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四川扬琴表演方式的发展与创新

2018-05-14 10:51胡郦珈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7期
关键词:发展创新

【摘要】作为四川地区最为代表性的说唱曲中之一的四川扬琴早已在二百多年前开始流行,传统表现模式为多人席地而坐,以扬琴、鼓板、三弦以及二胡等乐器伴奏,边说边唱,且以坐唱为主。但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由于传统四川扬琴的表演方式比较单一,缺乏欣赏性和研究性,使得这一独具魅力的说唱艺术形式逐渐式,尤其是当今的90、00一代青少年,他们当中大多数对四川扬琴缺乏基本了解。本文在介绍四川扬琴的艺术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四川扬琴表演方式的现状,包括取得的艺术成就以及遭遇的瓶颈,针对性地提出当前时代背景下四川扬琴表演方式的发展与创新的多种对策。

【关键词】四川扬琴;表演方式;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四川扬琴自古以来就被誉为中国四大说唱艺术之一,2006年8月被四川省评为“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四川扬琴说唱的主要题材为四川当地的传统民间故事,一般说唱开头和结尾的叙述方式为第三人称模式,而中间部分大多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将具有四川地域文化特色的散文和韵文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特色唱词。

在过去的二百多年中,四川扬琴在川西、川东以及川南等地区经历了萌芽、发展、鼎盛等多个时期,逐渐成为当地巴蜀文化中极具地域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四川当地的艺术表演增添了丰富内涵。以下是作者对于四川扬琴表演方式的发展与创新的一些分析与研究。

一、四川扬琴的辉煌历史

(一)坐地传情,历史悠久

四川扬琴的发源地为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由于早期四川扬琴的表演方式为演员说唱并且以扬琴为主要乐器进行伴奏,便被冠以“坐地传情”的美誉。

早在清朝乾隆年间便兴起,据历史文献记载,在早年间逢年过节成都全城都会刮起一阵“洋琴热”,正所谓“清唱洋琴赛出名,新年杂耍遍蓉城。淮书一阵莲花落,都爱廖儿哭五更。”当时的扬琴艺人的集中演出或者个人独奏说唱都随处可见,成都当地一些著名的茶楼更是这些艺人频繁出入的活动场所,而且当时的大户家庭有大型婚丧喜庆均会邀请扬琴艺人进行专场演出,其兴盛程度可见一斑。

(二)票友众多,票社红火

成都流行着一句老话:“假斯文,唱洋琴。”说明了当时四川扬琴是流行于一些具有相当高的文化素养层次人群中的“高雅之音”。在四川扬琴辉煌历史中,其票友之多,远远超过了其他曲艺类型。这些票友自发成立了相当多的知名票社,无论是友声雅集琴社还是川剧演员组成的嘤友票社都汇聚了当时各社会阶层的大量文人雅士,人们纷纷以听扬琴、唱洋琴为荣,可见四川扬琴在当时的受欢迎程度。

二、四川扬琴发展现状及遭遇的瓶颈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推进,我国经济增速稳中求进,呈现持续向好局面,同时,我国的文化发展也进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常态。当前这个文化新常态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很大程度上依赖信息化的发展和大数据的支持,逐步呈现出了“快餐式特点”。一些传统的艺术形式,例如四川扬琴等由于多种原因,使得其表演方式的发展遭遇瓶颈。

(一)传统表演方式局限性大

四川扬琴传统表演方式依然十分传统。第一,无论是其乐队的人员安排还是表演的艺术形式,长期延续五方人坐唱形式,具体安排就是五方乐器分为前后两排,扬琴作为核心居于前排中间位置;三弦和盆鼓分别位居前排的左位和右位;二胡和京胡分别位居后排的左位和右位。第二,前期几乎所有角色包括旦角、生角清一色只能由男演员来唱,而且没有任何的装扮,也没有其他任何艺术表现,完全通过男演员的声腔以清唱的方式呈现作品的感情色彩。后期直到建国后才允许女性演员加入演出,主攻旦角或者主攻生角,同时兼老旦,此时才逐步开始化妆。

(二)表演场所缺失

通常,传统的四川扬琴表演的场所为茶楼以及书场等人群密集场所,但当前这些茶楼、书场逐步被体现时代特征的咖啡厅、酒吧等场所取代。即使四川本地依然存在的为数不多的茶馆也被另外一种更加吸引人的娱乐模式——麻将所取代,使得四川扬琴的表演场所严重缺失,直接导致了四川扬琴的衰败与萧条,被年轻人们边缘化。

