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的“性别隔离”,存在即合理?

2018-05-14 16:11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男护士小石程序员

长期以来,受薪酬、体力、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一些职业被人们认为更适合男性或女性,就形成了某一职业中性别单一或比例悬殊的“性别隔离”现象。在越来越追求性别平等的当下,一些职业的性别偏好和性别歧视现象依旧存在。你的专业或未来所从事的行业会被“性别隔离”吗?那些正处于“性别隔离”地带的职场人,他们又是如何应对的?

你处于“性别隔离”地带吗

不久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6名受访者针对某一职业中性别单一或比例悬殊的“性别隔离”现象进行了专项调查。受访者中,男性占47.5%,女性占52.5%,00后占1.2%,90后占18.0%,80后占54.8%,70后占19.8%,60后占5.2%,50后占0.7%。

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职场中存在“性别隔离”現象

调查中,78.1%的受访者表示一些职业中存在性别偏好或歧视。具体来说,护士(53.4%)、幼师(53.2%)最普遍,其他依次为:建筑工人(39.9%)、家政服务人员(38.8%)、警察(35.7%)、长途汽车司机(33.1%)、兽医(31.4%)和程序员(26.6%)等。

护士李懿(化名)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某医院内科从业近30年,她所在的科室共有13名护士,都是女性。“不管什么科室,男护士都是很少的。”大学时,李懿班上40个人只有8位男生,“我们班的情况已经不错了,护理专业的另外两个班全是女生,本来学护理专业的男生就少,我们班的男同学毕业后还都改行了。”

28岁的胡国炎是某科技公司的程序员,公司有40多名程序员,其中6名是女性,但完全做开发的只有1位。

“性别隔离”合理与否

对于某些行业和职业的性别集中现象,16.5%的受访者认为合理,“不同工作的要求不同,男女分工很正常”;47.9%的受访者认为比较合理,“毕竟影响因素较多,很难改变”;19.6%的受访者直言不太合理,认为“存在性别歧视”;3.2%的受访者认为非常不合理,“应打破性别隔离”。

“在现代护理领域,护士给病人做护理,除了疾病护理,还要做心理护理、教育护理等,多样化的工作内容也需要更均衡的男女比例。”李懿认为,提高男护士比例非常有必要。

“手术科室给男性患者进行术前备皮(在手术的相应部位剃除毛发并进行体表清洁的手术准备)时,男护士更方便。再比如我们有一个操作叫导尿,也是男护士更方便。”李懿说,这也是手术科室中男护士更多的原因之一。“男性体力更好,120急救中更需要男护士。”

胡国炎认为,公司员工的性别比还是很合理的,“一些野外作业、长时间出差的工作,或是长期在机房、要接触危险品的工作,女性身体条件不太适合,所以这些工作领域女性都很少。”

影响从业者性别分布的三大因素

为何一些职业或职位会出现性别比例失衡现象?体力要求(59.3%)、工作危险系数(47.2%)和传统观念(44.4%)是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其他还有工作时长(41.3%)、工作场所(38.4%)、性别特点(38.1%)、 行业传统(32.4%)、学历要求(11.3%)和工资水平(10.0%)等。

某些职业对体力有较高的要求。以程序员这一职业为例,程序员工作强度大,开发程序时要集中精力,经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赶上工期紧,一连加班几个星期也很正常,所以对体力要求非常高,而女性大都承受不了这样的工作强度。

性别比例失衡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比如导致护士群体比例严重失衡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护士的工作很琐碎;二是人们对这个行业有一些传统看法。许多人认为,女性相比男性更细心,更符合护理要求,在临床上公众也就更容易接受女性从事护理行业。

还有部分性别隔离是由性别歧视造成的,有的公司在招人时会考虑女性的婚姻、生育等对工作可能产生的影响。比如女性要休产假、哺乳假等,公司通常认为“不划算”。

如何排除性别隔离现象

调查中,60.1%受访者希望健全女性社保制度,以减少生育对女性从业的不良影响;59.8%受访者建议完善法律体系,细化具体规定,维护性别平等。其他建议还有完善教育体系,避免一些专业性别过于集中(49.1%);设立奖惩机制,减少企业、单位的性别歧视行为(39.3%);宣传职业平等观念,打破刻板印象(24.2%)。

有受访者表示,就像程序开发领域应排除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客观差别,建立合理的责任制与奖惩机制,按成果判断能力,提供相应奖励,让女性更好地获得职业成就感,有一个公平、公正的职业晋升通路。

另外,一些行业、职业上性别隔离的现象已经被大多数人所“习惯”,为了打破这种“习惯”,“可以通过日常影视剧、教学教材的人物性别、身份设定来转变这种观念。”有学者如是说。

90后男幼师——带孩子的“男阿姨”

身高一米八,体格魁梧,如果不认识小石的,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位90后的小青年是一名男幼师,他调侃自己是“男保姆”“男阿姨”。

1992年出生的小石高中学的是文科,高考时他想报考师范类学校,出于更好就业的考虑,最后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2015年大学毕业之后,便在北京一所公办幼儿园当了老师。

刷杯子、洗毛巾、给玩具消毒、打扫餐厅、带孩子上洗手间……刚到幼儿园工作第一年,他先从保育员干起。

“一个男孩子如厕弄脏了裤子,我要给孩子清洗身体,换上干净衣服,还要把脏裤子清洗干净,方便家长过来拿走。”因为之前从未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小石现在依然印象深刻,“其实对我而言,这只是一部分工作。因为男同事很少,遇到搬东西、贴海报之类的事,都需要我去做,有时换洗窗帘、修电脑也要去做,这些都是耗费体力的活儿。”

忙与累并非他工作的全部,从大学到工作,“尴尬”二字不离始终。

“大学所在班级40个人,只有两个男生,有时感觉很尴尬。”对小石来说,这还只是“尴尬”的开始。毕业之后去幼儿园工作,同一批入职的5个人,只有他一个男生,一线的讲课老师52个人,也只有两位男生。

“实习的幼儿园没有成人男厕所,如厕要去学校外面的公厕”,“各班级在办公室有一个工位,每次上下班要换衣服,女老师换衣服时我需要出去,我要换衣服只能去外面”,“大班的男孩儿在毕业典礼上有一个舞蹈节目,我需要教他们跳舞,但是我舞跳得很不好”……而工作中最“尴尬”的事情就是照顾女孩子。每当遇到像给小女孩扎小辫之类的事情时,小石就会向女同事寻求帮助,如果没有女幼师帮助,他就得硬着头皮自己弄。

尴尬归尴尬,在小石看来,幼师是一个非常有成就感的职业:“有的孩子上了小学还回来看我,紧紧地抱着我,我心里很高兴。”有的家长逢年过节,也会给小石发一条祝福短信:“我家宝宝虽然现在已经上小学了,但每次接送宝宝经过幼儿园门口都会想起你。祝老师节日快乐!”

种种重视也让男幼师群体有了认同感。去年,小石所在的幼儿园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他连获“我心中的好老师”和“年度考核优秀”两项荣誉,之前还曾获得“区优秀共青团员”称号。(本刊综合)

猜你喜欢
男护士小石程序员
2020年程序员依然很吃香
泰州市三级以上医院对男护士岗位需求行为调查
挡住他
程序员之子
小石印象
加班
捡到一座城堡
接了电话再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