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大学生党支部组织力

2018-05-14 17:29沈立
党政论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支部书记学生党员支部

沈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在报告的最后,习近平总书记又殷切地讲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高校大学生就是这样一群肩负着祖国未来的青年,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就是在高校这一特殊环境里的基层党支部。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

一、大学生党支部的重要性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大学生党支部是由大学生党员组成的党支部。大学生党支部在高校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時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高校需要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注重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支部,把从严教育管理党员落实到支部。

1.思想引领作用

大学生党支部是高校中政治理论素养最高的学生组织,组织生活也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大学生党支部能够将所学的精神理论、政治意识传递到青年学生中去,并能够及时了解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反馈给上级党组织,帮助高校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2.先锋引领作用

大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他们自己要求严格,能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走在前面,能够树立榜样并帮助周围同学提高综合素养。

3.战斗堡垒作用

大学生党支部由一个个有理想、有信念、有觉悟、有知识的青年人组成,他们思想统一、勇于担当、不惧艰辛,能出色地完成上级党组织交办的任务,自身具有高度凝聚力,对群众能产生号召力、影响力、带动力。

二、当前大学生党支部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党支部在以下方面存在问题或不足,有待改进:

1.支部设置不当,学生党员年级分布不均衡

大学生党支部一般设置在专业、班级之上,这会造成一些问题。如,支部党员数量极不均衡,一般小专业里的党员少、流动性大,一旦支部里的学生党员转专业,极有可能发生支部正式党员不足3人,没有条件单独成立党支部的情况。

党员年级分布极不均匀,支部高年级党员比率很高。在许多高校,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并不会被考察发展成入党积极分子。这是因为很多支部考虑到新生刚入学,没有足够的如学期成绩排名、学生工作情况等考察指标,而且很多支部会主观地认为高年级的同学面临就业压力,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高年级学生的培养上,以增强其就业竞争力。这样的模式一直恶性循环,一旦遇到毕业季,支部就会出现断档情况。这对支部的组织生活也有重要影响,因为支部里很多学生党员处在实习期,组织生活的出席率不能保证,支部不能形成稳定制度,造成党员管理弱化。

2.支部书记工作积极性不高,党员先锋引领有待加强

现在高校存在教师担任支部书记的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他们认为党务工作会影响科研教学和职称晋升,因此大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般都由辅导员担任或年轻的专职教师担任。年轻的专职教师刚踏入工作岗位,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教学任务也比较重,因此很难将心思花在支部建设上。辅导员因为工作繁琐、流动性较大、经验缺乏,很容易将党建工作视为一般工作。正因为支部书记对党建工作的认识不足,自身业务水平有限,所以对党员教育培养不到位,也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支部党员的先锋引领作用,在支部发展规划、支部精神引领和支部制度建设等方面容易出现空白。

3.支部创新建设不足,学习与实践没有紧密结合

在党员教育管理、党员发展、“两学一做”“三会一课”等方面,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基本能够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支部建设容易停留在开会与浅层次学习层面,党内组织生活色彩单一,党日活动流于表面,党员人数较多的党支部里甚至出现个别党员互不认识的情况。同时,党支部的建设推动一般都是自上而下的接受式,需要通知、要求来推动支部发展,支部本身并没有传承特色文化、特色品牌等,党日活动没有系统性,存在想到什么做什么的问题。

4.支部党员党性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形成系统

高校的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基本制度已经形成,但是针对要将党性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大学全过程的要求来说,不少高校还远远没有达到。特别是对普通青年学生来说,他们接触的党性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新生入学时的始业教育课程和平时的“思政课程”,其他就没有了。因此,高校急需将党员和普通青年的党性与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全部教学环节中,做到全程育人。

三、提升大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方法

高校大学生党支部是党委的延伸,高校的政治核心效能发挥需要大学生党支部的良好运作。高校必须多措并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扎实做好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将高校运作与党建工作有效结合,提升大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力以顺应时代要求,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学习,推动“课程思政”普及

高校应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以十九大精神为主轴,立足实际,找准“点线面”,针对性地强化所有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提升所有青年学生的理论水平与思想素质,才能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党支部在学生中的作用。

高校需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应将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编制在所有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编制在每一节课堂前,实现在每一节课堂上,巩固在每一节课堂后,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贯穿从所有青年学生入校到离校的全过程。这不但对学生党员的教育有重要作用,对其他青年学生同样有思想理论的提升与教育作用。

2.合理优化支部结构,提早党员培养与选拔

新时代下的高校大学生党支部设置,必须以党章为依据,与党的新任务相结合,充分考虑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就业升学、党员数量等多方面因素,既可以按照专业、年级纵向设置,也可以按照学生工作模式进行设置,如设置科技竞赛党支部、创新创业党支部、公寓书院党支部,等等。

高校党建工作发展党员一定要做到“早选苗、早教育、早培养、早考察、早发挥作用”,如可以在入学前开展“我的宗教观”的调查活动,重视开学初始业教育课程上的教育引导作用,深入同学了解真实情况,加强对重点学生考察,严把纯洁性这个党员质量的核心环节,明确并制定合理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选拔标准,对符合标准的优秀青年,不管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都应该及时吸收进来。

3.加强支部骨干教育与培养,发挥先锋引领作用

十九大报告指出,基层组织建设要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因此,高校党委首先要做好大学生党支部的支部书记、支部骨干选拔与培养工作。建立完善的选拔机制,选择优秀的教师担任党支部書记,对担任支部书记的老师,需要合理考量工作量,给予一定工作补助,不能简单粗暴地指定由年轻老师担任支部书记,建议将担任支部书记的工作量化到职称评审中。同时,高校党委需要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具有针对性的支部书记教育培训机制,开设支部书记专题培训班,在强化责任意识的同时提升理论水平,必须要求支部书记牢固树立“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决不能将党建工作视为一般工作,更不能将党建工作视为工作负担。切实发挥二级学院党委(党总支)的作用,及时了解支部与支部书记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工作开展,做到支部工作有精神、有制度、有计划、有影响。

要加大学生支部骨干培养力度,使其起到榜样作用并引领其他学生党员,形成梯队建设,要突出党支部骨干在带头攻坚克难,带动支部党员围绕中心工作做出实效的作用。要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引领作用,设置多形式的先锋引领岗位,如学业引领岗、志愿服务岗等,由学生党员进行自主申报,做好学生党员与学业困难学生的结对工作,发挥出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起到榜样引领。

4.深化支部创新建设,传承支部文化

创新是党建工作的活力之源,能激发支部党员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支部活动效果。大学生党支部可以根据支部特色多角度多形式地进行支部创新建设,主题党日活动也可以紧跟这一主线开展。如,按照专业建设,法学专业可以组建党员法律宣讲团,深入乡镇进行依法治国的普法宣传;按照时政建设,组建河小二党员小队,出力五水共治、保护河道清洁,共建绿水青山;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如“十九大我想对你说”演讲比赛、“我的廉洁微党课”等活动。通过创新支部的实践活动,不仅增强党支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有效发挥了支部服务群众、文化传承的作用。

只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紧扣时代主题,考虑高校实际,关注学生实情,大力提升大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才能真正把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在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责任编辑 王 玉)

猜你喜欢
支部书记学生党员支部
支部联建润“甘泉”
瑶山党支部
民进吉林省直联合四支部的“支部经”
党支部书记能否实行招聘?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众人拾柴火焰高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党支部书记正确运用表扬艺术“六字”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