(三)专业人才及表演作品缺乏

对于任何一种艺术表演,其发展和盛行离不开专业艺术人才孜孜不倦钻研练习,更离不开与时俱进的紧跟时代潮流作品的创造,四川扬琴这种历史逾二百年的古老艺术形式更是如此。当前,四川扬琴的专业人才以及表演作品都呈现出极度的缺乏态势,严重制约了其表演方式的发展与创新。第一,四川扬琴专业演出团体缺乏。目前,整个四川能够进行四川扬琴演出的团体仅有四川省曲艺团在内的四个团体。第二,在编人员数量有限。目前仅有胡云霞、曾洁、吴瑕等骨干演员继续坚守四川扬琴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其他大多数尤其是一些具有高级职称的演员早已转行另谋高就。第三,贴近时代作品创新不足。由于四川扬琴作品的创作人才呈现青黄不接的窘态,使得当前被艺术家认可的紧贴时代的创新作品仅有《霸王别姬》和《情怀》这两部,严重制约了该艺术形式的推广与发展。

(四)运营模式滞后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当前的各种艺术表演无论是从意识形态还是理念都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调整,但是,四川扬琴由于历史悠久,表演模式比较固定,难以进行发展与创新,使得其在运营方式和投资方式上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规律,如果不及时改变其运营和投资方式,将会逐步被大数据时代的艺术形式所淘汰。

三、四川扬琴表演方式的发展与创新的途径

为了适应时代的發展,打破制约四川扬琴发展的瓶颈,必须多策并举、多管齐下,对其表演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改善与提升,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进表演模式,展现艺术张力

传统的四川扬琴主要采取五人坐唱的方式进行演出,模式十分单一固定,对于喜爱多元化、时尚化的90后、00后而言没有太多的吸引力。因此,第一,可以对乐队的人数以及站位等方面进行调整,增加已有乐器的人数,同时,可以新添一些原来没有的乐器,使得四川扬琴整个乐队的音响效果以及音色搭配效果更加有震撼力;第二,对传统的舞台服饰进行与时俱进的改良,最好能够根据表演作品的不同穿着符合故事情境的服饰,并且;无论男女演员均应修饰妆容,使得观众在欣赏作品时更加有代入感;第三,增添女性演员的比例,尤其是要增添像作者一样采取女生反串演唱男生的演员人数,使其音色层次更加分明,合音效果更加悦耳。

(二)改进唱腔结构,吸收现代音乐

四川扬琴的传统唱腔结构十分模式化,仅仅依靠表演者的声腔以清唱的方式来呈现作品的感情色彩,其表现形式过于单调。建议应该对传统进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其中的特色与“动机型”手法进行有机整合。尤其是对于现代音乐中的编曲模式,曲调结构已经适应的当下观众的审美,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因此四川扬琴在这方面一定要吸收其中所长,将多变的现代音乐常用结构模式应用于自身的作品中,让观众耳目一新而又深感熟悉与亲切。

(三)创新表演形式,丰富肢体语言

通过對传统四川扬琴表演方式进行分析发现,在整个作品的表演过程中,所有演员均只是进行端坐、演奏、说唱,没有任何其他表演动作,使得整个表演只有听觉享受而缺乏视觉张力。因此,第一,四川扬琴表演方式的发展与创新必须要丰富演员的肢体语言,根据作品的剧情需要添加舞蹈或者戏曲中的表演动作;第二,合理安排演出场地,将作品置于与情境相适应的场景当中,进行适当的音乐改良,增添必须的舞台表现用具,同时融合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一同丰富演出,让观众耳目一新,享受欣赏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

(四)调配音乐配器,适应市场需要

四川扬琴的魅力十分含蓄,传统的表演方式难以将其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因此,为了适应当前时代发展,适应市场需要,必须对其所采用的音乐与配器进行重新调配。可以将一些时代的新元素加入其中,让四川扬琴充分展现古典魅力的同时流露出浓浓的时代特色。这样不仅可以让四川扬琴符合当下的审美模式,吸引更多年龄层次的票友,为四川扬琴发展和壮大注入更多时代化的新鲜血液。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四川扬琴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瑰宝,其传承和发展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因此对四川扬琴表演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意义十分重大。本文在了解了四川扬琴辉煌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挖掘四川扬琴传统表演方式局限性大、表演场所缺失、专业人才及表演作品缺乏以及运营模式滞后等发展瓶颈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表演模式,展现艺术张力;改进唱腔结构,吸收现代音乐;创新表演形式,丰富肢体语言;调配音乐配器,适应市场需要四项四川扬琴表演方式的发展与创新的途径,为其他专家、学者研究四川扬琴表演方式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洪霞.四川扬琴坐地传情谱新春[J].四川戏剧,2012(1).

[2]张强.四川扬琴中扬琴的运用与演奏艺术[J].大舞台,2015(11).

[3]张强.四川扬琴的历史溯源及传承思考[J].芒种,2015(22).

作者简介:胡郦珈(1983-),女,重庆人,大专,副高,二级演员,研究方向:曲艺舞台表演。

猜你喜欢
发展创新
中国农村金融产品发展创新的几点思考
市场发展趋势下的电子商务运营教学研究
物流化背景下物流货运险的发展与创新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品牌打造与发展创新
加快农村文化发展 助力新农村建设
分析强化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创新的对策思路
陕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策略
新开发银行的发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