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职学生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探索与实践

2018-05-14 13:52吴仁泉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4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素质心理健康

吴仁泉

[摘 要] 对中职学生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情况进行简单介绍,说明中职学生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方向,并探讨了相应的教育策略。希望能够为中职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以及心理素质的提升提供帮助和建议。

[关 键 词] 中职学生;能力素质;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1-0158-02

中职院校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于初高中,生源具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在中职教育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之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教育,以便促进学生能力和心理的全面发展,使中职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社会需要,成功就业。因此,讨论如何提升中职学生的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很多中职院校教育的重点。

一、中职学生能力素质与心理素质概述

(一)中职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现状

中职学生的能力素质大体包含两个方面:(1)职业能力,是中职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的实现情况,通过学生的学业成绩、就业前景表现出来;(2)学生的综合能力,表现在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能力表现方面,例如,在参与学校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合作能力与统筹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探索能力与创造能力、在个人发展方面表现出来的反思能力与主动意识等。但是,在实际的中职教育过程中,中职学生的能力素质发展堪忧。很多中职学生在毕业后存在着就业困难,也有很多学生在校行为表现不佳,个人发展存在误区,这些问题都显示着,中职学生能力素质有待提高。

(二)中职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现状

心理素质指的是个人在社会生活过程中以及个人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特征以及心理能量,包括一些积极的个人品质,也包括一些有利于个人发展的心理状态。例如,面对困难的勇敢、面对诱惑时的诚信、面对挫折时的坚持等。心理素质决定了中职学生个体发展的可能性,也决定了中职学生群体的健康程度。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和教育已经被列入我国教育大纲,但是,包括中职学校在内,我国各级教育机构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始终是相对落后的。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通常表现在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并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也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这导致中职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状况并不稳定,也成为目前中职教育发展必须关注的一个内容。

二、中职学生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提高的方向

(一)综合能力发展为基础

现代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赋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业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人生发展路线。我国教育虽然历经改革,但也一贯提倡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从传统的“五讲四美”到现在的“素质教育”。这说明综合能力的发展是学生能力素质提高的基础。对中职学生来说,综合能力不仅包括了个人发展应具备的能力,如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也包括了职业发展应具备的能力,如合作能力、对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对学习和工作环境的判断能力、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创造力等。可以说,综合能力的发展是全面提升中职学生能力素质之必须。

(二)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诸多政策偏重于中职教育,中职教育因此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中职学校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更新,办学条件得到了优化,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中职学生培养存在的偏差。职业能力的培养应该是中职学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中职学校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将对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摆在首要地位,部分中职学校中,职业能力培养甚至没有被列入学生的课程体系。除了师资力量缺乏造成的教育短板之外,其他能够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教育,如职业指导等,在中职学校也没有普遍开展起來。然而,中职学生毕业之后要进入社会,要面临就业,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必须的,因此,中职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应该以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

(三)心理素质个性化发展

中职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学生应遵守学校的校规校纪,完成学业。由于中职学生生源的特殊性,很多学生尚处在青春期,心理发展、价值观形成是个人发展的主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心理素质的个性化发展成为鲜明的个人心理特征形成的关键,同时也是成为独立的个体,思考个体与群体、与社会关系的关键。在中职教育中,心理教育并没有作为专业性教育而广泛开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通常被忽视了,学校对学生发展的教育集中在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方面,这对学生的发展需要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中职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应以个性化发展为主要方向。

(四)心理素质与职业需要相适应

中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中职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能够顺利就业,因此,与就业以及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相关的一系列能力,都是学生必须获得的。在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就业以及未来职业发展过程中,除了相应的职业能力之外,与职业相关的心理素质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因此,心理素质的发展应与职业需要相适应,简单来讲,就是按照中职学生职业发展的可能性以及社会对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心理素质教育,这是提高中职学生心理素质的方向,也是中职教育应进行的教育探索之一。

三、提高中职学生能力素质与心理素质的方法

(一)坚持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

中职学生综合能力的获得与提高,离不开学校的日常教学。但是,目前的中职学校教育相对简单,学生想获得综合能力发展缺乏一定的空间。中职教育可以向高职教育借鉴先进经验,走校企合作路线,通过实践教学的开展,以企业的加入为契机,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对中职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中职学校在对课程进行设置时,需要让实践教学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但是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很多中职学校缺少实践教学环节,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得到锻炼,而校企合作教学能够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实践空间,使学生接触的环境变化性更大,学生更有可能主动应用自己的能力,也能够在实践以及企业实训过程中进行观察学习和反思,主动辨识相应的能力表现,并产生适当的行为,这些都是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良好方式,同时,校企合作还能够丰富中职学校教育资源,为中职学校的长久发展打下基础。

(二)加强职业指导教育

职业指导教育是最直接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方法,在中职教育中,加强职业指导教育,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成熟度教育,即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了解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并且引导学生了解自身的职业能力,判断自身的职业能力发展状态,对自己的职业成熟度进行判断,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职业能力发展路线和未来的就业选择。(2)为学生提供关于就业的信息,一方面,以校企结合为基础,为学生争取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应主动与区域政府合作,积极发挥区域政府调控与资源配置作用,促使政府出政策,例如,为学生提供三支一扶政策,使学生进入基层進行锻炼,满足就业需要,并且在基层锻炼的过程中不断夯实自身的职业能力。

(三)关注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主要在于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这是引导中职学生重视个人心理健康的基础,也是学校从学生个性发展角度开展心理素质培养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解决自己在生活或者学习中所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所提出的关于就业方面的知识,学习创业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以及万一失败之后所要选择的调节方式,从而使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感情与事物认知方面得到升华,调节学生心中情感情绪的矛盾冲突,让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与学生自己的感受结合到一起,以此正确地面对生活学习及就业问题,进行完美的自我认知。

(四)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除了关注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外,应重视环境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尤其是与职业相关的心理素质,其产生和发展都需要在与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等环境中产生。因此,中职院校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例如,定期举办模拟招聘会活动,以项目教学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等。这些与学生职业心理发展相应的环境,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以及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发展都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的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应与中职学生发展规律一致,也应与中职教育的目标相符合。在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上寻求改进,是提高中职学生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有效方式,值得中职院校进一步实践。

参考文献:

[1]彭宁秋.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就业发展的联系[J].课程教育研究,2017(2):103-104.

[2]苏文利.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分析[J].考试周刊,2017(7):104-106.

[3]任山泉.提升中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实践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一卷)[C],2017(11):101-102.

[4]颜梓.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性评价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7(2):115-117.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素质心理健康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