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屑写论文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2018-05-14 16:11王寿斌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职称论文理论

王寿斌

写下这个题目,就已做好了冒犯许多教学一线老师的心理准备。在当下这个几乎全民声讨“论文”祸害的职称制度改革年代,要想说服老师写论文,肯定会有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风险,很容易得罪那些长年兢兢业业躬耕于课堂的一线老师。

所以,开篇之前,笔者很有必要做两点特别说明。其一,本文所说的老师与论文的关系,强调的是“不写”,而并非单纯的“不会”,主要指那些“不屑写”和“没时间写”的情形;其二,从内心讲,身为学校领导,笔者非常欣赏那些踏踏实实专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

然而,笔者并不赞成老师不写论文,甚至即使有一些老师因为论文“不够”而失去职称评审资格和晋级机会,笔者也只是同情而不纵容,引导而不偏袒。

通常来讲,老师“不写”论文或者叫“拿不出”論文,不外乎三种情形:一种是能力有限确实不会写,客观上缺乏文字思维、驾驭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这类老师讲课、论辩可能头头是道,但却像许多学生惧怕写作文一样怕写论文;第二种是不屑于写论文,有些个性较强的老师看破“红尘”,深恶这些年论文发表领域的许多“潜规则”和丑交易,为了显示自己不愿与世俗“一般见识”或“同流合污”,干脆不写论文;第三种是没时间写论文,整天忙于应付备课、上课、批作业、改试卷等具体的教学环节而腾不出时间来撰写论文。厘清了老师不写论文的诸多原因,我们便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老师反对评职称要有论文了。

对于“不会写论文”的老师,笔者想说的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作为老师,我们时常教育学生要处处用心钻研,不畏困难,勇攀高峰,在论文写作上,我们更要给学生做好示范和表率。其实,正如我们对学生所言,为文贵在来自生活、源于实践,只要我们对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留心观察、用心思考、精心总结,很多感悟和创新都会油然而生,一旦思考积累到相应程度,由量变产生了质变,把工作实践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也就不再是难事,很多时候甚至都是水到渠成。

对于“不屑写论文”的老师,笔者想说的是,万事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毋庸讳言,许多厌恶写论文的老师在职称评审或论文发表过程中,都曾有过“被蛇咬”的经历和感受:或各方面优秀,仅因论文缺额而无缘晋级;或看不惯周围同事投机取巧买论文上台阶;或在发表论文时屡投不中,心理被虐;或经济不宽裕,不愿付高昂的版面费等。其实,国家和各省新出台的职称评审文件,已经由以往注重论文发表媒介和数量,向重视论文质量转变。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旦职称评审走出迷信“核心期刊”的误区,教师写论文发论文将会成为一种快乐、优秀、自觉的职业习惯。

对于“‘没时间写论文”的老师,笔者说的是,“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会有的。”要知道,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那些忙得一点自主时间都没有的老师,也许首先被时代淘汰。

诚然,笔者强调老师写论文的重要性,说不写论文的老师不是好老师,但这并不是说会写论文的老师就一定是好老师。教育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作,光有理论探讨,未必就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许多理论创新亦需在教育实践中予以检验和逐步完善,以免成为空中楼阁。

基于这种认识,笔者更赞成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倡一线老师在扎根课堂教学的同时,多写“下水”文章,及时总结实践经验,记录教育教学心得,有效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理论高度和实践能力。

众所周知,高考一直都在强调学生的作文能力,其背后深层次的道理是:光会说不会写算不得人才,成不了大业。学生如此,更何况老师乎!(据《中国青年报》)

猜你喜欢
职称论文理论
学术造假将被撤销职称并记入诚信档案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职称:追寻幸福中的成长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