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探究

2018-05-14 16:11何先卫夏晓天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微信公众平台应用探究

何先卫 夏晓天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微信公众平台在各领域展现了强劲的生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文章对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使用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了“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与挑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设思路、应用探索、效果评估以及监管措施,旨在推动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用探究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意味着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高校应顺应这种新常态,努力探索引领大学生思想进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1]。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智能手机的普及,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获取信息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2]。因此,如何将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目前高校学生微信使用情况调查

为充分了解高校大学生群体微信使用情况,笔者组织相关人员走访了长沙12所高校,发放纸质问卷600份,同时开展在线问卷调查,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158份。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可以提高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一)微信使用率较高

95%以上的学生都使用微信,主要用于聊天、阅读转载、朋友圈互动、移动支付等,每天登录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55.5%,近2/3的男生习惯在睡觉前登录微信。总之,大学生对微信的使用率和依赖程度很高。

(二)微信关注面窄

针对“微信关注内容最在乎的前三项有哪些”这个问题,65%的学生选择“朋友圈的动态信息”,仅12.5%的学生选择“与自身学习、生活相关的公众号”。对“是否关注了院系微信公众号或主流媒体公众号”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表示没有关注,只有15%的学生关注了,并表示很少看信息。由此可以看出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尚有很大的利用空间。

(三)微信功能期待高

有的学生希望微信可以与更多系统对接,方便生活;有的学生希望微信能够帮助他们学习,提升思想境界;还有少数学生表示微信涉及个人隐私,希望提高保密度。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1. 载体灵活便捷,辐射面广

微信的使用门槛很低,只需要一部手机和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微信公众平台上的信息。现在的大学生几乎都有手机,加上公共网络覆盖面越来越广,手机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娱乐、社交最常用的工具,因此,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分便捷。

2. 信息传递快捷,互动性强

微信公众平台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将信息直接发送至大学生的手机终端,信息的发布到接收瞬间完成,一步到位。而且微信公众平台有互动功能,大学生可以对信息内容进行评论、点赞,表达自己观点和立场。

3. 运营成本低廉,内容生动

微信公众账号申请门槛较低,运营成本以及后续管理费用较低,这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可以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面临的挑战

首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传播速度较快,稍有不慎就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其次,不良信息的传播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最后,网络舆情难以掌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加大。部分大学生对一些事情缺少冷静思考,盲目跟帖,加上不良分子的诱导,促使网络舆情出现,再加上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传播速度快,监管难度大,这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

三、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探索

(一)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搭建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搭建要做到组织框架科学合理,通过充分论证,形成统一整体。可以采取学校-院系-辅导员-班级四位一体的模式,各校、各院系可以组建新媒体网络工作室并配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担任指导老师,由工作室指导班级微信公众平台的组建和运营。这种模式可以使微信公众平台全方位、多层次地渗透到大学生群体中,也有利于形成双向促进效果。对于学校的思政教育信息,院系和班级微信公众平台要及时推送,对于班级微信公众平台上思政教育相关的信息,院系微信公众平台也可以转发。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搭建还要注重队伍建设。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行必须由相关辅导员或思想政治任课教师负责,所有成员参加培训后方可上岗,各成员明确职责、分工合作。要完善配套的考核制度,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及时淘汰考核不合格的成员。

(二)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

第一,提高思政课堂的教学效果。采取线上线下相結合的模式,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改善教学形式,优化教学内容,抓住最新网络事件,采取间接灌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展开讨论,推送一些相关的讲座视频、美文等。课后布置作业或设置预习内容,通过打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思政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二,形成校园宣传联动效应。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可以联合学校宣传栏、广播站、校刊等媒体,形成一体化传播的立体式宣传网络,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特殊功能[3],并将学校文化融入其中,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第三,整合资源实现共享。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整合各类资源实现共享,通过推送专业知识资讯、学习经验与方法、讲座及学生活动等信息引导学生学习,为培养一专多长、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提供支持。如发布“新生入学指南”帮助新生适应学校环境,在毕业季时发布各类招聘信息,提高学生就业率[4]。

(三)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效果评估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试点应用后,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KPI指数[5]、粉丝数、互动频率等,并结合调查访谈进行效果评估,评估结果要做到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整改,发布大部分学生关注的热点内容,做到让学生满意,更好地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效果。

(四)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监管

微信公众平台的交互性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接收者,为保证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发挥其积极效用,必须形成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6]:建立审核制度,对信息进行把关,避免不良信息误导大学生;建立考评制度,对不合格的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整改,促进各微信公众平台形成良性竞争[7]。

四、结语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一把双刃剑,优势明显,问题也很突出。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主动出击、合理规划,让微信公众平台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服务,发挥其有利的一面。

参考文献

[1]冯文波,李华昌,左伟.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及水平提升路径研究[J].经济师,2018(4):186-187.

[2]陈莉蓉.微信公众号辅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运用研究[J].山西警察学院学报,2018(2):118-122.

[3]郭芸,刘敏.微时代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路径探讨[J].高教学刊,2018(2):170-172.

[4]王明慧,顾训宝.“微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有效性的路径探讨[J].高教学刊,2018(5):166-168.

[5]郭嘉宝.微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探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8.

[6]王勇,李怀苍.国内微信的本体功能及其应用研究綜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00-108.

[7]王灿发,郭英.“微舆论”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4(24):40-42.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微信公众平台应用探究
电预热在城市热水供热管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分析
当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方法和途径探索
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大学生宿舍人文环境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基于微信的大学生微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