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被时代症候遮蔽的匠心

2018-05-14 10:51陈桥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1期
关键词:文艺片

【摘要】吴天明导演作为中国“第四代”导演中旗手式的人物,也曾任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厂长,他的作品对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变革和创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更是被称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教父”。《百鸟朝凤》是他最后一部完成了的作品,但上映初期却变成商业片洪流中的沧海一粟,如果没有制片人方励的“直播下跪”事件,这部传统叙事的文艺片很难见到更多的观众。虽然它创造的票房奇迹足以被载入史册,但抛开这些喧宾夺主的公众舆论,电影本身的艺术价值、吴天明导演在现实和艺术的双重语境下不断地坚守和追求,这样的匠心是不该被时代症候遮蔽的。

【关键词】吴天明导演;第四代导演;现实与艺术的双重语境;文艺片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形式,承担着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功能,这也是无数电影人的职责之所在。①作为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脚下这片沃土孕育了大量的文化瑰宝,《百鸟朝凤》中的民间乐器唢呐就是其中之一,它跟许多“苟延残喘”的传统民间艺术一样,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后仍不断被人遗忘。吴天明作为中国“第四代”导演,是温和敦厚的一代,长期将视角放在中国农村,电影中唢呐这门传统民间艺术的没落,是对中国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中走向快速瓦解的现实映射。吴天明导演不仅坚持在大片当道的中国电影市场中挑战主流观众的审美,也在自己创作生涯的最后一站延续了自己的风格,一种少有的人文关怀,一种时代书记员的使命。好的电影人就好比匠人,吴天明导演从一而终的坚守着自己的匠心。

一、传统叙事中的人文关怀

本片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力作,采用的传统叙事,导演以“文以载道”的创作诉求表达着他对无数面临困境的传统手艺人的人文关怀,对中国农村在时代进程中产生变化的反思。

这是一部猜得到结局的电影,弱化了戏剧性的冲突,吴天明导演一直以来想讲的只关于“人”。本片的男主角游天鸣主要经历了“拜师学艺”“勤学苦练”“经受磨砺后独当一面”,“独当一面后再度面临考验”“前途渺茫,路在何方”这五个阶段,从一个对唢呐一窍不通的懵懂少年,成长为无双镇游家班的灵魂人物。在唢呐上,跟蓝玉相比他天资并不聪慧,但焦三爷收他为徒,看重的是他的品行,讲究的是德艺双馨。吴天明导演深谙此道,本片中,“德”要高于“艺”,这也与许多行当一样,先做好人,再去做别的。90年代初期,像游天鸣这样的传承人很多。他们一方面被本行当的无以为继、举步维艰和现实生活中生计奔波的两块巨石挤压,生存空间狭小;一方面又经受着市场经济崛起的冲击。本片在游天鸣走投无路的时候,安排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救命稻草,但现实生活中非遗保护乱象丛生,在学术上,行业里都难以界定,并非是这些传统民间艺术的安全屋。值得一提的是,游天鸣在焦三爷坟前一个人独奏百鸟朝凤的时候,非常具有仪式感,像是“子一代”对“父一代”的正式告别,对于正在经历唢呐无人传承、传统历史文化面临断裂的游天鸣来说,未来是渺茫的,这里的映射像极了中国“第五代”导演萌芽初期遭遇的困境。

二、双重语境中的坚守

吴天明导演在现实与艺术的双重语境中坚守着,这不是盲目的故步自封,他同时也在探索着化解一系列矛盾的方法。

现实的语境中,前文提到,如今是商业片当道的时代,影院是电影制作流程中的最后一环,一般每部电影的存活黄金时间只有7天,只要观众愿意买票进影院,影院就愿意提高排片量。显然,主流观众感兴趣的不会是《百鸟朝凤》《我的诗篇》《二十二》……诸如此类的电影。如今,中国“第四代”导演本来就进入了电影创作的尾声,大多都转向对青年导演的扶持或其他领域,吴天明导演此举无疑是冒险。诚然,像侯孝贤,贾樟柯这类导演一样,或许他本人没有在意过票房毒药的魔咒,一心只想讲自己想讲的故事。

