的生存危机,在社会中的地位每况愈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民间音乐的环境受到冲击

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民间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与音乐环境皆发生巨大改变。民间风俗类的音乐文化活动逐渐稀少,使得我国民间音乐的生存与传承失去了环境保障。特别是近年来人们的乡土情结与精神信仰逐渐淡化,这也是难以支撑民间音乐有效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民间音乐传承人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我国音乐长河中,各时期的艺术家的音乐作品总是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或者说,音乐的历史即众多音乐家们的历史,而音乐家大多具有相应的社会地位。然而,我国民间音乐却没有在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它在发展过程中,大部分研究人员仅仅关注音乐自身,很少关注民间音乐的创作者。在当前多元化思想文化的影响下,人们的娱乐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年轻一代大多热衷于追捧欧洲精典音乐,对我国民间音乐一般没有太大的兴趣。因此,民间音乐紧缺传承人才。例如,大铜器、民间舞蹈等,表演人员需要持续抛出十斤以上的铜饶,非身强体壮的年轻人难以胜任,而前辈的民间音樂艺人逐渐老去,在缺乏专家指导的情况下,民间音乐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陷入了困境。

(三)民间音乐的听众

现今,民间音乐的听众已经不在是原生态的生活环境,人们的社会成分、音乐关注点、参与活动面等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得人们评价民间音乐的时候,大部分结合了主流媒体的评论内容,忽略了音乐自身的文化价值。例如,民间音乐在现代化的场合演出,得到音乐人士的普遍欢迎,听众会认为这是一种极好的音乐。然而,人们却忽略了舞台改造、商业化对民间音乐造成的不良影响。

三、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一)政府部门的鼓励与扶持

当地政府应当不断健全我国民间的产业化政策,优化民间音乐文化产业结构,充分结合国有、民营资本。对音乐产业政策、组织、资金、市场等开发文化导向性的试点扶持项目,以更好地提取不同地域文化的多元化要素。而且,成立民间音乐基金会,对发展前景好的民间音乐项目投入相应的资金,带动民间音乐产业实现跨越性的进步。

(二)着力发展音乐文化传承人

我国民间音乐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依托于传承人。如果完全失去了保护与传承者,国家的非遗产业必将不复存在。中国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皆是由民间出色的传承人保护与发扬光大的。可见,着力开发与保护民间音乐传承人是十分重要的使命。可以吸取世界发达国家弘扬民间艺术的经验,构建民间音乐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当地政府的扶持作用,有效激励音乐传承人开拓进取,发展民间音乐文化人才。可以依据地域特点,从政策、经济、开发方面予以相关的优惠,支持,在特定的场合表演独特的民间音乐,从而形成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三)让民间音乐走进课堂

学校是有效发展民间音乐的重要载体,将带有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引入校园,如果条件允许,学校可以聘请知名的民间歌手等,培养教师音乐素养、编写新版的音乐教材,组建学校民间音乐社团,定期举办民间音乐文化比赛。还可以成为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课程,确保音乐文化顺利发展。对音乐专业院校,可以适当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从理论、唱法,到收集与研究,有效掌握各种民族民间音乐。

(四)构建相关的数据库

充分做好民间音乐的采风工作,相关工作者深入民间,考察各个地方的民间音乐作品、表现形式、艺术风格。调查音乐文化资源,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以便随时了解民间音乐的发展情况,及时更新资源信息。

(五)重谱与重声并举

当前,相关的研究人员展开了关于文化遗产方面的考察工作,还把民间音乐记录成乐谱在市面发行,可是,没有在社会中得到广泛传播。因此,依托先进技术记录原生态的民间音乐非常重要,这正是古曲《二泉映月》众人皆知的的重要因素。为了保存大量的、内容完整的民间音乐素材,可以对音乐进行清晰的录音、录像,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形式传播民间音乐,其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大的特点。民间音乐爱好者也要积极参与研究我国的民间音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参考。

四、结束语

总之,我国的民间音乐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它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现今时代,传统的民间音乐生存与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为此,政府部门及相关工作者应当对此引起高度重视,采用相应的措施保护与传承民间音乐文化,促进我国音乐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雨城,史红玲.湖北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路径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8(03):30-34.

[2]李帅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信阳民歌的传承与发展[J].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15:77-83.

[3]吴冬炫.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民教育中的传承[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141-143.

[4]詹一虹,周雨城.中国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2(03):24-27,57.

猜你喜欢
保护与传承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空间视角下的湖南区域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峨眉盘破门武术保护与传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
当代土耳其民间音乐实践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衡水地区民间音乐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开发应用研究
浅谈中国民间音乐消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