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预算法下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探讨

2018-05-14 15:12宁燕妮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8年7期
关键词:新预算法绩效评价事业单位

宁燕妮

摘 要:绩效评价是事业单位的重要工作,对于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增强事业单位的凝聚力来说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新预算法实施,这对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将对新预算法下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要点进行分析,并探究展开绩效评价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新预算法;事业单位;绩效评价

预算绩效评价能够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能够为事业单位相关职能的顺利履行奠定基础。但是,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方法存在明显的问题,如弹性不足、与实际情况脱节等,事业单位应当以新预算法为指导,把握好绩效评价的要点,根据现实情况制定合理的绩效评价方案,提高相关管理与评价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对此展开探讨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新预算法下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要点

(1)明确绩效评价概念。绩效评价指的是从目标出发、以效果为导向的管理,管理中的基本环节包括建立合理的绩效目标、执行绩效评价工作、评价绩效评价效果、获得管理反馈等。事业单位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时应当以《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为依据,并充分考虑单位自身的特点与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指标,以有效判断预算完成的实际情况,分析预算完成的结果是否具有效率性以及经济性。合理的绩效评价能够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有效使用率,保证单位各项建设可以顺利开展。

(2)明确预算绩效评价主体。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关系到事业单位的每一位员工,为了保证预算绩效评价可以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应当鼓励全员参与,同时明确各项工作的具体负责部门,保证职责明确、权责清晰,保证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补救并追责到个人。具体来说,预算决策工作以及报告分析工作需要交给预算管理决策机构开展;绩效评价以及决算报告等则交由审定单位负责;绩效评价报告的编制以及单位决算报告的编制需要由预算管理机构负责;而与预算执行情况密切相关的资料则由执行机构提供。

(3)理清预算绩效评价流程。第一,工作人员需要针对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设置合理的评价制度;第二,要以此为依据评价业务部门的工作情况;第三,根据实际情况写好相关的评价报告。为了使评价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有效理清流程,事业单位应当选择具有丰富工作经验以及较强工作素养的人员参与预算评价工作,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评价方案,最终得到具有真实性的评价结论。

(4)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及方法。通常预算评价指标分为个性化指标以及共性指标两个部分,评价工作的开展要以评价指标作为依据。在评价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如成本效益法、因素分析法、比较法、公众评价法以及最低成本法等。

(5)合理运用预算评价结果。相关部门做好预算评价工作后,需要将评价的结果告知被评价的部门或单位,使其能够明确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继而对下一季度或年度的预算以及支出工作做出合理的安排,制定好工作方案,保证工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例如,如果某部门的年度预算支出绩效较差,那么下一年则应当根据情况减少一定的预算投入,并在工作评价中体现出其绩效问题。合理运用预算评价结果能够使绩效评价的激励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最终推动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二、 新预算法下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有效方法

1.新预算法下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有效方法

(1)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事业单位的单位负责人应对绩效评价予以高度重视,并承担起自身的责任,组织项目部门有效展开绩效评价。管理人员应当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全面细致的管理体系,实现对单位内部的有效控制,做好分工工作,保证各项工作都由专人负责,保证资金管理的有效性以及配置的合理性,提高绩效评价的精细化程度。

(2)加强内部控制工作。预算绩效评价的以预算评价为载体展开,合理的预算绩效评价以及预算评价能够使事业单位资金的有效使用率得到明显提升。良好的内部控制是开展事业单位治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提高内部控制的规范性可以推动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并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内部控制可以使绩效评价的秩序得到规范,单位管理人员应当从监督管理、制度流程、机制体制等方面入手,做好财务管控,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防范。

2.新预算法下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有效方法

(1)完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事业单位的工作关系到体育、卫生、科技、教育等公共服务事业,与公共福利密切相关,因此完善预算绩效评价指(转21页)(接22页)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合理的指标体系可以使工作人员的注意力从资金投入管理转移到资金支出效果管理方面,即关注到公共服务的总体成本、公共服务的整体质量以及公共服务的供给效果。指标体系应当从业务以及财务两个方面出发,具体来说,业务方面的指标涵盖组织管理水平、绩效目标设置、绩效目标的完成程度等;财务方面的指标则包括投入资金额度、支出资金情况、财务管理状况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等。

(2)积极开展会计制度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计制度也在积极进行调整与改革,在新会计制度中,收付实现制转化为了权责发生制。从资金的属性来看,事业单位资金属于财政资金,为了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必须对成本进行有效核算,提高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在会计制度改革当中,预算绩效评价应当是改革的起点,改革的基础应当为权责发生制,绩效评价机制应当坚持事责、财权、事权统一的原则,将绩效目标以及任务与绩效结合到一起,全面考虑预算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將现金流量等项目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当中。

(3)深入推进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改革。在预算编制以及执行管理改革方面,工作人员应当关注以下两个问题,一方面要对预算编制予以细化完善预算编制方法,保证每个项目都有对应的预算绩效指标,这样既能够保证预算执行的合理性,也能够为绩效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另一方面,应当对预算执行管理予以深化,完善相关的制度,包括预算执行通报制度、追踪问责制度等,利用制度实现对预算执行过程的全面监督,一旦有偏离预算目标的行为要及时制止,保证预算执行的有序高效。

三、结语

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可以顺利在展开,提高单位资金的有效利用率,事业单位应当对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工作予以足够的关注,提高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在新预算法的指导下,工作人员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应当明确绩效评价的概念,明确绩效评价的主体,理清预算评价的流程,确定好预算绩效评价方法与指标,并合理运用预算评价的结果。在管理方面,事业单位应当建立起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工作;在绩效评价方面,第一应当先完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第二应当积极开展会计制度改革,第三应当深入推进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改革。

参考文献

1.扆鸿.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新模式研究.财会学习,2017(22).

2.陈瑶.探析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国总会计师,2017(06).

3.谢颖.新预算法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纳税,2017(08).

(责任编辑:王文龙)

猜你喜欢
新预算法绩效评价事业单位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新预算法下事业单位的财务创新管理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