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知识迁移与运用能力的研究*

2018-05-14 10:26李巧莲
考试与评价 2018年7期

李巧莲

【摘 要】要想让学生学习知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必须要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知识运用的能力。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以历史学科中学生的知识迁移与运用为例,引导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内外含义和内在联系。

【关键词】知识迁移能力 知识运用能力 历史学科教学 学习规矩和方法

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一个好的学习者不仅仅要有好的学习能力,还要有良好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这一能力能够引导学生自觉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鼓励学生系统地总结知识并将已经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一、各种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了解、认识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各种知识的内在规律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精通一门学科的基础。只有找出这一联系和规律并且学会将这些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和知识的有效运用,我们的学习才更灵活、更有趣味。

掌握知识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努力搜寻到知识的根本联系,并且要用发散性思维去对待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知识迁移和知识的运用。比如,我们以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为例:老师们在教授美国的“独立战争” 时,不应该片面地告诉学生独立战争的内容还应该给学生们讲授独立战争的背景、时间、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及其对美国国内外的意义等等。虽然它们看似毫不相关却有着其内在的联系,而正是这些联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美国独立战争。而在讲解其背景时,有知识、有作为的老师也不会局限在当时美国国内的情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等,还会把这件历史大事与彼时的国外事件相结合,如,美国的“独立战争”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很大。这就促进了各种知识的结合与迁移运用。

所有知识之间都是有联系可寻的。老师在具体的教学操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探寻知识之间的的普遍联系,勇于在各种有关问题中运用知识。在这里,我们把新中国的成立,作为具体例子来进行系统的讲解:首先,就其原因来说,新中国的成立与中华各个民族儿女共同的努力密不可分,另外,新中国的成立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各个国家共同努力打倒世界反法西斯主义这一重大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的成立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其次,就其成立的意义来说,新中国的成立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希望,给让中华民族从那时起站了起来,另外,她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增加了世界和平力量……她的成立对国内外来说都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二、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学生要想锻炼良好的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必须要能够做到勇敢地向老师询问、咨询一些专业问题和疑难问题,而同时老师们也要毫不吝啬,大方、耐心地给同学们讲解相关知识。比如,在学习“法国大革命”这一章节的知识时,老师们应该积极地给同学们讲一些与法国大革命有关的知识,如,在讲解其原因时,不仅要单一地讲它发生的法国国内因素,像在当时时代背景下,法国人的思想解放,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影响,法国资产阶级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等,还要讲其发生的大的国外时代背景因素,如美国独立战争等。课上,老师们有意识地对各个知识进行整合和连接,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们在独立进行知识学习及解答所遇到问题时就会逐步养成并运用这种知识迁移的好习惯。

三、练习是学生提高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的重要方法

增强课内外练习是老师们检测学生学习质量以及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知识技能本领的重要方法,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加强相关练习的讲解和运用,在讲解过程中,辅助增加一些与课堂知识相关的课程的练习题。精准的习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与知识运用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比如,老师们在讲授“世界历史”关于“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课时,不仅仅应该知识讲授哥伦布,麦哲伦等开辟某条航路的时间、影响,还要针对新航路的相关内容进行习题考查,,让同学进行系统的练习,进而增加她们对这一章节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四、优秀的学生离不开老师的鼓励

学习可以最大程度地丰富自身实力,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而要想学的好,学的出色离不开老师们的热心指导和鼓励。研究表明,越是优秀的学生平时接受的鼓励和赞美越多,而经历越多的鼓舞和赞扬越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努力,同时也会使他变得更加优秀。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该善于发现每个同学的优点和闪光之处,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机会积极地去鼓励同学,长此延续下去,能够使成绩相对较差的同学变得有自信,使成绩教好的同学变得更加优秀。例如,上历史课时,老师都会给学生发一些相关的习题,在讲解时,老师要放弃“我念答案,学生对答案”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公布其答案,若是遇到全班同学一致答对习题老师可以跳过此题,若是有同学做错,尤其那种错误率较高的练习题,老师要带领同学从新读题,然后,老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这道问题,要给同学们讲解此题所蕴含的知识点,讲解解决该题所需要使用的方法和技能,以及学习技巧等……这样通过对知识反复的剖析和解释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开放性、发散性思维。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们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学会引导学生们对同类知识进行对比,对同一知识进行多方面发散、引用和理解,这样,便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这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起着不可估计的作用。

參考文献

[1]何尤文.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J].教师,2014,(7) .

[2]马丽娟.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初中历史[N].光明日报,2008