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理念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2018-05-14 13:52李栋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4期
关键词:双创协同课程体系

李栋

[摘 要] 协同育人强调协同与合作,达到1+1>2的效果。“十九大”之后,各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而目前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资源整合不足、各个部门之间协同缺失的问题。为了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协同推进,需要将多元主体的协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构建完善的协同育人体系,为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助力。

[关 键 词] 创业创业;高职;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1-0137-01

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高职院校相比于高水平的大学,师资队伍较弱,缺乏教育资源,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为此,需要构建当地政府、企业和高职院校三方协同育人体系,以有效应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并真正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問题

(一)课程体系有待规范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刚刚设置创新创业课程,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内容,不能有效地与社会经济主体进行互动。同时,在学生学习方式、教授方式和课程体系建设上,规范的、明确的范本缺失。

(二)专业师资匮乏

目前,国家大力倡导创新创业教育,在此背景下,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应运而生。但目前还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主要是进行短时间、集中式培训。而缺乏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教师,主要是培训主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高校应加强系统化培训,培养“双创型”教师,使之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三)师生不具备较高的参与度

目前,在一些高职院校,师生不具备参与双创教育的积极性。同时因为缺乏有经验教师的指导,对学生的积极性产生了制约。创业项目也主要是理论,含金量和技术性缺乏,创业计划也不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四)缺乏完善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搭建实践平台,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目前,因为大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刚刚起步,还没有构建完善的双创教育实践平台,对顺利开展双创教育工作产生了制约。

二、协同育人理念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一)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前,需要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与自身的办学定位相结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中,纳入创新创业教育。契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作为重点。通过转变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人才培养需求。

(二)构建双创课程体系

有效衔接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课程,构建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同时,对校内协同育人机制和校外协同育人机制进行构建,并有效衔接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根据协同育人理念,遵循以生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建设“双创”师资团队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教师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应在校内遴选骨干教师。同时,为了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还应选派中青年教师进行深造。稳定“双创”教师团队,鼓励他们深入企业开展实践,对创新创业过程进行切实体验,促进自身创业实践的提升。最后,聘请具有成功创业经验和丰富一线经验的教师作为兼职教师,对创业实践课程和具有极强专业性的专题进行讲授。在学生创业道路上,给予有效指导,使之获得丰富的知识。

(四)搭建“双创”实践平台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就是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具体包括三大模块:(1)创新创业教育区,主要是立足于自身的专业特色,利用各专业实训室等,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开展;(2)创新创业办公区,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和政策支持;(3)创业孵化区,主要是提供若干创新体验场地。与学校专业设置情况相结合,供学生创业体验。以上三大模块相辅相成,通过课程设置,普及创新创业知识,选拔优秀人才,参加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大赛,使人才进入创客空间,这是教育区的主要功能;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和思想碰撞的平台,将那些具有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学生集聚在一起,对创业朋友圈进行打造,是办公区的主要功能;作为校内创新创业基地的最终环节,孵化区是对成功的“产品”进行遴选,并助力学生走上社会,促进孵化目标的最终实现。

综上所述,当前双创热潮如火如荼地开展,高职院校亟待改革“双创”教育模式。在协同育人理念下,探索一种与我国国情相符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首先,要对协同育人的课程体系进行构建。其次,需要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同时,培养强有力的师资团队。最后,还需要对创新创业氛围不断渲染,积极做好宣传,以各级各类双创竞赛为载体,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对顺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郭庆,海莺,赵中华,等.打造线上线下大实践平台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5).

[2]李亚员.创新创业教育:内涵阐释与研究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2016(4).

[3]王占仁.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化特性与发展取向研究[J].教育研究,2016(3).

[4]栾培新,盛春辉.STS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网络的建构[J].山东社会科学,2016(3).

[5]李月云,杨文艺.强化协同:新建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2).

猜你喜欢
双创协同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京津冀协同发展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