而在藝术的语境中,他将电影的内容与形式展现到了极致。跟以往的作品《人生》《老井》一样,他弱化了电影的戏剧性,着重描摹和强调了叙事性,着眼于对现实主义、历史变迁题材上的深挖。有血有肉的电影才能真正的打动观众,空有形式上的骨架则无法展现时代、生活的积淀和历练,观众看了就忘了。当然,本片在形式上同样不逊色,每一帧都把祖国西北农村的民风淳朴、风景壮阔展现得淋漓尽致。何为匠人精神?在本片中既是对细节的认真还原和精妙设计,哪怕在演员服装的颜色上都是有考究的,这还要追溯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89班”对于颜色安排的娴熟与迷恋,上述都是在吴天明导演的作品中一贯有的风格。

那他又在化解什么矛盾呢?戴锦华曾指出中国“第四代”导演面临的“两难窘境”:“一边是理性的,对文明、进步的渴望与呼唤;一边是情感之中的,对老中国生存的独特韵味、人情醇厚、坚实素朴的迷恋。一方面是对传统道德体系的仇恨、厌恶。另一方面,却是对工业化、商品化进程所感受的惶惑与轻蔑。”②吴天明导演的创作始终萦绕在“二难困境”之中,比较他《人间》《老井》等作品不难看出,他之前的作品大多都是对传统封建社会的批判,就如同谢飞导演的《香魂女》中对父系社会的深刻反思一样。但在《百鸟朝凤》中,他似乎是对这种传统文化的认可,对推崇儒家文化的回归,且焦三爷的角色也颇有几分封建社会宗法制度影响下产物的意味。其实不然,电影中强调了数次“唢呐是吹给自己听的”,这是个人“自我觉醒”的一种表现,是对个人内心世界的诉求。所以其实在本片中,吴天明导演是对过去他所摒弃文化的正视,这种折返,是他深谙时代发展进程带给农村及传统社会变化后的应对、记录方式,他像时代的书记员,记录下这样一个事实。

面对农村和城市这个永恒二元对立的话题,吴天明导演尽管有着中国“第四代”导演根植于“两难窘境”中纠结的一面,但他依然选择了尝试去对它进行阐释,在现实和艺术的双重语境坚守自己的创作之道,而公众舆论中的“情怀”,显然抹去了这些源于电影创作本身的张力。

三、文艺片不该成为“孤岛”

方励“直播下跪”事件让《百鸟朝凤》的起死回生不可复制,但值得思考,当下的文艺片该何去何从?这是一个很大的讨论范畴。文艺片不该成为“孤岛”,也不该只成为欧美电影节的座上宾。近两年中国电影市场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文艺片,《路边野餐》《不成问题的问题》《嘉年华》等则是比较好的代表,每年国内大型电影节的一票难求告诉我们中国电影市场上,文艺片还是有大量受众的。但由于制作宣发成本的有限,他们不能有效的同时在全国数十条院线上做宣传,没有关注度则没有票房,所以票房常常一败涂地。如果中国有更多特设的艺术院线,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毕竟观众的审美和文化程度都正在逐年提高。

四、结语

不该被时代症候遮蔽的真正话题,不该被“情怀”二字轻描淡写的是老一辈电影艺术家在面对现实生活和一生艺术创作中从一而终的坚守,吴天明导演就是这样的大师。电影中的焦三爷其实讲的就是他自己,始终坚持着对电影艺术的热爱,高超技艺的追求,助推中国“第五代”导演走上历史舞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百鸟朝凤》是他最后一部完成了的作品,但不会是他个人成就的终点,他用亲身经历在中国电影史上力透纸背的写下了德艺双馨的寄语。

参考文献:

[1]饶曙光.《百鸟朝凤》事件对中国电影很有意义[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5-23.

[2]戴锦华.昨日之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陈桥,重庆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三学生。

猜你喜欢
文艺片
泛娱乐时代文艺片的市场化生存路径探究
于无声处触动你:是枝裕和电影《海街日记》解读
物化世界里的纯情之梦
汤唯产后复出加盟毕赣新片,华策影业大制作加持,文艺片市场是否迎来最好的时代?
《黄金时代》镜头语言的表达空间
直面历史,审视现实
从《百鸟朝凤》的戏剧命运看中国文艺片的生存困境
于兰蒙特利尔获奖
《归来》打破多项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